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透過參加飯局用意讀人心——同是赴局者,目的各不同(1)(2 / 3)

有人把飯局比喻成競技場;

有人把飯局比喻成江湖。

……

無論怎樣個說法,飯局的社交功用是不可抹殺的。飯局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重要,以至於有人整天忙於趕場子,對各種飯局應接不暇。

然而,飯局的場次雖多,但不同性質、不同檔次的飯局,其側重點卻有所不同。就名目來說,飯局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下裏巴人的飯局,叫做草根飯局;事業成功者的飯局,叫做精英飯局;社會名流的飯局,叫做名人飯局。這幾類飯局,各有側重。一般說來,草根的飯局在於飯,精英的飯局在於局,名人的飯局則在於名人。同樣是吃飯,意義上卻迥然不同,這是為什麼呢?

草根飯局,參加的人自然都是草根,大家同是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消費理念本著經濟實惠為主。一般來說,草根們沒有什麼新奇、出格的消遣方式,他們的飯局,稱得上是最樸素、最本真的飯局,他們不會追求什麼品位,也不會去花錢買空架子,在他們看來,朋友聚到一起,就是為了好好吃個飯,其他的,別無所求。凡是參加草根飯局的,都是小人物,你不圖我什麼,我也不圖你什麼,相互之間是平等的關係,彼此之間不會相互利用,所以也沒有必要耍心眼、動心機。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草根飯局是最幹淨、最單純的飯局。

同樣是飯局,精英飯局與草根飯局就有著本質的區別。如果你認為精英飯局僅僅是一個消遣的聚會或派對,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精英飯局是社會精英們的另一個工作室,是大家角逐的第二戰場。

我有一位朋友,在商界幹得不錯,在我們的圈子裏,他如鶴立雞群,耀人眼目,每次聚會的時候,他都是主角。這位朋友並不滿足於在雞窩裏當鳳凰,他也想躋身於精英的行列中,希望能與各界精英們平起平坐、笑談風雲。終於他等到了這樣的一次機會,他受邀參加了一次真正的精英飯局,然而,劇情並非按照預想的那樣發展。在飯局中,這位朋友完全沒有發言的機會。在精英們的侃侃而談中,我的朋友越來越自慚形穢,整個飯局他都如坐針氈,隻想著如何從現場逃離。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原因就是精英飯局具有很強的排他性,不具備精英條件的人很難融入進去。即使你擠了進去,也會顯得格格不入。像我這位朋友一樣,沒等別人把他怎麼樣,自己就主動出局了!

凡是精英飯局的成員,手中都握有一張分量很重的個人證書,證書上寫滿了他們的成就,這不但是精英們自我標榜和推介的名片,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會員金卡”。

精英參加飯局的目的,不外乎兩個。第一,這些人希望將自己的名片散發給與會者,擴大自己在圈內的知名度,讓自己在圈子裏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第二,他們希望在聚會中結交更多的精英,擴大自己的交際圈子。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精英們在組織飯局之前,往往會進行極其嚴格的篩選,隻接納具有一定實力和知名度的風雲人物,不夠資格的人,一律拒之門外。在他們看來,保證了飯局的“精純度”,也就保持了他們的精英身份和精英地位。

所以說,想拿到一張精英飯局的入場券,是相當難的。如果你目前還不算成功者,那你起碼是一個潛力股,不然的話,是休想加入精英隊伍中的。即使濫竽充數混了進去,也很少能受到重視和尊重,更不要奢望會有其他的額外收獲。

名人飯局與前兩者又有所不同,它的核心是名人,整個飯局最突出的亮點也是名人,飯局上的一切舉措,全都圍繞著名人展開。首先,邀請函要在名人上做文章,比如說“本次酒會特邀某某先生出席”,或是“某某先生為本次酒會的特邀嘉賓”,或是“席間有某某小姐為大家助興”……一旦印上這些人的名字,這份邀請函就會變得炙手可熱,一柬難求。

到了飯局進行時,依舊會由名人來擔當主角,他是眾人追捧的中心,經過一番觥籌交錯之後,名人會很自然地把話題的中心移到主人身上來。一來是感謝主人的盛情款待,二來是為主人的事業做一番推介和宣傳,這就是所謂的名人效應。

在名人飯局中,名人就是當之無愧的中心人物,名人是座上賓,也是這場飯局的招牌菜,少了名人,這台戲就不好往下唱了。在名人的耀眼光輝下,每個與會者都是不起眼的小星星。

所以,如果你參加的是名人飯局,千萬不要企圖跟名人搶風頭,而是要把握好這次機會,把名人效應發揮到最大。

飯局可以幫助你迅速融入“熟人社會”

中國古代有一首《四喜詩》:“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逢甘雨、入洞房、金榜題名,都是毫無爭議的大喜事,一般人印象裏,“他鄉遇故知”好像就差了一些。果真如此嗎?

當然不是,現代人之所以有這種感覺,是因為我們無法理解古人的心境。其實,你仔細瞧瞧就會發現,古人不但重視這一條,而且還鄭重地排到了第二位!這是因為,古時候,由於沒有現代化的交通和通訊工具,人一旦流落他鄉,就會覺得寸步難行。因此,他們把“他鄉遇故知”當做人生四大喜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