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透過參加飯局用意讀人心——同是赴局者,目的各不同(2)(1 / 2)

俗話說:“常跟領導吃飯,升職是遲早的事;常跟大款吃飯,發財是遲早的事。”這話雖然粗俗,但話糙理不糙。

現實情況正是這樣。飯局的利益趨向越來越明顯,無論是請客的,還是赴宴的,大家都是出於某種利益的驅動,才趕來參加這個飯局。利益如同一根鏈條,把飯桌上在座的人串到了一起,吃好喝好,大家都好。一場飯局下來,要辦的事兒辦成了,圈子變融洽了,情緒也拉高了,真是四海升平,皆大歡喜。

飯局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社交手段,套人情、做生意,樣樣都離不開它。與此同時,飯局的功能也一再得到拓展。現在,它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謀求利益,最顯著的功用,就是拓展人脈。正因如此,現在社會上已經生成了一批“飯局活動家”,由於他們的成功運作,飯局的功效已經發揮到了極致,這些人呢,也成了飯局的最大受益者。

在一般人看來,飯局不過是一個交流的平台,心情好了,就趕過去,心情不好,就順口推掉。這隻是普通人的一種心態,如果你對這個飯局有所企圖,你的心情就遠不會這麼瀟灑了。比如,有人一心想要辦成某件事,而辦成這件事,又需要有求於某個人,為了見到這個人,或是促成這件事,他就必須苦心積慮地攢出一場飯局來。隻要促成了飯局,該來的人都到位了,事情就有了七分把握。

攢飯局不是件小事,這裏麵有許多利益的關聯,一個不小心,飯局就會變成黴局。除去遠期利益不說,單單眼下這頓飯錢,就不是個小數目。如果你計劃不周,沒有請到真正的大神,隻把一幹小鬼召集了過來,那麼,這頓飯就失去了它的意義。結果往往是,大家酒足飯飽一哄而散,你白搭了好酒好菜,要辦的事卻絲毫沒有著落。

精於攢飯局的人,一般是不會如此失手的,他們在組織飯局之前,都經過了一番精心的策劃和周密的安排。首先,他們會絞盡腦汁,為這個飯局找出一個合情合理的借口來。一個恰當的請客理由,可以很容易地釣上大魚,可是,如果你的借口太牽強,人家就會心生疑竇,甚至看破你的用心。有些人害怕在飯局上被“將軍”,所以幹脆推掉不去,一旦請不到主角,這台戲也就沒法兒往下唱了。那些攢飯局的高手們,常常會找出一個令人無法推脫的理由,讓各路大神大仙們不得不出山離洞。

我表哥吳德華,現在北京發展很不錯,是一個喜愛結交朋友的豪爽之人。有一年,他開了一家禮品公司,由於業務的關係,表哥經常要和各單位、各企業打交道。每逢節假日,各單位都有發放福利的慣例,表哥看準了這個行情,每到節日之前,就開始忙活了。他每天都要組織飯局,請相關人員吃飯,和他們拉關係,套人情,為了能把拍板的人物請出來,表哥更是使出了渾身解數。

有一年中秋節,表哥通過關係打聽到本市的一家電廠很注重中秋福利,每年中秋都會給職工發放很多福利品,得知這個消息,他馬上開始了行動。與此同時,至少有三個商家都盯上了這家電廠,大家都想方設法地與這個廠的工會主席聯係。表哥終於弄到了工會主席的電話號碼,可是,一聽說要請吃飯,人家立馬回絕了,並且還告訴表哥,要談事情,可以去工會辦公室找他,請不要再提吃飯的事了。這下把表哥難住了,去辦公室談生意和在飯桌上談生意,根本是兩個概念。表哥思來想去,還是決定繼續找門路,一定要把工會主席請到飯桌上來。

最後,表哥打聽到,自己同學的父親朱伯伯,正是工會主席的老戰友,兩人的友情相當深厚。於是,他請到了朱伯伯,並把這位長輩當做砝碼,盛情邀請工會主席入局。那天,表哥眼看到了下班的時間,又一次邀請工會主席吃飯,沒等他拒絕,表哥說:“我來之前就把飯店訂好了,現在朱伯伯早趕過去了,菜也點好了,就等著您過去呢!”看到工會主席為難的樣子,表哥又追加了一句:“朱伯伯說,你們好長時間沒聚過了,他說他想您啦!”這下,工會主席徹底招架不住了,他沒有再說什麼,終於去了飯店。

這是一件真實的案例,表哥給我講述這一經曆的時候,我拍案叫好。其實,人心都是肉長的,隻要你能夠掌握人性的關鍵點所在,就能啟動整個飯局,從而實現你的利益合作共贏之目的。

除了為利益費盡心思攢飯局的這類人之外,還有另一類人,他們雖然不算是飯局的主要策劃者,但卻是飯局的積極參與者,同時也是飯局的間接受益者。這些人是捧場和陪襯者。我們知道,飯局是一項群體活動,並不是你加我,兩個人麵對麵一坐,一對一就喝起來了,飯局嘛,沒有酒不成局,沒有人照樣不成局。當飯局組織者四處組織的時候,有一部分人就會應邀而動,聞風而至,自願來當陪酒。飯局要想氣氛好,捧場和陪襯必不可少。

很顯然,這些人也是奔著利益而來的,為了賺取利益,他們甘願做綠葉,就算賠上工夫賠上胃,也在所不惜。有時候,有了與自己利益相關的飯局,這些人還會不請自來,厚著臉皮也要湊過去,隻為分得一杯羹。這正體現了飯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