信天遊,不斷頭,斷了頭就沒法解憂愁。
民歌的高吭,來自於遼闊的長天厚土;民歌的悠遠,來自於連綿的荒野黃沙;民歌的奇崛,來自於起伏的溝壑峽穀。
走在高原上,肆意地吼起民歌,才覺得自己是個有情感的人,才感覺到人與自然的直接交流。
聽聽這些歌詞:“青天藍天老黃天,老天爺殺人無深淺。”“三春的黃風數九的冰,難活不過人想人。”“見了情人我沒說一句話,眼淚兒流得撲刷刷。”“背靠黃河麵對著天,陝北的山來山套著山。東山上糜子西山上穀,黃土裏笑來黃土裏哭。”歌中滲透的情愫樸實的讓人心酸。
安塞是民歌之鄉,在一個山村裏,那民歌唱得最好的是一位獨身老漢,他的歌聲悠徐蒼涼,催人淚下。後來才知道,他的命運頗為獨特。年輕時,他長得高高大大一表人才,曾娶過一個美貌的媳婦。但因繁重的勞動和疾病,使他喪失了男性的能力,那媳婦就跟別人跑了,他的無奈和痛苦隻有通過唱民歌來表達。時間長了,體會深了,他把民歌也就唱到極致。皆因為他懷念愛情,又得不到愛情。
歌為心聲。人類最大的壓抑是愛的壓抑,所以,大多數民歌都是情歌。
在鄉村,歌聲是傳遞愛情的工具。陝北民歌的跌宕起伏,突兀變化,與環境形成反差。因為陝北高原一抹黃土,顏色單調,於是人們就喜歡大紅大紫的衣服,大紅大紫的裝飾,大紅大紫的愛情,大紅大紫的歌謠。
給陝北民歌賦予政治色彩,注入新的生命力的,是毛澤東帶領的紅軍隊伍來到陝北鬧革命之後。
陝北民歌的作者都是農民,同樣,那首著名的《東方紅》,也出自於農民之口。佳縣城北五裏張家莊的農民李有源,家貧無地,三輩佃戶,1940年翻身得解放,因此他感激共產黨和毛主席。他雖然隻讀過一個冬天的冬學,認識不了多少字,但有一定的編歌才能。他編創了許多民歌來歌頌黃土地的新氣象。1942年冬天的一個清晨,李有源擔著糞桶到縣城去挑糞,隻見一輪紅日從東方的山巒上冉冉升起,霞光萬丈,讓人渾身溫暖,激情滿懷,李有源又想編歌,突然一個念頭湧上腦海:“若把毛主席比作紅太陽是最好不過了。”來到城裏,他又看見牆壁上寫著“毛主席是中國人民的大救星”的紅色標語,就有了更多的聯想和衝動。在回來的路上,他開始構思一首新歌,他在傳統民歌《騎白馬》的曲調上,經過反複推敲編出了《移民歌》。第一段歌詞是:“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1943年春節鬧秧歌時,李有源的侄子李增正便第一次演唱到了佳縣縣城。後來他逢場就唱,傳到了延安,經過整理加工形成了《東方紅》。
這首全國人民都會唱的歌兒,將陝北民歌藝術推向輝煌,推到大普及。
陝北民歌由鄉間野曲,逐漸登上大雅之堂。
這成功仍然離不開土地。是黃土地養育了革命,養育了藝術的發展。
陝北民歌是黃土高原上的一種精靈,它與土地一起生長,因而有著持久地,旺盛地生命力。
轉九曲
轉九曲是陝北民間文藝活動,係黃河傳統文化之一種。這個九曲,來源於“九曲黃河”。九,在當地人心中,是最多的意思。
每年春節去陝北拍照,沿途時常能看到農民們轉九曲。路旁的小塊平地上,插著密密麻麻的高粱杆兒,大家提著燈籠,在裏麵走來走去。看起來很簡單,實則名堂多哩。
有一年正月十五元霄節晚上,我們從鄉下回到榆林市裏,聽賓館的人說:晚上在體育場有大型的轉九曲活動。於是當地的文友陪我前往觀看。
偌大的體育場上鑼鼓轟鳴,燈火輝煌,遊人眾多。我首先被廣告牌上的幾行大字吸引住:
一個神秘的傳說
一個薑子牙無可奈何的古陣
一個毛澤東曾參加過的民間活動
這廣告詞很響亮,我不禁笑了。友人將它們的來曆告訴了我。
傳說商朝時薑子牙兵伐商紂,三仙姑給薑子牙擺了個“黃河九曲陣”。此陣法呈方形,陣中有九曲十八道彎,內按三術五行擺成,外用九宮十八卦排列,陣中無直道,九曲皆神奇,不懂陣法,突然入侵者闖進去就轉不出來,迷徑難辨,暗器傷人,十有九死。薑子牙破陣數日不果,一籌莫展,最後隻好請來元始天尊才將此陣破開。
後來,“黃河九曲陣”流傳於民間,發展形成為元霄節別具一格的娛樂活動。
1947春,毛澤東在米脂楊家溝村,曾興致勃勃地與村民們一塊兒參加了轉九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