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河南人就是咱中國人的媽”(3 / 3)

現在看來,單是這個“中”字,就記錄了河南人多麼漫長的精神曆史。

還在我小時候,就從曆史老師那裏知道了曆史上宋代的著名程氏理學,並且知道是河南人自己創建的。再長大一點,就知道了程氏理學是由弟兄兩個人共同創建的,一個叫程顥,一個叫程頤。這兩個人的老家在如今的嵩縣。

現在那裏還存有二程故裏的古跡,河南人洛陽的才子,也是當代著名青年作家閻連科,曾寫出了中篇小說《二程故裏》,轟動天下。但是,我卻對這兩個遙遠的河南老鄉以及他們的程氏理學,懷有一種複雜的感情。

在理性上,我為他們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巨大貢獻而驕傲。因為在他們之前,孔子雖然創建了儒教,並沒有具體為一種儒學。也就是說孔子的儒教還隻是一種理論和學問,還沒有經過具體的闡釋,也沒有和人們的具體生活實踐相結合起來,從而最終進入人們的具體生活行為和思想意識。

於是,程氏理學出現了。

程氏理學把孔子的儒教從虛到實、從抽象到具象、從思想意識到生活行為完全的係統化和實際化了,好像他們舉起了手,從天上把儒教接下來,從而完全徹底地進入到人們的生活和內心之中了。

從此人們的生活行為有了統一的標準,人們的思想意識也有了統一的標準,不論你走到哪裏,這種統一的標準都像一把無形的尺子規範著你和檢查著你的一切言行。

從此,人們終於進入了大一統的生活秩序了。

就像終於把野鳥收進了籠子。這個曆代的統治者想瘋了都沒有整明白的東西,河南老鄉二程終於把他們整理出來了。

如果孔子隻是給他們畫餅充饑的話,二程終於給他們蒸出了饅頭。如果孔子隻是給了他們一個和尚娶媳婦的美夢的話,二程終於把一個花姑娘送到他們的懷裏,並且親自為他們寬衣解帶,送上花床。

當然,我也明白程氏理學的偉大意義。自從程氏理學以後,人們才真正進入到完善的大一統的生活秩序。縱觀人類曆史的發展和變化,大一統的生活秩序應該說是必然的,甚至說應該是人類文化的又一次孕育,必然經過這麼一個過程,才能分娩出真正文明社會的嬰兒。

是不是應該這麼說,正是由於大一統的生活秩序,才產生和建設了人們共同的道德和法律?

才加速發展了科學?才真正啟動了人類文明社會的列車呢?

但是,是否也可以這麼說,正是程氏理學的出現,才出現了捆綁河南人手腳的繩子。一刀就把河南人浪漫的翅膀砍下來了,從此後河南人再也無法飛翔。

程氏理學就像一麵磨盤,壓扁了河南人的個性,磨碎了河南人的靈魂。

從那時候,我猜測河南人再說“中”字的時候,可能更多的意味是低頭和屈從。

不管怎麼樣,河南人需要自信,才能重新站起來。

餘秋雨說上海人是中國近代最尷尬的一群,或許我們可以說,河南人是現在最尷尬的一群,當“河南人”成為一句罵人的稱呼的時候,作為文明的腹地,九州中原的河南,或許正應以此為契機,展開一場反思,以迎接一種新的發展河南在曆史進程中的沉淪是一種事實,朱工鎮一度為中國四大鎮,而現在卻已淹沒於曆史的塵埃中,現在可以聽到河南的地方真的越來越少了,除了那些誇大其辭的罵聲。從中原到邊緣的嬗變,河南人真的就這麼接受了嗎?中州豪氣在何方?這些問題,還是應該河南人用他們自己的行動來回答。

從某種意義上說,湖北甚至沒有武漢的知名度高,武漢人幾乎完整地詮釋了湖北人的概念,。而我們也就從荊楚之地的大武漢來觀察一下這群位於長江兩岸、東西之間的人們。

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

——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