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說話的策略與分寸(2)(1 / 3)

揀對方愛聽的話說,使用委婉含蓄的語氣說話,即使對晚輩後生也應這樣。例如學生在課堂上答問完後最關心的是教師的表態。教師聽學生答問時應該麵帶笑容,認真耐心地聽下去,聽完後說話力求委婉,有分寸。學生答錯了,教師不應當給學生難堪,應當和顏悅色,婉言指出毛病的所在。例如,學生答案籠統,教師就提出“哪個同學能把問題的範圍再縮小一些?”;學生的答案含混,教師就提出“誰能說得再明確點?”;學生的答案空泛,教師就提出“同學們想一想,能不能再說得具體些?”。總之,教師不直接指出××同學的發言籠統、含混或空泛,而是間接地指出他發言的毛病,用疑問句、祈使句啟發思考,不用命令句等生硬口氣說話,以保持語言的彈性、柔性,這對於處理師生關係是有好處的。

(2)比較直言不諱和委婉兩種方式所產生的表達效果

知識分子對直言不諱的話一般是難以接受的。某大學有位中年知識分子給研究生講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專題,有一次,負責研究生具體工作的年輕同誌向他反映研究生的意見,說:“你講得不深不透。他們不是大學生了,不愛聽炒冷飯的課。”直率是很直率的,可是這位同誌聽了卻來了情緒:“炒冷飯!我不炒不就得了嗎?”如果年輕人會說話,他應該委婉些,把批評意見當成“希望”、“建議”說出來。比方可以這樣說:“這班研究生的水平比較高,他們希望老師講點新見解、新材料,講點國外語言研究的動態。”也許這樣說,教師就能接受。直言不諱容易得罪人。在被提意見的人看來,他隻知道批評意見是從你的嘴裏講出來的,它就代表了你個人的看法。

(3)治病和致病

現代心理醫學很重視對“言語暗示”的作用的研究,曾有效地運用於臨床治療。醫生從體貼患者出發,言辭文雅,態度和藹可親。例如,見到重病人就說:“不要緊,我們一定想辦法把您的病治好”、“這種病以前有治好了的”。病人聽了這些話心情舒暢,病早就好了一半。可是,也要防止某種“言語暗示”所造成的消極影響。有的大夫不假思索地隨便一說,信口開河,對病人產生意料不到的影響。如“你近來怎麼越來越瘦哇!”這句表示關心的話,也會引起病人的許多疑慮。有的醫生跟患者說話,用詞生硬,語氣冷冰冰的,表情十分難看。什麼“你怎麼搞的,這個病為什麼不早點來看哪!”、“你知道你的病到了什麼地步哇!”這樣的言語暗示會起很壞的作用,病人聽了常常是涼了半截,終日無精打采,結果導致病情的惡化。語言的確有治病和致病的作用。

3.該簡略的地方簡略該囉唆的地方囉唆

重複囉唆就是一般所說的冗餘度大,它不增加任何語義內容,卻能表達語氣,增強聽者的印象,提高聽的效果。冗餘度大是對簡略說的。說話是簡略還是詳細,甚至是重複囉唆,取決於聽話人的理解程度。

(1)從聽和說的特點看,說話的冗餘度是客觀存在

首先是為了消除聽者的心理疲勞。聽講和看書都麵臨著產生心理疲勞問題。看書好辦,疲勞時就主動休息,聽講時感到疲勞就會嚴重分散注意力。國外心理學家曾做過實驗,證明一個人完全能集中在一件事上而不被其他思想幹擾的時間隻有11秒。這就是說,聽眾每次興奮的時間隻能維持11秒。從聽的特點出發,說話人在講了三四十個音節(約需11秒)之後,不自覺地來點口頭禪,或“這個”、“那個”等,在講了一小段之後有些重複囉唆,那正是使興奮與休息交替進行,消除疲勞的方法。聽有演講經驗的人講話為什麼不那麼累,就因為說話人注意到使聽者形成張弛有致的心理狀態。

其次是說話人的思維出現障礙,為了引出下麵的話而重複囉唆。說一段連貫的話,由於想跟不上說,大腦亮起了紅燈。在思維出現障礙以後,有文化的人會通過沉思片刻把話連接上;文化低的人卻會不自覺地重複一些字眼,以填補一時接不上話來的空檔兒。

用口頭禪和“嗯嗯呀呀”填空。口頭禪是經常掛在某些人口頭上的詞語,它毫無表達作用。如北京人愛說“這個、這個”“後來、後來”“基本上”“反正”“就是說”“那什麼”等等。至於“嗯嗯呀呀”,那根本就不成詞語。對多數人說來,重複某些詞語是有目的的,即急於引出後邊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