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土卷:心靈風景(1)(2 / 3)

六、沒長高

女兒淺淺小時候身體不好,平凹常帶她出外去求醫。

一天晚上,父女倆又下了樓。平凹身背一個大挎包,一顛一顛往前走。淺淺拉了拉背帶,說:“爸,讓我挎。”

平凹身子一縮:“不,別把娃壓得不長個子了。”

淺淺搶過挎包:“爸,你才壓得沒長高哩。”

平凹身矮,常有人開他的玩笑,他也樂於接受現實,還有時自謔一番或者誇張一番,來調節現場氣氛逗得大家高興。但今個這對話出自父女之間,則顯出一種生活中的親情和日常裏的趣味兒。

七、巧解迷

那年上海作家王安憶去陝北,經過西安時見到賈平凹,說:“平凹,聽說你是手相大師,還會拆字,我也掌握有一套西洋的算命方法。”

平凹的好奇心上來了:“說出來試試看,咱們交流交流。”

王安憶說:“你說出自己喜歡的三種動物,每種動物還要說出你喜歡它的三種理由。”

平凹想了想,說:“第一喜歡狐狸,它聰明、機智、柔情;第二喜歡龍,能大能小、能升騰、能呼風喚雨;第三喜歡烏龜,憨厚、笨拙、有毅力……”

王安憶笑了:“解迷的方法是,第一種動物狐狸是你對自己的認識;第二種龍是你對他人的看法;第三種烏龜是真正的自我個性。”

平凹也笑了:“咦,就這麼簡單啊。”

不管以上故事純屬戲言還是確有其道理,平凹說過他有兩種自卑心理:一是自己出身農家,怯城市,也怯能說會道的城裏人;二是自己個頭矮小,怯舞廳,更怯與高個子女人跳舞。

與生俱來的鄉下人情結,怎麼也丟不掉。

八、闖紅燈

前些年,平凹還沒當主席,沒有專車,上下班、出門辦事都騎著他那除了鈴不響渾身都響的舊自行車,一路嚓啦嚓啦慢慢前行。

有一位,心裏想著事,過十字路口時闖了紅燈,被交警攔下來。

“硬闖紅燈,哪個單位的?”交警怒喝。

平凹尷尬地站在路邊,掏出工作證遞上去。

交警看了看工作證上的名字和照片,突然立正舉手敬了個禮:“對不起,賈老師,請下次注意紅燈。”

“下次注意,下次一定注意。”平凹慶幸遇到了一位交警讀者,沒有太傷臉麵。

其實,在古城裏,喜歡他的作品的普通讀者很多,隨時都可遇到。另外,也說明西安這地方對作家的敬仰和尊重。

九、愛收拾

平凹的書房裏,堆滿了各種各樣的陶罐、石頭、樹根、木雕等古玩和工藝品,人穿行時還得小心翼翼別掛著了哪兒。

他喜歡笨拙、大氣的東西。他收藏的都是些碩大奇特的物件,小玉小瓷之類的玩藝兒再精雕細刻他也不要。

屋裏東西雖多,但不亂。

他說自己業餘時間最喜歡幹的一件事就是收拾房子。

今天將東西布局一番,過幾天再挪一挪,在房子裏搬來搬去,其樂無窮。房子可以小,但不可以有灰塵。他做得最多的家務活兒,是掃地。

這是一種好習慣。

看過賈平凹手稿的人都會說:“真清秀、真幹淨,這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十、示潤格

賈平凹的書法十分出色,上門來求字的愛好者絡繹不絕。有自己收藏的,有拿去做禮品的,有樓堂館所題寫匾額的,寫字一事常常打亂他的生活秩序。

為了應付眾多的索字者,幾年前,他就寫了一張“潤格告示”貼在房內。

“自古字畫賣錢,我當然開價,去年每幅字千元,每張畫千五,今年人老筆亦老,米價漲字畫價也漲。

一、 字,鬥方千元,對聯千二,中堂千五。

二、 匾額一字五百。

三、 畫,鬥方千五,條幅千五,中堂三千。

官也罷,民也罷;男也罷,女也罷;認錢不認官,看人不看姓。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對誰都好,對你會更好。你舍不得錢,我舍不得墨,對誰也好,對我尤其好。生人熟人來了都是客,成交不成交請喝茶。”

這個“潤格告示”實為一篇好文章。

他寫這告示的目的本來是想辭退一些求字人,沒成想反而人更多了。於是,告示不斷變更,字價年年上漲,收入比寫小說高。

對於自己的書法藝術和用途,他心裏很清楚。但他認為前來要字的人,真正懂書法的並不多,大多數都是用他的名去辦自己的事。

十一、“娃”與“凹”

他的原名叫平娃,現在這個凹字是後來自己改的,取了同音。但外地人不熟悉陝西的方言發音,仍按普通話念“熬”。

新版《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發行了,一位老編輯提議雜誌社給大家每人賣一本,平凹說這個建議好,搞文字的就是要掌握工具書,又說:“這修訂本與咱的名字有關呢,那老詞典裏把“凹”隻念“熬”音,現在的本子裏已增加了“娃”音,是咱的名字起了作用,不信你們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