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放到今天的社會,我們也可以想象一下,身處異地,周圍全都是陌生的人群,沒有一個可以容納自己的圈子,也是一件相當無奈的事。如果你很少出差或是出門,也許對此不太理解;如果你是一個經常在外的人,那麼,你就會對此深有感觸。人在他鄉,最孤獨的時刻莫過於吃飯,看到別人三五成群地出入餐館,自己卻像孤魂野鬼一樣在街上遊蕩,那種孤獨的心情,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走進餐館裏,別人團團圍坐,推杯換盞,談笑風生;自己這邊形單影隻、冷冷清清,吃的是寂寞飯,喝的是煩悶酒。這時候,你最需要的就是有個吃飯的伴兒,隻要有個熟人陪著,自己就不會感覺到孤獨和傷感。
人類有群居的生活習性,每人都有各自的交際圈子,大家習慣於聚餐和聚會。不管是相互利用也好,還是勾心鬥角也好,隻要有飯局,他們就覺得自己還有追求,有價值,起碼還沒有被這個社會拋棄或者遺忘。
正所謂“吃飯事小,出局事大”,有飯局,就證明你還有圈子,有人脈;沒有了飯局,你就如同社會的棄兒。從這個角度上說,飯局簡直就是人類的社交生命帶,它不僅能使我們維係原有的社會關係,更能夠幫助我們開拓新的人脈資源。有時候,飯局是相當神奇的,當你麵對陌生的人群感到孤立無援時,如果有一場應情應景的飯局,你就會迅速融入到熟人社會中。酒肉穿腸過,交情心中留,通過一場飯局,你可以結交到一桌子的朋友。入席之前,大家還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一場飯局下來,大家就會收獲到一遝嶄新的名片。這些名片,相當於一張張社會關係信用卡,有了它們,你就可以躋身於不同的新圈子,織出一張更大的人脈網來,以後辦什麼事,都會有人給你出謀劃策,做你背後的推手。
我認識一個叫趙康的男孩,現年26歲,他在老家開了一家物流公司,生意做得很順。前兩年,趙康在網上認識了一位異地的女孩兒小梅,兩個人情投意合,很快就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由於小梅是獨生子女,她的父母死活不肯讓女兒嫁到外地,沒辦法,趙康隻好為了愛情做出犧牲,他關掉了物流公司,隻身一人去了那個陌生的城市。
結婚後沒多久,趙康出現了問題,他每天少言寡語,情緒低落,一點也不像是新婚的人。家裏人以為他患上了新婚憂鬱症,其實,他是患上了“社交饑渴症”。趙康是個愛交往的人,在老家,他的身邊有一大幫朋友,每天飯局不斷,結婚之後,趙康失去了自己的事業,也離開了自己的朋友,這讓他倍感失落。每天走出家門,趙康看到的是滿大街的陌生人,自己沒有可以交流的人,連個吃飯的人也找不到,這無疑增加了他的孤獨感。
為了讓趙康振作起來,妻子小梅鼓勵他走出去,結交新朋友。她決定先從自己的親朋好友開始,替趙康營造出一個熟人的氛圍。於是,小梅開始隔三差五地組織家庭聚會,在家庭飯局中,趙康認識很多人,他本來就是一個熱情的人,吃過幾次飯之後,趙康就和小梅的表叔表舅們建立了很親密的關係。慢慢地,親戚們有了飯局,也會邀請趙康去,這樣一來二往的,趙康又陸續認識了許多新的朋友。
除了親戚聚會,小梅還刻意安排了幾次同學聚會,每次吃飯,她都是挽著趙康的胳膊一同前往,漸漸地,趙康也和小梅的同學們熟稔起來,儼然是他們班級中一員了。有幾位男同學,和趙康非常談得來,於是,他們又紛紛把趙康拉進了自己的圈子,有了飯局就叫上他。就這樣,趙康的朋友越來越多,交往麵也越來越大,他不再有孤獨的感覺,“憂鬱症”也不治而愈。
趙康不想無所事事,他一心想東山再起,重新把物流事業做起來。現在,趙康已經有了自己的熟人圈子,他辦執照、租門店、招工人、攬業務,處處都有熟人幫忙,沒多久,趙康的物流公司就紅紅火火地辦了起來。現在,這個城市對趙康來說一點也不陌生了,這裏有他的愛人,他的事業,還有他的熟人和朋友,生活在這個城市裏,趙康感覺很幸福。
說到這裏,相信你一定也感受到了什麼。不錯,在古代,以酒會友是很平常的事;現如今,飯局更成為了一種不可或缺的交際方式。飯局上洋溢著親和氣氛,可以迅速拉近人與人的距離,當人情淡漠的時候,飯局還會營造出“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熱鬧景象,即使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人,隻要共同吃過一頓飯,交情馬上就會變得不一樣。
有人說,沒有飯局,是一種比失業和失戀更痛苦的事。盡管現在到處人挨人、人擠人,但是,與此同時,卻是宅男宅女遍地。他們在擁擠的人群中孤獨著,當別人開心聚會的時候,他們徘徊在圈子的邊緣,沒有熟人,沒有朋友。因為他們舉目無親,所以才會處處碰壁,舉步維艱。
作為人類社會中的一員,我們不能孤獨地了此一生,要想讓人生變得更順利,就必須積極地參加飯局。不要懼怕飯局,有了飯局,你的人際關係才會活起來,你的事業才會旺起來。
為了利益“攢”飯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