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在觥籌交錯間看透人心——讀心利器,飯局為上(1)(3 / 3)

就這樣,善於察言觀色的劉備,借著飯局的出色表演消除了曹操對自己的懷疑和猜忌。同樣的,趙匡胤的那場飯局,他要借杯中的酒,勸眾人讓出手中的兵權。當看到大家喝到酒酣耳熱之際,於是向臣下道出了心中的苦悶,說自己天天擔驚受怕、吃不好睡不好,然後又用真誠的語調,勸大家集體回家安享晚年。於是一切OK,飯局的目的達到了,眾人交了兵權歸家養老,趙匡胤繼續安安穩穩做他的皇帝。

古人如此,在現代社會中,又何嚐不是這樣。各種各樣的飯局鋪天蓋地,設宴的,赴宴的,每個人都抱著各自的目的而來。但是,礙於道德和情麵,很多話又不好直接說出來,隻能在席間審時度勢,尋找時機,適時地把自己想辦的事情提出來,在不露聲色中把自己的問題解決了。

小嚴在一家公司工作多年了,最近忽然有了苦惱。原來,小嚴一直在供應科,經常出差跑外地,對家庭照顧得很少,這些年,他一直做甩手掌櫃,家裏的事都是妻子張羅。最近,小嚴的母親身體不太好,妻子既要照顧孩子,又要照顧老人,感覺確實吃不消了,想要小嚴調換一下工作,不要總是出差了。

小嚴知道,公司最近一直在裁員,他所在的供應科人手本來就不夠,如果自己再申請調出去,很多工作就沒辦法進行了。再說,自己是老員工了,許多渠道都是自己一手打通的,現在交給別人去做,隻怕也做不好。為此,小嚴猶豫著一直沒有跟經理說,後來母親一再犯病,妻子給他敲了最後警鍾,如果不請求調動,就幹脆打辭職報告。小嚴想了又想,決定先請經理吃飯,到時候借機行事,找個適當的機會提出要求。

小嚴是老員工了,口碑也很好,聽說他要請客,經理很給麵子,早早就來了。入座之後,小嚴一直揀最貴的菜點,搞得經理都過意不去了。菜上齊了,小嚴又開始鄭重地敬酒,第一杯先感謝經理對他的關照,第二杯祝公司一帆風順,第三杯祝經理身體健康、闔家歡樂,真是杯杯都祝到了經理的心坎上。

經理心情大好,於是也開始關心起小嚴的家庭,小嚴借機大倒苦水,說起自己老婆多年的辛苦,感歎自己為家庭付出得太少。經理聽了之後點點頭說:“你愛人真的不容易,你以後要多為她分擔一點了。”小嚴看到已經博得經理的同情心,接著又說起母親生病的事,說愛人已經心力交瘁,自己想幫她,卻分不了身。這時候,經理早已經聽出了他的言外之意,於是說:“小嚴,現在你的情況我都知道了,有什麼要求,你盡管提出來吧。”往下的事就順理成章了,小嚴提出了調動工作的請求,經理很爽快地答應了他。

俗話說,功到自然成。有些事是急不得的,如果火候不到,隻能吃到“夾生飯”。

如果有事請人吃飯,邀局之前不要說太多,你的目的性過於明確,人家就會心裏打鼓,權衡利弊之後,極有可能拒絕赴約。要麼找個借口推掉,要麼幹脆裝病不出門,遇到這樣的情況,就是怪你事先挑得太明,把人家嚇住了。

剛開始吃飯的時候,也不要過早地敞開了談,把吃飯搞得像做交易,“我請你吃飯,你必須給我辦事。”這樣給人感覺很生硬,讓飯局變得毫無人情味兒,人家會覺得,即使給你辦了事,你也不見得領人家的情。那麼,人家的飯局天天有,又何必跑來吃你這頓飯?所以說,飯局開始的時候,隻管盡情地攀交情,敘舊情,隻字不提要辦的事。至於要辦的事,自然有說出來的機會,此時要做的就是察言觀色,靜待時機。

有時候,同樣的一句話,在不同的時候說出來,會得到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在適當的時候說出來,一切都應情應景、合情合理,於是什麼事都好辦。在不恰當的時候說出來,要麼令人尷尬,要麼令人翻臉,結果等於給自己找沒趣。混過飯局的都知道,桌麵上不談生意,隻敘交情。因為,交情是越喝越深的,酒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其實,你心裏想的是什麼,人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不然,人家也不會來赴宴,更不會跟你敞開了喝。所以,一切都不要急,要做一個有眼色、識時務的人。不能上來就提合同條款,冷了場就不好辦了,要是人家變了臉拂袖而去,那這頓飯就真的是“夾生飯”了。

下麵的幾條飯局秘訣,仔細琢磨一下,會對我們大有用處。

第一,借題導入,順藤摸瓜。

在看似不經意談話中,探聽到你需要的信息,並進一步證實它的真實性。這樣的經典語句有:“是嗎?怎麼沒聽說過呢!”“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第二,見縫插針,無孔不入。

隻要是和自己有關聯的話題,一定不要錯過。這樣的經典語句有:“是啊,我也正犯愁呢!”“怎麼辦啊,我也為這個苦惱呢!”

第三,順水推舟,順風搭船。

對方的話口稍有鬆動,就要緊緊拽住,絕不能輕易放過去。這樣的經典語句有:“老兄,再有這樣的好事,一定要記得我啊!”“既然老兄你認識那邊的人,那我就拜托你了!”

第四,審時度勢,見機行事。

時機一到,果斷地把自己的意見擺出來,讓他們不得不重視。這樣的經典語句有:“既然你說到這裏,我正好有個想法……”“我正好有事相求……”

第五,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事情就怕湊巧,在碰巧的時候,你湊上了這個巧,事情就會辦得很圓滿,而且天衣無縫。最後你隻需要客氣幾句“拜托”或是“謝謝”,就萬事大吉啦。

情感交融和思想傳達的加速器——酒精

記得有個企業家朋友說:人在喝酒的時候,荷爾蒙分泌最為旺盛,也最容易動情。你看那些飯局上的酒客,哪個不是紅光滿麵、興致高昂?

飯局就是如此神奇,本來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無意中走到了一個飯局上,一場豪飲之後,彼此感覺義氣相投,於是變成兄弟了……這樣的情節,武俠小說上有,經典名著《三國演義》中有,《水滸傳》中有,即使在現代社會中,類似的故事也在每天上演著。

無論在哪個年代,無論是哪個種群,大家都離不開酒。在日漸冷漠的社會中,是酒,傳遞著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和友情;在日趨低迷的世界裏,是酒,給頹廢的人群帶來了激情和豪情。人們對酒的熱愛經久不衰,尤其是在我國,隻要是涉及交際的場合,都離不開酒。結婚要辦“喜酒”,生孩子要辦“滿月酒”,長輩生日要辦“祝壽酒”,大功告成要辦“慶功酒”……不止是喜事來了要喝酒,就連那些牽動愁緒的事,也離不開酒,比如說,送別親友,要喝“餞行酒”;學生拜別老師,要擺“謝師宴”……

酒之所以無所不在,就是因為它有著極為神奇的功效,它可以讓原本僵硬的情感慢慢蘇醒,還可以讓已經淡薄的情感在瞬間蒸騰。有人把酒比喻為“情感交融和思想傳達的加速器”,這話一點不假。無酒不成席,完全可以想象一個不喝酒的飯局會多麼地冷清和沉寂。

所以,酒至關重要。

首先,酒是打通心牆的工具。

我們知道,在現實社會中,高頻率的生活節奏和強壓力的生活環境,讓人們變得越來越沒有安全感,為了自我保護,許多人把自己重重包裹起來,社會上到處是帶著麵具的人,以及把自己“裝在套子裏的人”。

這些人把自己的內心隱蔽得很深,目的就是逃避現實,拒絕感動。長期的壓抑使他們內心生出了厚厚的老繭,感情越來越淡漠,對什麼事都是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有了酒,這種狀態就會發生微妙的變化。酒的味道醇厚甘飴,喝一杯,可以讓人唇齒留香,愛不釋口。等到酒精融入血液,它那柔軟的觸角就會觸及全身,讓那顆粗糙的心變得細膩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