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火卷:黃土風物(8)(1 / 3)

那天,神木的作家歌手塞北先生唱了一曲《光棍苦》,動人心弦:

正月十五廟門開

牛頭馬麵兩邊排

你看人家有老婆的多痛快

咱光棍漢沒老婆直倒黴

淚蛋蛋掉下來

二月裏來龍抬頭

你看人家有老婆的牛不牛

吃吃喝喝人侍候

黑夜裏有人擺枕頭

光棍漢真犯愁

酒店後麵的那一片山崖上,有許多奇特的石頭造型,細細琢摸,可拍出一組黃河風雕岩塑的係列作品。

聽黃河大酒店的焦向明總經理說,漢光武帝劉秀曾在這附近避過難,後山還可找到什麼什麼遺跡。

做旅遊休閑攝影,這倒是個好地方。

2002年2月佳縣香爐寺

香爐寺是黃河絕景,許多影友都來拍過片子,有的還獲了大獎。

其實拍攝香爐寺相對容易,它地形開闊,遠景中景明顯,機位也好架。

這次藝術攝影學會的朋友利用春節時間一塊出來采風,此為拍攝點之一。

但冬季的光線不理想,遠景朦朧,透析度差。香爐寺倒是很清晰,可背後黃河那岸的層迭起伏的山巒則被迷霧掩住,影響了效果。

看過屈琳先生拍攝香爐寺的一幅作品,早晨霞彩初染,山水層次豐富,大幅相機,曝光準確,比較成功。

天時、地利、人精,缺一不可。

2003年2月吳堡老城

吳堡老城是西北地區目前保存完好地老縣城之一。

沿著新縣城東郊的黃河西岸,離大橋不遠處向北的古城街往上行,3公裏機耕路到頭,是一個叫“大橋坑”的小山村。公路斷了,村旁有陡峭崎嶇的山路,撅起屁股爬坡2公裏,出一身熱汗,突然抬頭前方出現了石頭城。

老城不大,南北長約1500米,東西寬在500米左右,但周邊巨石壘砌的城牆巍然屹立,四個城門可以進出。城內有石頭老屋,隍廟前的石雕頗有特色,簡陋窄小的娘娘廟前貼一幅對聯:“山門不鎖待雲封,古廟無燈憑月照”,意境恰切。

老城山高缺水,早在百餘年前就被放棄了,現在南門頂上的石碑刻寫著:吳堡縣宋家川鎮城裏村。隻住了7、8戶農家,幾十口人。街有一條,兩邊的廢舊窯洞很多,有些完全可以住人。另外,滿城都是棗樹,還有空地,真是城中有村。若在秋季紅棗飄香的時節來這兒,隨便找一個窯洞住下來,應是很愜意的。

城內的老人、小孩熱情好客,聽說給他們照相,積極配合,還邀你去家裏坐。

站在黃河懸崖上的石頭牆頂,遙望遠方的河流山巒,眼界開闊,心胸博大,隻想親近山水,避離紛爭複雜的俗世。

在城牆上踏戡一遍,感覺老城像一艘中間寬、兩頭尖的平板船,架在黃河西岸的絕壁上,地形特殊。當年日本軍隊曾在對崖開炮轟擊,無損老城半分尊嚴。

山下不太遠的地方有川口古渡,1948年,毛澤東帶領中共黨中央離開堅持了13年的革命根據地,從那兒東渡黃河,挺進中原,定都北京。

下山來,我們走在連接秦晉要道的黃河大橋上,隻見滿河冰菱如花,挨挨擠擠簇擁而下,很為壯觀。昨日立春,山上雖殘雪依厚,但春水蕩漾使冰層熔化了。觸景生情,吟詩一首:

一河冰花綻冬顏

懸崖之上吳堡城

兩岸白雪映青天

歲月不改舊時堅

走過黃河,就是山西榆林縣的軍渡鄉。治河邊上行60餘公裏,則能到吳堡斜對岸

一個叫磧口古鎮的地方,那是200年前中國北方著名的商埠重鎮,有千年曆史,號稱:“水旱碼頭小都會,九曲黃河第一鎮。”有深厚的人文自然底蘊,值得探訪。可是一打聽,沒有公交車過去,因路窄道陡,私營車也不願跑。如想去,就得繞到榆林縣城,然後轉車前往。並且車次極少。最方便的交通是從山西臨縣乘公交車去那兒,它屬臨縣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