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火卷:黃土風物(9)(3 / 3)

我知道,這是歲月變遷、風水運轉,時世發展的必然。

我去過很少古戰場,體會其激烈搏戰後的亙久荒涼。

我踏戡過陝南的漢江,為源頭的涓涓滴水驚喜,為中遊的洶湧湍流感歎,也為下遊河口的平靜失意。

所以,人們愛看創業史,愛看征戰的過程,這是有道理的。

我收起鏡頭,離開大橋。

今後,我還會去黃河的中上遊多走走,它們留給我的圖象與幻想太多了啊。

(注:本文的排列以黃河的流序為線,從上遊至下遊,時間隻起分段間隔作用。)

黃土高原上的行吟者——長吟剪影

姓陳,名長吟,出生在古城西安,成長於陝南山區。從小喜歡文學,讀中學時開始創作並發表作品。先寫詩,後小說,再散文。那時沒稿費,隻是一種精神寄托。

後來讀大學,是陝西師範大學的中國語言文學係。在校期間不能說是一個好學生,因為不專心聽課及認真做作業,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讀書上了。陝西師大圖書館,樓房是蘇聯專家設計的,頗有氣派,其中的藏書更是眾多,乃學校的一個驕傲。幾年裏,將館藏的所有古今中外的文學書籍,基本上都瀏覽了一遍,並做了幾厚本的筆記摘抄。那時像一個來自山鄉的饑渴的少年,猛飲著智慧之水,強壯了精神骨骼。

學業期滿,本來分配做教師,卻偏愛文學,決意去陝南山區工作。在地方文化單位編一份文學雜誌,是雙月刊,事情不很多,於是就深入山鄉踏戡采風,走遍了秦嶺、巴山、漢水的角角落落。在山頂住過茅棚,在江中漂過小舟;吃野菜中過毒,走夜路摔過跟鬥。有了浪跡十年的體驗和感受,才寫出《山夢水夢》、《山韻水韻》、《山親水親》、《風流半邊街》、《這方樂土》等五本書。

後來想走出山地,走向更廣闊的世界,就在有機會時調入古城西安做事。一邊編《美文》雜誌,一邊尋找各種機會、采取各種方式走向大自然。又出版了《那片裸土》、《行色匆匆》兩本書。如今擔任西安作家協會副主席、美文雜誌社副社長。這是工作、是飯碗,在中國,沒有一份固定職業是很難生存的。

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不會跳舞、更不善交際。隻好行走、寫作、拍照。去過全國大多數省份,越走越孤獨,越走越沉默;用腳親吻大地,用筆發言、用照相機歌唱。更渴望理解、渴望知音,挺欣賞劉德華唱的幾句歌詞:“在人多時候最沉默,笑容也寂寞;在萬丈紅塵中啊,找個人愛我;又怕這樣會帶給你,永遠的傷害……”漫不經心中飽含深刻。流行歌曲的成功就在於,它抓住了日常生活中人們樸素而真實的情感和心態。

走了很多地方,喜歡神秘的西藏,浪漫的雲南、壯闊的新疆、嫵媚的四川。認為最美的山是黃山,最秀的水是漢江,最揪心的土地是黃土高原。每年都要去陝北數次,站在峁梁上想放聲高歌,卻又沉默無語。眼前的世界蒼茫曠遠,人是多麼渺小!黃土深厚而含納萬物,人又顯得多麼淺薄和矯情。白雲悠悠長河漫漫,個人的名利與得失是多麼短暫。黃土給人力量,使人心胸開闊,可以療傷可以補鈣可以輸氧可以與你同呼吸共生存。

走過了,看到了,就拍下了;感染了自己,也想感染別人,這是行吟者的責任。一套《西部風情》攝影明信片,把大自然最美的瞬間記錄下來奉獻給眾人。近年嚐試創作一種新的文本“旅行攝影散文”,《黃土地上信天遊》一書是實踐的結果。

繼續走、繼續寫、繼續拍照,黃土高原上,一個孤獨的行吟者的腳印伸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