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在觥籌交錯間看透人心——讀心利器,飯局為上(1)(1 / 3)

飯局之上,人人各懷心思。有些人本來心事重重,但到了席間,卻強顏歡笑;有的人看上去興致頗高,其實強打精神;有的人一臉憨態,其實胸有城府;有的人沉默不語,實則靜待時機……

飯局如戲台,人人各懷心事

有人說,世上最累人的事情就是吃飯。

這話不假。

在中國,吃飯確實夠累人的。同樣是吃飯,外國人叫作“用餐”,中國人稱為“飯局”,前者聽上去沒心沒肺,後者聽起來處處心機。

在國外,吃飯就是吃飯,有閑暇或者心情好的時候,不妨盡情享受美味,趕上時間緊,隨便吃份工作餐,填飽肚子就算完事兒。中國的情形卻大不相同,吃飯並不單單是為了滿足身體的需要或是味蕾的享受,而是一種精神和利益的雙重需求。也就是說,吃飯是生活中的大事,更是工作中的大事,少了這頓飯,就少了許多人情,這頓飯吃不好,許多事也就辦不成。正因為大家對飯局寄予了太多的期望和渴求,所以,這個飯吃起來並不輕鬆。

飯局如戲台。飯菜和酒水好比舞台設計,酒好菜好,舞台才顯得耀眼華麗。參加飯局的各路人等,全部是演員,生旦淨末醜各司其職,披掛整齊各就各位,單等鑼鼓開敲,好戲就算開場。

在戲台上,有文角,有武行;有唱黑臉的,有唱紅臉的;有捧哏的,也有逗哏的,這樣的戲才熱鬧好看。在飯局上,大家看上去個個紅光滿麵,其實各懷心事,各有所圖:每個人都想借飯局這個平台,來實現自己的願望;渴望用手中的酒杯,達到自己的目的。

有時候,一場看似平淡無奇的飯局,說不定正上演著一場“宮心計”。大家坐在一個席麵上,夾的是同一個盤子裏的菜,喝的是同一個瓶子裏的酒,表麵上說說笑笑,其實私底下,也許正在勾心鬥角,甚至是“打打殺殺”,此情此景,飯局又變成了高手對決的競技場。

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曾經跟著朋友吃過一回“蹭邊兒飯”。 這個飯在我看來是蹭邊兒,在別人看來卻是十足的飯局。

這場飯局的主人是我的朋友莊斌,他是某公司的財務主管,平時與一位副總走得比較近。如今,這位副總因故離職了,莊斌感覺孤立無援,心裏空落落的;於是,他想請其他的中層吃頓飯,聯絡一下感情。抱著這個目的,莊斌在席上一副盛情相待的樣子,一會兒和這個碰杯,一會兒給那個敬酒。酒過三巡,莊斌已經不勝酒力,把我拽起來,讓我替他敬酒。我按照莊斌的指示,敬了一圈,感覺大家都很熱情,心裏很是羨慕莊斌的好人緣。

散席之後,我把心裏的想法跟莊斌說了,誇讚他會社交,有人緣。沒想到莊斌冷笑一聲說:“什麼好人緣?你看到的都是表麵現象!這幫人絕對不是你想象的那樣,他們的城府都很深,心事也很重。”我表示不太理解,莊斌繼續說:“這些人跟我的情分都一般。我請他們喝酒,他們不推托,是因為沒必要得罪我。那個公關部經理老陳是個勢利眼,今天他喝酒喝得最少,以前副總在的時候,他最愛跟我套近乎了,每次都不醉不歸;現在副總走了,他就有點淡了,酒也不好好喝。那個管後勤的老劉,這兩天正有事求我,不敢不喝。你看他醉了,其實是裝出來給我看的……”

聽莊斌這樣一分析,我發現自己真是太缺乏這方麵的經驗了。莊斌告訴我:“別以為吃飯的就是哥們兒,喝酒的就是朋友,這樣的想法真是太天真了!現在這社會,沒有無緣無故的飯局,吃飯之前,你得先把這個局看透,再把吃飯的人研究透,要是一門心思都在吃上,那就成豬了!”一席話,讓我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從那以後,我還真研究起飯局的問題了,這一研究不要緊,發現飯局真是最好的心理觀察室。飯局之上,人人各懷心思。有些人本來心事重重,但到了席間,卻強顏歡笑;有的人看上去興致頗高,其實強打精神;有的人一臉憨態,其實胸有城府;有的人沉默不語,實則靜待時機……總之,這場飯局看上去熱熱鬧鬧,可是細數大家的心態,卻是五花八門,各有不同。

在經曆過幾場實戰之後,我慢慢發現,飯局上最難應付的不是酒,而是形形色色喝酒的人。在中國式飯局裏,有著很深的學問,也形成了許多不成文的潛規則,不親身體會,是很難應對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飯局又是棋局,其中大有玄機,想要贏定這一局,要學會察言觀色,從他們的舉手投足中,捕捉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在飯局上,每個人都在企圖掩藏自己的心事,如果你猜錯了他們的心事,就會讓飯局成了不可收拾的殘局。所以,想要巧妙地破開這一局,就不要被那些表麵的現象蒙住了眼睛,要學會深度挖掘,各個擊破,努力使自己成為布局者,而不是一顆閑棋冷子。

飯局社交是人們心理上的“安全閥”

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奔赴飯局,且樂此不疲呢?

難道隻是單純地為了利益關係嗎?

事實上,遠非這麼簡單。我有位研究大眾心理學的好友說,飯局社交是人們心理上的“安全閥”。也就是說,參加飯局不僅是利益的需要,而且還是人類心理安全的需要。

人類天生是一種群居動物,離群索居就會感到孤獨。如果一個人沒有朋友,也從來不參加什麼飯局,他就會覺得自己被整個世界拋棄了。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感覺,其根源就在於內心缺乏安全感。

我認識一個在某單位身居高層的朋友,飯局不但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可以說,除了早餐,他每天都是在飯局上。他的飯局不僅每天有、每頓有,甚至每頓飯要參加幾個飯局。在邀請他的人中,有的是他的上司,有的是他的朋友,也有一些商界精英。為了不駁對方的麵子,能參加的飯局他都盡量參加,所以常常一頓飯連赴幾個飯局。在飯局中,他總是和對方寒暄一陣,然後很抱歉地說:“我在某某地方還有一個應酬,十分抱歉……”然後直奔下一個飯局。

有一次,他在3天內參加了10場飯局,最後導致胃病複發,在醫院住了一個星期。出院後,醫生囑咐他3個月內不能喝酒,前麵幾天他還能按捺得住,每天按時回家吃飯。可是,一個月之後,他又控製不住自己,去參加飯局了。回家後,妻子問他:“酒重要還是命重要?”他的回答是:“酒可以不喝,但飯局我必須參加,不然我心中會缺少一種安全感,感覺自己好像被世界拋棄,被朋友遺忘了!”

飯局之上,大家聚到一起,彼此之間有個依靠。在觥籌交錯中,每個參與者都獲得一種潛意識中的心理滿足感和安全感,從這個角度上說,飯局社交是我們心理上的“安全閥”。

另外,為什麼我們常選擇飯局,而不是其他方式來社交?比如唱歌、打球、旅遊之類?其原因就是“吃”是人類最大的“共同點”。到了固定的時間,就必須吃飯,隻有吃飯才是每個人都需要的。而唱歌、打球、旅遊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的。飯局社交成為人們心理上的“安全閥”,也是它互動性高的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飯局成了人們之間溝通的紐帶。人們在一起吃飯不覺得有什麼心理壓力,這樣的氛圍很輕鬆。如果再喝些酒,彼此更放得開,要談的事情就很容易辦成了!

飯局可以讓你結識新朋友,鞏固老關係。平時的一句“我請你吃飯”之所以成為人們噓寒問暖的套話,就是因為人們已經把它當作最安全的社交方式了!

飯局社交安全的另一個因素也在於酒。在這種催化劑的作用下,人能很快進入忘我的狀態,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親密,一係列助推器的協助使得吃飯日益成為工作之外第二重要的事。飯局上說了不該說的話,飯後也可以說是酒後失言。所以,飯局社交是人們一種內心的需求,更是我們心理上的“安全閥”。

飯局拉近彼此距離,弱化生意場上公事公辦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