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常見病的防治(1 / 3)

醫學科學的崇髙使命在於它為人類的健康做出貢獻。醫學的發展,對社會、家庭和個人都產生著一定的影響,它是一門與人民生活、學習、健康息息相關的科學。

神經病學是醫學科學的一個分支,也是當今醫學發展的前沿性學科之一。它的主要目的研究有關神經係統的生理病理,使之為預防與治療服務。

青少年朋友們平時受到的教育多以基礎的書本知識為主,所以本篇隻是對神經科常見的一些疾病的簡介,當然還 包括一些精神病方麵的內容,以供同學了解。一、夜驚、夢魘和夜行症

夜驚、夢魘和夜行症雖然都屬於睡眠障礙,但究其表現又各有不同。

夜驚多發生於兒童,發作時突然放聲尖叫、呼喊或嚎啕大哭,表情驚恐、麵色蒼白、心跳、呼吸顯著加快,甚至大汗淋漓,但片刻後又能重新入睡,它以極度驚恐、強烈情緒色彩和高度植物神經變化為特點,往往因患兒睡前聽驚險故事、恐怖電影或受驚嚇而夜間多發的,多數夜驚能隨時間推移而消失,說明它與大腦皮層發育未完全成熟有關,一般隻要進行睡前安撫,避免接觸恐怖事物,即可防止。

夜行症又稱夢遊,患者多在上半夜於熟睡中突然坐起,在床上爬來爬去,或者下床行動,此時兩眼圓睜,似能識別環境,但表情冷淡、動作笨拙。多數人曆時數分鍾後可上床重 新入睡,事後對發病過程不能回憶。國外有報道的-例夢遊患者,夢遊時間長達十年之久。有人估計其在總人口的發生率為1%~6%,並以兒童與男性多見,而且夜間遺尿的發生率也比一般人為多。

隨訪調查,多數的夢遊患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幾年內夢遊會逐漸減少或消失。這可能是因為兒童的大腦發育較晚、尚未成熟的緣故,但往往可以在緊張、興奮、環境改變時發生的次數增多,也有認為與兒童神經質有關,由於多數夢遊患者能自行減輕或消失,所以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對夢遊病患者最重要的是保證安全,避免發生意外,如遷居底層、夜鎖門窗、管理好危險物品等。隻有對那些發作頻繁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一些鎮靜安眠藥,如口服丙咪嗪也有一定療效。

夢魘一般是較恐怖的夢,可以發生於任何年齡,比夜遊症和夜驚多見。它與夜驚相比,焦慮、恐怖、不安程度要輕得多,植物神經改變亦少見,當時不易喚醒,事後能回憶。對於夢魘的機理,眾說紛紜,其中的一種說法認為其發生與睡姿不良有關。這類患者往往睡時手放胸口或頸部,導致心髒或頸動脈受壓,從而使腦供血不足。調查表明,女性的發生率多於男性。夢魘一般也無需做特殊治療,隻需放正睡眠姿勢,平時調節性情,注意鍛煉身體,就可以避免。頻繁夢魘者可服用安定,往往有明顯效果。

二、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是神經症的一種,它的主要特點可概括為“易激惹性衰弱”。所謂的易激惹是指精神容易興奮和情緒容易激動,病人往往由於工作(特別是腦力勞動)學習、交談、看電視等而感到精神興奮、聯想和回憶很多,剛經曆過的事反複在腦海中重演,控製不住。盡管引起精神興奮的事並不一定是使人不愉快,但精神興奮本身使人不愉快,引起失眠、頭痛。病人不容易因為一些小事而生氣、著急、煩躁不安,難於控製情緒。所謂衰弱是指容易疲勞,病人往往看書一個小 時以上就感到很累,注意力不易集中,而且感到腦子亂、思考困難和記不住事。疲勞也可以同時表現在體力方麵,即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體力活動使病人感覺很累,並且到第二天疲乏感仍不完全消失。除了易興奮和易疲勞外,病人還有失眠(主要是不易入睡),頭痛(肌肉緊張性頭痛、頭發緊發脹、頭頂有重壓感等)以及肢體各處的模糊不適感。

自覺有神經衰弱的人最好找精神醫生看,以明確診斷。用術語來說,神經衰弱症沒有什麼特異性。很多其他係統疾病,如肝炎、甲狀腺機能亢進、結核、高血壓病等,有可能類 似神經衰弱的症狀,但這些病人的主要症狀仍以其他類似的表現為主。顯然不同的疾病,性質不同,需要的治療也不同。因此,隻有在醫生否定了其他類似神經衰弱的病以後,才能夠確診為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是由不良的心理、社會因素所致,但不是所 的人都同樣容易患神經衰弱。得神經衰弱的人往往都具有以下一個或多個特點:心情容易緊張,有事放心不下,享受生活樂趣能力低下,容易煩惱,脾氣急躁等。因此,在生活中培養樂觀、豁達的生活品質,鍛煉身體,做氣功,對防治神經衰弱是十分重要的。

三、失眠

睡眠是一種生理過程,正常的睡眠時間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縮短,初生兒幾乎成天都昏昏入睡,一天要睡20個小時,3~4歲的孩子一天要睡12小時,成人一般隻需8小時左右。當睡眠的節律和睡眠時間發生障礙時,如該睡的時候卻興奮不已,毫無睡意,上床以後輾轉不能入睡,或是睡得不實,且易驚醒,或整宵做夢。次日晨醒後感到頭重腳輕,昏昏沉沉,缺乏應有的清醒感,當以上現象礦日持久,不能自拔或嚴重到足以影響工作、學習時,稱為失眠。

正常人也可以偶爾出現失眠,但多是由於環境和身體的各種刺激妨礙了睡眠過程而出現。影響睡眠的環境因素很多,如:噪音、強光、過冷、過熱、寢具不適等。同樣身體不適也可以引起失眠,此外晚上進食過多或消化不良,飲咖啡、濃茶和其他興奮物時,都可以影響睡眠過程。因此,針對原因,采取適當的對策,就可以基本上消除失眠。

預防失眠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就是養成並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定時就寢和定時起床也許是最基本的,可惜很多人不重視這一點。有人害怕失眠而提早就寢,這往往使人感到失眠更加嚴重了。正確的做法是,不論失眠多麼嚴重,始終堅持按時就寢(不提早)和定時起床(不睡懶覺)。容易失眠的人特別不宜於臥床時間太多,每天臥床八小時已經足夠了。就寢前一至半小時要避免精神興奮,最好不慌不忙地按習慣進行睡前的準備活動,如洗澡或洗臉、洗腳、刷牙、漱口等。就寢前做些輕體力勞動如洗洗衣服,或做一套不太費力的體操或打太極拳,可以使人精神鎮靜。聽聽音樂,看不感興趣的書刊,也可以誘導睡眠。這些方法各人可以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使用。容易失眠的人最好白天不要睡覺,因為白天睡覺往往使夜間更加睡不好。晚上工作至深夜,經常值班,生活工作不規則,是失眠常見的原因,必要時應改變作息時間。失眠最重要的原因是心情緊張和心情不愉快,精神放鬆和心情平靜是入睡的前奏。有人一躺下就想起很多事,回顧過去和計劃將來,感到工作沒完成或沒有辦法,擔心明天可能的挫折和失敗。總之,心情緊張,精神興奮,這怎麼能很快入睡呢?還有些人煩惱很多,躺下便一起湧上心頭,更是無法入眠。如不妥善解決這些情緒,就有可能使失眠連續存在下去。這樣一來,就會為失眠而苦惱,而愈是著急愈是無法入睡,有人甚至對失眠產生恐懼心理,每到晚上就會害怕失眠,造成心情格外緊張而更難入睡。事實上,失眠並沒有什麼可怕的!有人明知著急害怕不利於睡眠,卻無法擺脫,這是什麼緣故呢?原來緊張和不愉快的情緒來源於白天現實生活,隻要麵對現實去解決白天的不良情緒,白天心情舒暢了,晚上自然不會因失眠而發愁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