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土卷:心靈風景(4)(1 / 3)

讀過榮老的這本自傳,我對今天海星公司的興旺事業,也有了更深遠地理解。

曆史如長河之水,奔流涓涓不息,源頭的意義彌遠珍貴。

許多事情都是潛移默化的,尤其是人類精神的承襲暗傳。

我在喜悅中送上祝福。

2007年4月7日記於西安朱雀門

又聞鄉音——何俊鋒散文集序

居住在高樓林立的大都市裏,時常憶念起山明水秀的鄉間生活。由於車多人多,環境汙染,城裏的空氣質量變差,氧離子也稀薄。但最讓我擔心的,是人的感情也會變得稀薄起來。

如今是快餐文化盛行的時代,可有些東西還是悠長點兒好,比如酒、比如鄉情。

正值深秋時節,何俊鋒從秦嶺腳下的周至縣過來,送上他即將出版的散文集清樣,囑我寫序。

我翻閱了一下書稿,立即感到一股鄉風撲麵而來,裏邊夾裹著由麥子、薺菜、香椿、綠茶等組合成的濃鬱的香味兒。

俊鋒的作品,我以前偶爾讀過數篇,印象不深,這次集中的瀏覽了一遍,頓時刮目相看。

俊鋒對農村生活和自然山水有著深厚的感情。在他筆下,竹林是萌生快樂和希望的樂園,田埂如摟著麥苗摟著豐收的母親的臂腕;攪團涼魚兒是饞人的美食,古廟會是精彩的民俗風景畫……在他筆下,終南山的秋色瑰麗多姿,樓觀台的春筍青翠含粉;黑河的奇石神秘詭譎,定空寺的詩意情趣盎然……

俊鋒雖然寫得是周山至水的風韻和關中鄉野的場景,但那種生活氣息和樸素真切的情愫仍然深深地吸引了我。其實,作家都是個體的,都是視野有限的,關鍵是你要在有限的範圍裏挖掘出無限的意蘊。

由俊鋒的鄉土散文,我想起當前的散文創作。現在,關注流行時尚的作品比較多,強調個人內心極端體驗的文章也不少,散文似乎成了休閑娛樂的高級佐料或者私人身體的透視光片,那種泛現著客觀世界的生活質感的光彩,湧動著普通人正常人的摯熱情懷的創作反倒不被重視。像農村題材,雖然也有人筆之,但要麼寫得刻板陳舊,要麼寫得虛無飄渺,我們呼喚那種清新動人的,有時代溫度的,有現代科技文明的,浸透著原汁原味兒的新鄉土散文。

一個散文家的成功,最重要的標準就是他是否開發和形成了屬於自已的語言係統。語言是標簽,也是生命。在這一點上,何俊鋒是清醒的努力的,他那100個“行走的風景”的短章,有不少閃光的句子與感受。這種探求應該堅持。

何俊鋒還年輕,他腑中的新鮮氧離子還比較多,並且他已經有了一個良好地起步,我在欣喜中充滿期待。

2007年11月8日晚於西安朱雀門

人生階段論

按照現在的社會秩序生活水準醫療條件,人活到百歲已不是什麼稀罕事。我的很多受尊敬的前輩,都享了九十以上的高壽。比如書法大師陳少默,92歲時還在揮筆寫字。還有一位老畫家,80多了仍下漢江裏去遊泳。

如果按90歲來做生命的標準,人生可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生活的意義不一樣。

第一階段(0歲——30歲),是學習階段。從學說話開始,然後學走路,再接著讀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博士生,全部畢業下來,就快到30歲了。這個階段就是吸收,強壯身體,強壯頭腦,強壯思想,為走向社會做好準備。

第二階段(30歲——60歲),是實踐階段。尋找創業的目標,走上工作崗位,接受各種鍛煉、打擊,轉行、失業、失敗、失戀、失意、都是正常的過程,直至確定了自己理想的人生位置,並且把家庭也穩固地建立起來,事業逐步上升。

第三階段(60歲——90歲),是奉獻階段。金錢、專業、知識都積累成熟,開始回報社會。經過60年的奮鬥,你才有經驗可總結,你才有獲得威信的條件,你才有指導別人的資本。同時,你也有了可以安靜坐下來的環境(起碼有自己的住房),不用考慮仕途升遷(已辦了退休手續),不用擔憂衣食飯碗(有養老金做保證)。不管是著書立說,還是寫字繪畫;不管是教育後輩,還是慈善於家鄉;總之,多做一些有益的事兒。

第一階段好說,反正有家庭和父母來佑護,你隻管學習進步就行了。第二階段也好說,反正有時間和精力,有壯誌可以揮霍,你憑著一腔熱血去打拚去競爭總會找到人生的方向。這第三階段,才是容易被忽略的,很多人的問題就出在這段上,退休以後,要麼體衰多病,要麼牢騷滿腹,要麼成了癡呆無用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