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飯局也是一種產業,人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拉飯局,其實就是在進行一種感情投資,它利率極高,而且穩賺不賠。通過一場場感情的聯絡,我們不但可以重拾舊情,還可以挖掘到許多嶄新的友情。這些新情舊意,就是最珍貴的人脈資源,如果你一時用不上它們,也可以暫時存放進儲備庫裏,以備不時之需。在當今社會中,這些感情都屬於稀缺資源,你隻有提前備足了,以後遇上事,才可以有情可尋。
為了信息“找”飯局者
你知道,最好的信息傳播陣地是哪裏嗎?
有人或許會說是網絡、報刊、圖書、電視台……不錯,這些都是信息傳播的平台,但是卻未必是最迅速和最有價值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是因為一旦信息公開發布,就意味著這一消息已經眾所周知了。在時效性和內幕的價值上就要大打折扣。
事實上,最有價值的信息傳播平台是飯局!
中國人最常見的信息播報渠道,就是口口相傳,而飯局,又是口口相傳的最佳場所。在飯局上,你可以聽到許多聞所未聞的新鮮事,也可以打聽到圈裏圈外的八卦新聞。有許多消息,是在飯局上首度發布的,所以,你不必懷疑它們的新鮮度;許多內幕,是由第一手人在飯局上抖摟出來的,所以,你也不用懷疑它們的真實性。
說到飯局的功用,很容易使人聯想到以前的茶館,名義上是喝茶談天的地方,實際上卻是一個微縮的交際場。魯迅的小說《藥》中有華家的茶館,在那裏,華老栓知道了女革命黨被殺頭的消息,也打聽到了刑場上可以買到治癆病的“藥引子”。老舍的筆下有一個老北京的茶館,那裏交彙的消息更多,在那裏坐上半天,幾乎可以探遍整個北京城的消息。京劇《沙家浜》中也有一個鄉村茶館,那個茶館雖小,卻是一個重要的聯絡站。比之過去的茶館,如今的飯局在功能上更勝一籌,它活脫脫就是一個海量信息的批發集散地,隻要你啟動搜索引擎,就可以搜集到你想要的信息。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會,每天兩點一線地上下班,腦子裏就隻裝著單位和家裏那點事兒,如果有一陣子不去飯局中泡泡,就會變得孤陋寡聞,什麼天下大事、小道消息,統統不知道。少了飯局,就等於是遭受了消息封鎖,連親朋好友家的事兒,也無從得知了。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學,誰家的姑娘嫁給了老外,誰誰囤大蒜發了,誰誰炒股票賠了……這些事兒人家都談乏了談膩了,你還一概不知。
買東西要去市場,打聽事兒要去飯局。市場上搞的是商品流通,飯局裏進行的是信息交換,方式不同,結果卻是一樣的,同樣都是互通有無。有的人,把飯局當成吃飯的食堂,隻管坐下來一通傻吃傻喝,吃飽喝足就開始犯瞌睡,根本不去管人家在談些什麼,議論些什麼。真正的有心人,是不會在意飯菜酒水的,他們對飯局上的各種話題更感興趣,席間這邊聊聊,那邊問問,不知不覺中,就捕捉到好多有價值的信息。
現在,為了信息而找飯局者大有人在,有事沒事吃個飯,聊東聊西互通消息。聽到有好事,聞風而動;打聽到有壞事,則退避三舍,或是引以為戒。
更有一些人,趕飯局就是為了探聽消息,如果在座的有和他相關的人物,他就會纏住不放,打破沙鍋問到底。遇到口風緊的,他就左敬一杯右敬一杯,等到你有幾分醉意的時候,他再趁機下手,非從你嘴裏套出點消息不可。
分析這些人的心理,不外乎兩個。
第一種人是純粹的事兒媽,搜羅信息就是為了賣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