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坡頭放眼遠望,大漠、黃河、高山、綠洲、甚為壯觀,可惜霧氣朦朦,清晰度較差。據說這兒難得有通透天氣,如果遇上了,能出張好片子。
在沙坡頭乘羊皮筏子漂流黃河,是值得一試一拍的民俗。每張筏子由14個羊皮吹圓捆連,上麵鋪紮坐人的竹架子。這是老鄉們千百年來使用的渡河工具,是河邊土著的知慧結晶。首先宰羊要有學問技術,不能割破身上的皮子,還得把肉體剝離出來。最後經過涼曬處理,使其經久耐用。
吹圓羊皮隻能用嘴。河邊的樹林裏,幾個農民正在工作,我上前去試吹了一下,已用全身力氣,隻覺自已肚子脹,不見羊皮肚子鼓,看來需要極大的肺活量和勁兒。
在黃河上漂流很剌激,波浪洶湧,皮筏顛簸,人聲呐喊,水鳴震耳,但羊皮筏一起一伏向前蕩去,不會翻覆,真正是有驚無險。
我們飄到下遊,在一個有水車的地方上岸,水手扛起碩大的羊皮筏子,沿著河邊踢踏踢踏向上遊走去
2001年8月銀川沙湖
沙湖名氣很大,也的確是個奇跡。在黃土厚沙中閃出一塊如鏡的水麵,實在讓人興奮。這是上蒼憐憫西北土人生活環境的幹渴與枯燥,特灑下這個湖泊來調節大家的眼睛和情緒。
沙湖風景名勝區在銀川平原以北,地處銀川、石嘴山兩市之間,距銀川市56公裏,距石嘴山市30公裏,109國道與包蘭鐵路傍湖而過,姚葉高速公路直達沙湖。湖水麵積8。2平方公裏,並不大,比陝北的紅堿淖小8倍。
但沙湖的自然景觀、資源蘊藏量比較豐富,將“沙、水、葦、鳥、山”五大景源有機結合,構成一處融江南水鄉與大漠風光為一體的“塞上明珠”。
凡是風景優美的地方,隻要一比開發成旅遊區,馬上就會變成亂糟糟的野外自由市場,這是中國的特色嗎?沙湖一樣,到處都是簡易房屋,遊樂設施,趾高氣揚的駱駝與垂頭喪氣的馬,當然還有奔走呼號的人群。
沙湖的蘆葦最是好看,苗條纖細如紮堆的秀女,亭亭玉立在水中讓你欣賞、拍照,如果天氣湊巧,空中有霞光變化,水麵有雲影徘徊,蘆葦又正是茂盛時節,拍下來應該不錯。
我們中午才到,頂頭光平板無層次,隨便拍幾張做個記錄。因是利用開會機會,統一乘車行動,不可能做早出晚歸的獨行俠。但要不借出差之便,哪有東走西看的時間,還有那昴貴的交通住宿費用等,實為一個拿固定工資的人難以承受的。中國又這麼大,風景又那麼多,首先是行萬裏路,是開眼界。所以,我目前的攝影更多的是對實地情況的資料記錄,待以後有時間有條件,再重回自已尋覓標定的感興趣的能夠激發個性情緒的區域來細細拍片子。
拍攝沙湖還有一個不利之處,缺乏製高點。要是航拍最理想,但飛機又不是你家的,說上天就上天。攝影呐,受到的限製太多。地點、時間、光線、全憑運氣和機會。當然,發現題材、選取角度、用光技術、熟用相機的基本功也是不可忽視的,所謂養機千日,用機一時嘛。
2002年10月陝西神木西津寺
西津寺名氣不大,我們到了神木縣城,聽電視台黃浩先生介紹起,便決定前往。同車有榆林地區的文友朱合作、郭世平、吉建芳等人。
汽車往東南方向的黃河邊奔馳,神(木)盤(塔)公路新鋪油麵,寬闊平坦,一個多小時就到了河邊,然後沿河岸上行幾裏,就到了西津寺下。爬上黃河西岸數百米高的崖巔,眼前出現一塊平台,那幾間陳舊的矮房,就是西津寺了。寺內一塊石碑,乃弘治九年立。
寺廟不起眼兒,但院壩的環境優雅,一對石獅子昂守院中,臨崖處聳立一棵古老的大樹,枝葉如蓋,樹身懸著碩巨的鏽跡斑斑的鐵鍾,敲撞一下,河穀裏便蕩漾悠悠的鍾鳴。
站在樹下展望黃河遠景,讓人心曠神怡。隻見河流緩緩流去,兩岸峭壁如削,夕陽把山水照的朦朧飄渺。河道中有船上溯,這兒開展了黃河秦晉大峽穀遊覽的項目。河對岸是山西境內,本來還有個東津寺,但被日本鬼子炸毀。當年,八路軍的抗日指揮部就駐防在這邊的西津寺,兩岸遙遙相對,敵人最終沒有過得了黃河。是母親河抵禦著外侵,佑護了黃土高原子民的安全。
下了西津寺,可去上遊5裏的黃河大酒店休息用餐。這酒店隱在河灘的棗林裏,原係一個小水文站,現在搞旅遊,其實隻有一棟簡易的小樓。不過,端一把搖椅躺在河邊的院子裏,一邊咀嚼新摘的紅棗,一邊眺望滾滾地波濤,一邊聆聽信天遊歌謠,倒是真正的休閑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