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火卷:黃土風物(6)(1 / 3)

因為它是伏羲村,盡管現在縣級地圖上印的是:伏義河村。可曆史畢竟是曆史,縣誌上有它過去名字的記載。

它在乾坤灣下遊5公裏處,有人瞻觀了黃河太極圖後,也就想來看看伏羲氏曾經生活過的村子。

據說遠古時期,土崗鄉這兒林木茂盛,水波浩淼,水邊居住個風姓部落,其盟主有個女兒長得如花似月,異常漂亮,大家稱她為風華胥(也即鳳凰)。風華胥風情萬種,又自視高貴,瞧不起本部落的男子。有一次出遊,走到一個叫做雷澤的地方,認識了名為雷神的漢子。雷神長像不同一般,他是人頭龍身,能夠呼風喚雨,無所不通,就牽動了風華胥的芳心,於是他們便在野地裏交合做愛。三年後的一個戊戌日,風華胥生下了一個人頭蛇身的怪胎,取名為伏羲。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風華胥在雷澤之地,履大人之遺跡有感而生伏羲於成紀。”記錄了這段神話。在那時,人神合一,龍蛇相通,世界大同。

這伏羲聰明絕頂,因為他是天下知父的第一人,後來就建立了父係氏族社會。因為他有家的觀念,就首創了男婚女嫁製度。他又繼承發展了燧人結繩記事的經驗,始畫八卦,開始了中國記號文字的文明時代。許多年後,黃帝又在伏羲氏記號文字的基礎上,創立了象形字。因此,後人尊黃帝為“人文始祖”,尊伏羲為文明鼻祖。

《易傳》中說:“伏羲結繩織網,教民捕魚,這是取法離卦的形象。神農氏削木做犁頭,彎木當犁柄,教民耕作,這是取法益卦的形象。日中為市,各得其所,這是取法噬嗑的形象。黃帝教人民穿衣服,這是取法乾坤兩卦的形象。”現在流傳的包羅萬象,深奧難測的著作《易經》,就是在伏羲氏的八卦學理念上總結發展出來的。

久遠的曆史撲朔迷離,許多問題說法不一,且不論它。我主要是看看伏羲的故鄉,看看伏羲的直係後代們的生活。

伏羲村包裹在密密的棗林中,正值金秋,枝頭上掛滿了赤紅飽滿的大棗兒。早就聽人說:能聽到黃河水響的地方棗子最好。伏羲村就在黃河水邊,農民們主要的收入靠的是優質的棗子。打問了一下,每年每家大概能采摘幾千斤濕棗,好的人家可以收入上萬元,因此生活並不貧困。

村頭的大樹上掛著一截粗鋼筒,這是傳統的信號鍾。村長如有事召集開會,敲一陣鋼筒大家就會聞聲而至。鍾下,有幾個孩子在玩耍,他們神清目秀,憨樸可愛。當然了,人類已經繁衍了許多代,伏羲的人頭蛇身也隻是神話傳說,你別異想天開尋奇覓怪。

我穿過村子,來到黃河水邊。水流在這兒顯得很溫順,對岸峭壁屹立,這邊卻一抹平灘,能看出黃河對伏羲村的偏愛。

沙灘的棗林裏,圍掖著一眼鐵搖把水井。我站在石砌的井口往下一瞧,水色澄清明亮。奇怪,它離河道僅幾步之遙,卻不見絲毫的黃態。

我轉身正要離去,忽聽不遠處有人唱歌,扭頭一看,是一位老漢挎著筐籃從河邊走來。我仔細一聽,他那蒼老遒勁的聲音唱的是《黃河船夫曲》:

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

幾十幾道灣上幾十幾隻船,

幾十幾隻船上幾十幾根杆,

幾十幾個艄公喲來把船扳?

我曉得,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

九十九道灣上九十九隻船,

九十九隻船上九十九根杆,

九十九個艄公喲來把船扳!

以前,我也曾聽別人唱過這支歌子,可從沒這樣的腔聲地道、節奏奇崛、充滿土氣,而不加修飾。看來,隻有伏羲的後代土民才真正理解此歌的內在韻味。因為他們不是表演,那種詠唱與感歎與生俱來。

我停下腳步,待老漢走近,問:“大叔,你是老船工吧?”

老漢臉上綻出燦爛的笑容:“是啊,是啊,不過現在老了,扳不動船了。”

我提出給老人拍照,他高興地點頭應允。

照完像,老人熱情地說:“到家裏吃完飯再走吧。”

我心頭湧上一股熱流。這種親人般的話語,給旅人帶來不盡的溫暖和踏實。

可我還得往前趕路。

我知道,以後我一定會抽時間來伏羲村住一住的。

這裏,有一種回到故鄉的感覺。

清水關

沿著高高的土崗鎮的東側,飛也似地向下盤旋。山路狹窄,僅容一輛小車通過。山路又彎曲,像麻花般地扭來扭去。眼看著前方路盡,逼近峽穀,就要覲見黃河了,突然有個小村子擋在崖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