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人在世界各地相遇,老鄉見老鄉,第一句話是:“×鱉,你在咯裏(這裏)哦!”口頭俚語,多少有點粗俗,但是情緒偏偏很衛生。驚喜之後是鄉情,鄉情之後是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長沙人於是也很瀟灑,並不怎麼纏綿悱惻、善感多愁。世界上到處都有長沙人的影子,長沙人在哪裏都像朝天椒一樣,火辣辣的、裏手的、掏腸子掏肺的,因此,也是透明的。
當你與一個長沙人謀麵,在你不曉得他是哪裏人時,隻要聽他開口說三句話,必曉得他是長沙人。不是聽出了長沙人的口音,而是看出了長沙人的性格。
在我國漢語七大方言中,湘語是其中之一。它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湘江和資江流域,以長沙語為代表。湘語內部複雜,有新老湘語之分。老湘語基本上仍保留古濁音聲母;新湘語古濁音、聲母不論平仄一律讀不送氣清音,也就是全濁塞音、塞擦音全部清化,而清化以不送氣作為補償手段。新湘語通行在長沙等較大城市,是以現代長沙話為代表方言。長沙是湖南的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而且人口眾多,交通便利,因此長沙方言從古至今,一直受北方方言的影響,與普通話距離較小。使用人口約占漢族總人口的5%,因此,它在漢語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們可以列舉例來說一下具體的長沙方言:
【打麻將】
長沙的男女老少對於麻將的喜好不亞於其他任何地方。麻將的術語也相當多,並在不斷進化和發展中。如“老板”或“當家的”是說258將牌;“大開放”是指什麼套路都打,包括“四喜”、“將將胡”、“起牌無將當自摸”等等;而“全開放”則規則更開放,包括做大番子可以不要258作將;“海底漫遊”指海底張是否大家都可以賭;“落得花園裏”是說冒輸冒贏,跟“站得幹岸上”的意思差不多;“打一合手”是說兩人或三人串通好的;“打港幣”是說光“講(Gang)”而不真的打錢;“砸公鳥”是指胡牌者在胡牌後看倒數第五墩底下那張牌,看是否砸中,然後決定是否翻番;“相公”是指沒有補張或者多摸了牌而不能胡牌的人。
【吃米粉】
老長沙吃米粉堿麵的套路很多。比方說:“重油”是指多放些油;“雙碼”(重蓋)是說要多加些碼子;“輕挑”是說少下一點粉或麵;“帶訊”是指不要煮得太爛;“帶訊幹”是指燙一下就得;而“排到”就是要煮燜點;“來原”指多放碼子原湯;“免青”是要莫放蔥蒜;“光頭麵”(免碼)還有個掩飾寒酸的美名叫“陽春”……不過現在米粉店裏的老板和跑堂的都也可能搞不清這些術語為何意,隻有“黃春和”、“楊裕興”、“甘長順”和“和記”這樣的老店鋪,這些術語才可以流行。
有這樣一個段子,是講不同地方的人打架的區別。說黑龍江人先吵後打,吵得火起,或惱羞成怒,才大打出手;山東人是先打後吵,三句不合,便動起手來,最後再說是非曲直;西藏人是隻打不吵,對手倒下後,勝者揚長而去;四川人是隻吵不打,吵得一塌糊塗。拳頭卻始終揚不起來;隻有湖南人是邊吵邊打,文攻武略一起來,整個一個文武全才。這樣的描述讓人又想到辣椒,那味道,是既攻心又辣口,既感到疼痛,又感到灼熱,既有深度,又有力度。
“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人一直是中國一個很引人注目的群體。廣東確實沒有什麼名譽四海的古跡美景,到廣東遊玩,體會最強烈的便是廣東的消費文化。這裏有很多物美價廉、前衛時髦的購物場所,也有很多放縱的、娛樂狂歡的場所,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廣東文化。外地人到廣東,一眼便能被人看穿是否廣東人。因為在服飾、裝扮、語言、行為各個方麵,外省人都與廣東人迥然不同,外省人的一切在廣東人眼裏是不合拍的。別看從外地而來,走在廣東街頭打扮花俏的女郎,好像真的做了廣東人,錯了!在廣東人的心裏眼裏,外地人始終是外地人,不管怎麼打扮還是無法被廣東人接受。當然也有許多廣東人是能和外地人融洽相處的,在他們眼中地域之見已經慢慢地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