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火卷:黃土風物(4)(2 / 3)

我們有縣文化文物辦的霍竹山主任帶路,自然不會迷途了。汽車走了30公裏的油路,然後拐上土道。兩邊是茫茫無邊的沙海,偶爾能看到坡頭上一間小房子,竹山說那是鄉親們修的廟。有人問:廟裏供的什麼神?竹山笑了:土地、娘娘、關公、菩薩都有,精簡機構,合署辦公嘛。這幽默地解釋引起大家的興趣,沙漠裏蕩起笑聲。又說道靖邊縣這幾年的發展,與自然資源的開發關係重大,竹山說,我們這兒的資源豐富,可是有來曆的。老百姓說呀,很多年前,赤腳大仙到這兒來過,他放了一個屁,變成了天然氣;拉了屎一泡,變成大煤窯;灑下尿幾撮,變成石油河。老百姓不懂科學的解釋,這民間傳說倒是很有想像力。

說話間,汽車已經跑出去了一個多小時,路邊出現了一大片老樹林。這些老樹身杆粗壯,禿頭搭腦,上邊長著細密的長枝兒,造型獨特。這就是陝北特有的禿頭柳,冬天人們砍去了細枝做柳編或柴火,第二年春天它又會密密長出來。多少年來從不衰竭,生命力旺盛,就好像新疆的胡楊林。

車到無定河邊,有一間小房子和一根橫杆擋住去路,小房上寫著:白城子。前邊就是統萬城了。買票、過河、爬上山坡,統萬城的白色邊牆出現在眼前。

現在的遺址隻是當年統萬城殘存的極少部分。公元5世紀中葉,東晉時期,匈奴族的末代單於赫連勃勃英勇善戰,他於晉安帝又熙5年(公元407年)創立了大夏王國,然後率兵征戰,擴充疆土,一直打下長安,占據了秦嶺以北的大片地域,最後登級帝位。赫連勃勃征戰經過無定河,曾登上契吳山觀察地形,他看到山下的河岸上有一片沃土,風景優美,遂發感歎:“美哉斯阜,臨廣澤而帶清行,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便決定在這兒建築他的大夏國都。從公元413年開始,十萬民眾施工5年,於418年正式建成。其規模十分宏偉,城牆數裏,敵樓聳立。城分三道,宮殿林立。《晉書》上有一篇》統萬城銘”說:“崇台霄峙,秀闕雲亭,千榭連隅,萬閣接屏……溫室嵯峨,層城參差,楹凋雕獸,節鏤龍螭。瑩以寶璞,飾以珍奇……”。《北史》上記載雲:“城高十仞,基厚三十步,上廣十步,宮城五仞,其堅可以礪刀斧。台榭高大,飛閣相連,皆雕鏤圖畫,被以綺繡,飾以丹青,窮極文采。”可見其奢侈程度。

統萬城過去有四座城門,南為朝宋門,東為招魏門,西為服涼門,北為平朔門。築城時,赫連勃勃的嚴格程度堪稱殘暴。城牆用石英(即砂粒)、粘土、碳酸鈣(石灰氧化物)加水混合夯築。每築一級,監工大臣都要令人用鐵釘錐之,錐不進去有獎;錐進一寸即殺工匠,拆掉重造,人土皆築牆內。為給都城命名,他大呼:“朕方統一天下,君臨萬邦,可以統萬為名。”可惜他隻在此城裏住了7年,便辭世而去。其子赫連昌繼位4年,統萬城便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攻破。大夏帝國隻有26年的壽命,但它在曆史上卻顯赫一時。

如今,1600多年的風沙已經吹過,統萬城隻剩下了幾個高高的白土垛,那堅硬的殘牆依然透出些許霸氣。利風襲來,塵灰不動,它畢竟是一個帝國的一段龍骨啊,盡管滿身瘡痍,可卓立不屈,向後世人說明著沙漠裏曾經的輝煌。

當年的宮殿蕩然無存,城內隻有一地明淨的黃沙,幾棵弱柳和幾叢駱駝刺,顯出不多的活力來,誰能想到這兒曾是20萬人聚集生活的大都市啊。狂風在周圍呼嘯,似孤魂野鬼的哀鳴,如果是深夜,真讓人有些恐懼。

來到城外,有農民上前來出售陶罐,一看品相很差,且普通常見,拒不納入。農民說:“我家還多著呢,要麼,去看看?”我問:“你家住哪兒?”農民手指遠方:“在那邊,溝裏。”據說統萬城的文物出土不少,有些還很有收藏把玩的價值,並且幾十元錢就可以買一個。但一看日色向晚,隻好作罷。

告別統萬城之際,正是殘陽如血,一地金黃,在波浪起伏的黃沙的包圍中,白色的斷牆傲然雄立,十分壯觀,這美景讓人有點兒留戀不舍。

回程的車上,大家遊興已累。竹山先生為了打破沉悶,問:統萬城那麼堅固,誰知道它是怎麼破滅的嗎?有人答是曆史的原因,有人說是歲月的殘蝕,有人曰人為的破壞。竹山先生又道出了一則民間傳說:“因為赫連勃勃濫殺無辜,罪惡滔天,玉皇大帝便下令消滅他的統萬城。首先是水神下來發大水淹了統萬城,可水退後城池絲毫不受損;於是火神又下來燃起大火焚燒,但仍然無濟於事。玉皇大帝很是苦惱,風神獻計說我有辦法,他下來狂刮大風,掀起漫天的黃沙將統萬城埋了。從此統萬城消失,那段曆史也就失去了依托。後來,沙漠移動風水變化,統萬城又從地平線上露出,可隻剩下了幾截白城牆。老百姓說:還是黃沙厲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