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飯局的組織者,還是飯局的追隨者,他們都被統稱為“飯局活動家”。有了他們的積極推動,飯局的利益才能實現最大化。有了他們的參與,一個生拚硬湊起來的飯局,才會顯得更加熱鬧,更加和諧,更加順理成章。
為了感情“拉”飯局者
你經常參加飯局嗎?
你與周圍朋友的感情如何?
很多人對上麵這兩個問題總是不以為然,認為自己不喜歡應酬。所謂的飯局,是一些圓滑勢利之人活躍的場所,自己要始終保持著高潔的人格,不屑於與這類人為伍。
根據我的經驗來看,這種清高非常要不得!
要知道,人畢竟不是冷血動物。一個人,隻要你生活在地球上,就要搞好與眾人的關係。不懂利用飯局拉攏感情的人,往往會成為孤家寡人,陷入人際關係的僵局。這時候,應該怎麼辦呢?
打破人際僵局最迅速的渠道就是飯局!
飯局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這是有目共睹的。素不相識的人,在飯局上遇到了,出於禮貌的關係,你敬我一杯,我敬你一杯,幾杯酒下肚之後,兩個人就會很自然地親近起來,話也越來越稠。等到散席的時候,原本是素昧平生的兩個人,竟然像老朋友一樣,生出不忍分別的情愫,或是互留電話,或是約好了下次聚會的時間。正是飯局,把兩個陌路人變成了一對親密的朋友。
飯局的妙用,遠不止於此。它不但能讓生人變成熟人,還能夠讓熟人變兄弟。除此之外,飯局還能讓原本有隔膜的人盡釋前嫌,讓恩斷義絕的人重歸於好,讓擱淺的友誼重新起航。總之,飯局就像一台感情的大熔爐,有了它,淡漠的感情也可以變得熱烈起來。說來說去,飯局就是大家聯絡感情的中轉站,也是朋友間增進友情的加油站。
如果你認為飯局的功用僅僅隻有這些,那就大錯特錯了!有許多聰明人,參透了其中的玄機,開始頻頻地啟動飯局攻略,他們賠飯賠酒賠時間,在一場接一場的飯局之間迂回周旋。
是什麼吸引著他們,讓他們樂此不疲的?
難道他們僅僅是為了混個臉熟嗎?
仔細分析一下這些人心理,你就會發現,這其中大有奧妙。為了感情拉飯局,這隻是一個籠統的說法,實際上,人們打著聯絡感情的旗號,各人心中所抱目的,卻又大不相同。
第一種,為了敘舊情而拉飯局。
提起老朋友和老同學,大家都會有一種很溫馨的感覺。但是,即使這樣親密的關係,如果疏於聯絡的話,感情也會漸漸變得淡漠,直至最後互相遺忘。為了讓友情保鮮,就得時不時地吃個飯。不論是老友也好,老同學也好,飯局永遠是暢敘舊情的最佳場所。大家聚到一起,敘敘舊,喝喝酒,感情上不知不覺就回到了當年。每組織一場飯局,感情就會更新一次,隻要時常保持飯局交往,感情就會曆久彌新,一如當年。許多人對應酬飯局躲之不及,卻熱衷於組織同學聚會和老友聚會,究其原因,還是出於對這份舊情的不舍和依戀。
第二種,為了混熟人而拉飯局。
如今這個社會,說白了就是熟人社會。有了熟人,可以暢行天下;沒有熟人,就會寸步難行。於是,就有許多為了混熟人而到處拉飯局者。我的鄰居大李,經常這樣打電話:“某某嗎?今天有空嗎?一起吃個飯唄!就咱倆?那怎麼喝?我看還是多招呼幾個人吧,把你哥們兒叫上,要不就叫上你同學,實在不行,把你同事叫上也可以……”這個某某,是大李在飯局上新認識的熟人,如果真如大李所期望的那樣,這位某某把他的朋友、同學和同事統統帶了來,那麼這場飯局下來,大李會認識多少新的朋友呢?某某帶來的這幫人,飯局前還是陌生人,可是經過了這個飯局,下次再遇見的時候,他們就和大李是熟人了。
所以,我經常聽到大李這樣說:“你說那個誰誰啊,知道知道!我們倆是熟人,上周一塊吃飯的時候認識的!”
第三種,為了套近乎而拉飯局。
我們想要結交某個人,最便捷的方式,還是要數飯局。坐在同一張飯桌上,吃同一個盤子裏的菜,喝同一個瓶子裏的酒,這事兒本身就透著一種親近感。如果你再找機會跟那個人說些客套話,敬幾杯仰慕酒,那麼用不了多久,你們的關係就熟稔起來了。套上近乎之後,你還可以繼續利用飯局作媒介,對那個人進一步加深了解,不斷增進關係,直到成為朋友。
有時候,我們還需要和身邊的人進一步搞好關係。比如,你的鄰居、你的同事,原來沒有過多來往,現在你想和他們搞得融洽一點,怎麼辦呢?還是要靠飯局。你們本來就是熟人,因此可以把相互結識的過程忽略過去,直接進入熱絡環節。和鄰居,平時僅僅是見麵打個招呼,和同事,除了工作也沒有其他交往,現在有了這場飯局,情形馬上變得不一樣了。經過一次同歡共醉的經曆,你們的交情會有一個質的飛躍,一場飯局,完全可以讓鄰居變成鐵哥們,讓同事變成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