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企業采購與供應物流管理(3 / 3)

(2)適應性原則。隨著條件的變化,物資儲存也應隨之修改,以便適應不斷發展的形勢,儲存定額的變化趨勢應相應地逐年降低,以便不斷提高資金的周轉率。

總之,物資儲存等於是物化了的資金儲存,這種物化的資金儲存隻能通過物資變現的方式才能收回。如果物資被損壞或變質,或被新材料所代替,便喪失了原有的價值,那麼這部分物資的資金就不能收回,而且還會因儲存這些物資而花費儲存費用和人工費用。因此物資儲存具有一定的風險。

4.4.2 物資儲存定額

1.物資儲存定額的涵義

物資儲存定額是指在一定的生產、技術與組織條件下,企業完成的生產任務,保證生產進行所必須的經濟合理的儲存數量標準。

物資儲存定額是企業物資計劃管理的基礎,是確定物資需要量和采購量、正確組織企業物資供應、核定企業儲存資金定額的依據。工業企業的物資儲存定額通常有經常儲存定額和保險儲存定額,此外,還有季節儲存定額、競爭儲存定額等。

2.物資儲存定額的分類

物資儲存定額可按照不同特征進行如下分類:

(1)按儲存定額指標的計算單位不同分類。

1)“實物量”物資儲存定額。如儲存多少噸、公斤、立方米等,此種定額主要用以管理實物儲存,編製物資計劃,計算倉儲麵積等。

2)“貨幣量”儲存定額。又稱儲存資金定額。主要用於製訂流動資金定額,核定流動資金,編製財務計劃。還可用於反映總的儲存水平,因為各類物資彙總時,隻能以貨幣量表示。

3)“時間”儲存定額。如用月或日反映儲存量,可以保證生產耗用的月或天數,用於比較不同物資、不同單位的儲存水平,它也是計算以“實物量”或“貨幣量”表示的儲存定額的基礎。

(2)按儲存定額的綜合程度分類。

1)個別物資儲存定額。它是按照物資的具體品種、規格來製訂的,是原始的、具體的定額,是重點物資供應計劃的編製依據、物資儲存重點控製的依據,也是類別定額、綜合定額的計算基礎。

2)類別物資儲存定額。它是在個別定額的基礎上,對同類物資製訂的綜合平均儲存定額,用以編製分類物資計劃、規劃倉庫麵積、製訂儲存資金定額,以及對類別物資進行控製和監督。

3)綜合物資儲存定額。它是在類別定額基礎上綜合而成的定額,綜合範圍可大可小,主要用於上級機構綜合基層單位的儲存定額,以編製財務計劃,核定流動資金,進行財務監督。

(3)按物資儲存的作用分類。

可以劃分為經常儲存定額、保險儲存定額、季節儲存定額和競爭儲存定額。在一般企業中經常采用這種分類方法,並以這種方法計算最高、最低儲存量和平均儲存量。

3.影響物資儲存定額的因素

儲存定額的製訂受企業內部、外部許多因素的製約。

(1)企業內部因素。

1)企業的性質和特點。一般來說,工業企業產品固定,因此物資儲存定額的變化較小;而水利、水電企業產品不是固定的,用料變化大,且生產周期長,因此物資儲存定額變化較大。

2)企業的規模和專業化程度。一般來說,企業規模大,產品品種較少,產品數量較大,專業化程度較高的企業,物資儲存定額相對就小;反之就大。

3)企業內部物資管理體製。企業實行一級供應、一級管理,則物資儲存定額就小;實行二級供應、二級管理,企業總的物資儲存定額就大;管理層次越多,儲存層次就越多,則企業總的物資儲存定額就越大。因此,實行一級供應、一級管理是目前許多企業供應物流改革的重點。

4)企業管理水平。一般來說,企業的管理水平高,計劃性強,各個環節配合協調好,物資采購能按照生產需要做到按計劃供應,物資儲存定額就小;反之管理水平低,計劃不全不準,物資采購忙亂,物資儲存定額就大。因此,利用計算機管理係統進行供應物流的輔助管理將成為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麵。

(2)企業外部因素。

1)社會物資生產發展水平。社會物資生產發展水平較高時,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大規模連續生產的企業相對增多,供貨企業可以做到穩定而均衡地供貨,用料企業也容易做到穩定而均衡地采購,供需矛盾相對縮小,這樣儲存定額就小。但是,目前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還較低,物資儲存定額不得不偏大。

2)全國物資生產力布局。如果生產力分布合理,各個地區的物資自給率比較高,大多數物資可以做到就地就近供貨,物資儲存定額就會較小;反之生產力布局不夠合理,供需雙方相距較遠,物資儲存定額就會偏大。

3)國民經濟管理水平。目前,在我國物資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國民經濟管理水平對物資儲存定額大小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我國在安排國民經濟計劃時,能做到量力而行,做到有計劃按比例地發展,做好物資平衡和供需之間的協作配合,物資供應來源有保證,物資儲存定額就能縮小;反之計劃留有缺口,物資供不應求,物資儲存定額就會增大。

4)物資管理體製。如果物資管理體製合理,集中程度適當,物資供應機構遍設網點,靈活供應,以需定產等一係列物資工作商業化的措施完善,對國家重點項目所需主要材料實行就近定點配套供應,這樣物資儲存定額就可大大降低,否則企業就不得不增大物資儲存定額。

5)運輸力的發展和運輸管理水平。交通越發達,運輸管理水平越高,物資在途時間越短,運輸延誤的可能性就越少,物資儲存定額就越小;反之,就會增大。

6)物資本身的性質。如價值高低、重要性大小、有無代用品、儲存壽命等。某些物資的性質決定物資的儲存時間有一定期限。如一般水泥不準超過3個月,超過這個期限,物資的使用價值就會降低,甚至報廢。因此物資儲存定額就應以不降低物資的使用價值為限度。

4.4.3 物資儲存的定量分析

1.儲存定額的確定

(1)經常儲存定額的確定。

經常儲存定額,也稱周轉庫存量或經常庫存量,是為了保證在前後兩次進貨間隔期內,生產正常進行所必須的物資儲存數量標準。經常儲存量是一個變量,進貨時達到最大值,隨生產消耗,儲存量逐漸減少,直到下一次到貨之前儲存量降低為零,下次物資入庫後,又達到最大值。由於物資是一批一批間斷地進貨和出庫,在一般情況下,進貨批量大,間隔期長,而出庫則是批量少,間隔期短。

確定經常儲存定額的方法一般用公式表示為:

經常儲存定額=(平均供應間隔天數+驗收入庫天數+使用前準備天數)×平均每日需要量也可表示為:

Q=C.T

式中,Q——經常儲存定額;C——平均每日需用量;T——周轉儲存天數。

決定經常儲存定額的主要因素是周轉儲存天數和平均日需要量。如果在平均每日需要量既定的情況下,周轉儲存天數越長,物資儲存量就越大;反之,則越少。周轉儲存天數主要包括:供應間隔天數、驗收入庫天數、使用前準備天數。

供應間隔天數是指上一批進貨到下一批進貨之間的天數,即前後兩次進貨的間隔天數。確定供應間隔天數是一項比較複雜的工作,因為影響因素很多,如供應條件、供應距離、運輸方式、訂購數量以及采購費用和保管費用等。一般可根據上期實際供應間隔天數,再按計劃期供、產、銷等情況的變化加以適當調整後確定。

利用定量方法時,某種物資供應間隔天數的計算公式為:

某種物資供應間隔天數=該種物資的最低訂貨限額/平均每天需求量

平均供應間隔天數的計算是根據同類物資上期年度實際驗收入庫數量和供應間隔天數的統計資料,用加權平均法計算。計算公式為:

平均供應間隔天數=∑(每次入庫量×每次供應間隔數)/∑每次入庫量

例:某物資第一次進貨50t為5天,第二次進貨60t為7天,第三次進貨55t為7天,第四次進貨70t為10天,第五次進貨60t為7天,

則:平均供應間隔天數=[(50×5+60×7+55×7+70×10+60×7)/(50+60+55+70+60)]天=7.4天

驗收入庫天數是指物資到貨後,還不能直接進入倉庫儲存,要驗收後才能入庫儲存。驗收入庫天數主要取決於物資驗收工具、人員以及采購條件等情況,一般可根據技術分析、實際經驗或驗收能力確定。

使用前準備天數是指某些物資在入庫以後,投產使用前,還要經過一定的準備時間,如幹燥、清洗、分選等。

平均每日需要量,等於在一定時期內完成一定數量產品物資總量,除以完成這些產品所需時間。一般計劃期預計每日需要量是按計劃期全部需要量除以日曆天數(一月按30天計算)求得的。

總之,確定經常儲存定額的優點是方法較為簡單,計算工作量小;缺點是沒有從經濟合理的要求出發,作出必要的定量分析。

(2)保險儲存定額的確定。

保險儲存定額,也稱安全庫存量,是為了防止物資供應過程中,發生到貨延期或來料品質不符等不正常現象時,為保證生產正常進行所必需儲存的物資數量標準。它是一個常數儲存量,動用後必須及時補足。保險儲存量並不是所有的企業,所有的物資都要建立。對於貨源充足,容易購買,供應條件較好的物資,或可用其他物資代用的物資,可以不建立或少建立保險儲存定額。保險儲存定額主要是由保險儲存天數和平均每日需要量確定。其計算公式為:

保險儲存定額=保險儲存天數×平均每日需求量

保險儲存天數一般是考慮供應條件後確定的,也可根據上年統計資料中實際到貨平均延期天數確定。所謂延期,是指實際到貨天數大於平均供應天數之間的差額天數。

每次延期天數=實際供應間隔天數-平均供應間隔天數。

當所需物資能夠臨時訂購到時,保險儲存天數=臨時訂購天數。

平均延期天數,就是以曆次到貨的延期天數進行加權平均得出的天數。

當以平均延期天數來考慮保險儲存天數時,首先計算平均延期天數,然後再根據相關因素確定保險儲存天數,計算公式為:

平均延期天數=∑(每次延期入庫量×每次延期天數)/∑每次延期入庫量

例:某種物資經常儲存天數為30天,上年度到貨統計資料見表4-4,計算出以平均延期天數來確定的本年度保險儲存天數。

所以,根據計算出的平均延期5.36天及上年度的最高延期為8天的實際情況,本年度的保險儲存天數以6天為好。

(3)季節性儲存定額確定。

季節性儲存定額,是指企業為克服某些物資供應的季節性或生產消耗的季節性因素影響,保證生產正常進行而建立的物資儲存數量標準。凡是已建立季節性儲存的物資,一般不再建立經常儲存和保險儲存。計算公式為

季節性儲存定額=季節儲存天數×平均每日需要量

季節性儲存天數的計算。季節性儲存天數一般是根據生產需要和供應中斷天數來定的。由於運輸中斷等原因造成的進料季節性儲存天數為:

季節性儲存天數=正常進料中斷天數

由於季節性儲存供整個計劃期使用的季節性儲存天數為:

季節性儲存天數=計劃期天數-進料期天數

另外,還有競爭儲存定額是根據市場競爭的需要而建立的儲存數量標準,旨在增加企業的競爭能力。

2.ABC分類控製法

(1)ABC分類控製法的涵義。

ABC分類控製法是指將庫存貨物按重要程度分為特別重要的庫存(A類貨物),一般重要的庫存(B類貨物)和不重要的庫存(C類貨物)三個等級,針對不同類型級別的貨物進行分別管理和控製的方法。一般認為,企業的庫存貨物無論是數量、價格還是品種,均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一些貨物品種不多,但價格很高;相反,另一些貨物品種很多,但價格很低。如果對每一品種均予以相同管理,那是不可能或不切合實際的。為了集中企業資源,更有效地進行管理,必須將管理的重點放在重要的貨物上,即依據庫存貨物重要程度的不同,分別進行不同管理,這就是ABC分類控製法的主要內涵。

(2)ABC分類控製法的主要步驟。

1)對庫存貨物進行排隊。

對庫存貨物通常按資金比例和品種項目比例這兩個指標來分類。具體地說,編製庫存品種和資金序列表,並計算品種累計與全部品種比例,以及貨物占用資金累計與全部資金比例,如表4-5所示。

2)對庫存貨物分類。

根據對庫存貨物的排隊狀況,確定基本界定,編製庫存貨物ABC分類表。ABC分類表述基本思想認為:A類庫存品種少但資金占用大,即A類庫存品種占庫存品種總數的5%~15%,而其占用資金金額占庫存金額的70%~75%;B類庫存品種占庫存品種總數的15%~40%,其占用資金金額占庫存總金額的15%~25%;C類庫存品種占庫存品種總數的40%以上,其占用資金金額占庫存總金額的10%以下,如表4-6所示。

3)對庫存貨物進行ABC分類之後,對不同級別的貨物進行不同的管理和控製。

●A類庫存貨物。這類貨物數量雖少,但對企業卻最為重要,是必須嚴格管理和控製的貨物。企業必須對此類貨物定時進行盤點,詳細記錄及經常檢查分析貨物庫存量增減,在滿足企業內部需要和顧客需要的前提下,維持盡可能最低的經常庫存量和安全庫存量,加快庫存周轉。

●B類庫存貨物。這類貨物屬於一般重要的庫存貨物。對於這類貨物的庫存管理介於A類和C類貨物之間,一般進行正常的例行管理和控製。

●C類庫存貨物。這類貨物數量最大,但對企業的重要性最低,因而被視為不重要的庫存貨物,一般進行簡單的管理和控製。

對上述管理和控製要求如表4-7所示。

3.經濟訂購批量法

經濟訂購批量法,是指以某種物資的訂購批量為依據來確定儲存定額的方法。這種方法是把各種主要影響經濟儲存定額的因素聯係在一起,在找出相互關係的基礎上,進行定量分析之後,求出經濟上合理的經常儲存定額。這種方法主要是從企業本身的經濟效益來考慮的,必須要有正常的供應單位和運輸條件。經濟訂購批量是指訂購費用和儲存費用兩者之和總費用最低的一次訂購數量。

與經常儲存量大小有關的費用有兩類:儲存費用和訂購費用。在總需要量一定的條件下,訂購批量越大,訂購的次數就越少,訂購費用也就越小,而儲存費用則會增加;反之,訂購費用越大,儲存費用就越小。

因此,隻有總費用最小時的訂購批量才是經濟合理的。

經濟訂購批量是平衡采購進貨成本和保管倉儲成本,確定一個最佳的訂貨數量來實現最低總庫存成本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需要的假設條件如下:

●已知全部需求的滿足數;

●已知連續不變的需求速率;

●已知不變的補給完成周期;

●與訂貨數量和時間保持獨立的產品價格不變;

●不限製計劃製訂範圍;

●多種有貨項目之間不存在交互作用;

●沒有在途存貨。

根據上述假設條件設定:

TC:年總庫存成本。

PC:年平均進貨成本。

HC:年保管倉儲成本。

D:年需要量(或采購訂貨量)

P:貨物購買價格。

Q:每次訂貨數量。

I:每次訂貨成本。

J:單位貨物保管倉儲成本。

F:單位貨物保管倉儲成本與單位貨物購買價格的比率(即:J/P)。

不難發現平均庫存量為Q/2,每年保管倉儲成本為(Q/2)×J,每年訂貨成本為(D/Q)×I,每年采購進貨成本為D×P+(D/Q)×I,每年總庫存成本(TC)為采購進貨成本(PC)與保管倉儲成本(HC)之和(如圖4-1所示)。

圖4-1 成本關係圖

具體方程如下:

TC=PC+HC

=D×P+(D/Q)×I+(Q/2)×J

=D×P+(D/Q)×I+(Q/2)×F×P

對上式求導數,並令求導為零,通過整理後得出:

已知經濟批量訂貨Q*的情況下,年訂貨次數N和訂貨間隔的關係式分別表示如下:

年訂貨次數

N=D/Q*

每次訂貨間隔

T=365/N

【例】某公司是製造業企業,每年需采購零件10000隻,購買價格為16元,每次訂購成本為100元,每隻零件保管成本為8元,求該零件經濟訂購批量,並求訂貨次數和訂貨間隔期。

上述經濟模型是建立在許多假設條件基礎上的一種簡單模型,但在實際情況中並非如此理想,存在著許多複雜性。如數量折扣條件下引起采購價格下降,缺貨條件下的購買延後,價格上漲和多品種等情況,均會出現經濟批量模型的不適用或修正,下麵就采購數量變動引起采購價格下降對經濟采購批量的影響作介紹。

供應商為了吸引客戶一次采購更多的貨物規定了數量上的價格優惠政策。其核心是確定數量標準或稱折扣點,在折扣點前提下,采購價格表現為折扣點前後不同,如表4-8所示。

根據前述經濟訂購數量計算最佳訂貨量的步驟:

(1)計算最後折扣區間的經濟批量Q*n,並與Qn比較。

如果:Q*n≥Qn

則:最佳經濟訂購批量為Q*=Qn,

如果:Q*n<Qn

則:進行第二步驟計算。

(2)計算第t個折扣區間的經濟訂購批量Qt。

如果:Qt≤Q*t<Qt+1

則:計算Qt和折扣點Qt+1相對應的總庫存成本TCt和TCt+1,並比較其兩者大小。

如果:TQ*t≥TCt+1

則:Q*=Qt+1

如果:TC*t>TCt+1

則:Q*=Qt

【例】繼上例,供應商開展促銷策略,一次購買500隻以上,貨物價格按原價90%計算;一次購買800隻以上,貨物價格按原價80%計算,再假定單位零件保管倉儲成本是價格的一半。求該企業最佳訂購批量。

解:根據題意,確定價格折扣區間如表4-9所示:

(1)計算第二折扣區間的經濟訂購批量Q*2:

(2)計算第一折扣區間的經濟訂購批量Q*1:

即:最佳經濟訂購批量為800隻。

4.傳統訂貨儲存方法

(1)定量訂貨製。

企業在實際生產或經營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因訂貨貨物未及時到達而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為了預防不利因素的出現,企業采用先期訂貨,保證貨物被正常使用。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定量訂貨製度便應運而生。所謂定量訂貨製度,是指當庫存貨物量下降到某一庫存數量(訂貨點)時,按現定數量(以經濟訂貨批量計算)組織貨物補充的一種庫存管理製度。其特點是:訂貨點不變,訂購批量不變,而訂貨間隔期不定,如圖4-2所示。

企業認為,庫存貨物消耗到訂貨點時,便采取訂貨並發出訂貨單,經過到貨時間延續,庫存貨物量又陡然上升,循環往複,促使生產或經營連續不斷。訂貨點確認的計算公式如下:

訂貨點=到貨間隔期×平均每天耗用量

上述公式表明,企業每天貨物耗用量為均勻或固定不變,並且到貨間隔期可預知,那麼該公式為成立。但是企業經濟活動經常會出現一些不可預測性,如每天耗用貨物量和到貨間隔期出現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往往就要考慮安全庫存這一概念,所謂安全庫存,就是為了預防臨時用量增大或到貨間隔期延長而多儲存庫存量。其計算公式如下:

安全庫存=(統計每天最大耗用量-平均每天正常耗用量)×到貨間隔期

根據考慮安全庫存這一因素,對訂貨點公式進行修正,其修正後的訂貨點計算公式如下:

訂貨點=到貨間隔期×平均每天耗用量+安全庫存

=預計每天最大耗用量×到貨間隔期

確定了訂貨點後,就必須考慮訂貨量,訂貨量的確定可參照經濟訂貨批量來進行。

圖4-2 定量訂貨法簡圖

(2)定期訂貨製度。

企業由於受到生產或經營目標的影響,或市場因素的影響,往往在先前確定訂貨時間,這樣在一個生產或經營周期內基本確定訂貨數量,從而形成相對穩定的訂貨間隔期,定期訂貨製度隨之產生。所謂定期訂貨製度,是指按預先確定的相對不變的訂貨間隔期進行訂貨補充庫存量的一種庫存管理製度。其特點是:訂貨間隔期不變,訂購貨物量不定,如圖4-3所示。

圖4-3 定期訂貨法簡圖

一般認為,庫存貨物耗用至某一預先指定的訂貨時間(不發生任何缺貨損失,保證生產或經營的連續性),便開始訂貨並發出訂貨單,直至進貨。待到下一期訂貨時間,循環往複,始終保持訂貨間隔期不變。訂購貨物量的計算公式如下:

訂貨量=最高庫存量-現有庫存量-訂貨未到量+顧客延遲購買量

一般認為,A類貨物宜采用定期訂貨製,B類和C類貨物可采用定量訂貨製。

複習思考題

一、基本概念

采購 招標采購 詢價現購 比價采購 議價采購 物資(或商品)品質 采購時間 采購價格 整體采購成本 庫存物資(或商品)經常庫存保 險庫存 季節庫存 競爭庫存

庫存物資定額 保險庫存定額 季節性庫存定額ABC分類控製法 經濟訂購批量法 定量訂貨製 定期訂貨製

二、選擇題(包括單項選擇和多項選擇)

1.經濟訂購批量法,是指()兩者之和總費用最低的一次訂購數量。

A.訂購費用和儲存費用

B.訂購費用和運輸費用

C.進貨費用和采購費用

D.運輸費用和保管費用

2.工業企業或製造業依據其生產環境或製造環境可分為()幾種類型。

A.按庫存生產

B.按訂單生產

C.按訂單設計生產

D.按企業能力生產

E.按技術等級生產

3.理論上的采購流程一般應包括()幾個環節。

A.驗收入庫

B.管理評價

C.采購訂單

D.采購認證

E.采購計劃

4.整體采購成本發生在()中。

A.開發過程

B.采購過程

C.企劃過程

D.質量過程

E.服務過程

5.()是指按預先確定的相對不變的訂貨間隔期進行訂貨補充庫存量的一種庫存管理製度。其特點是:訂貨間隔期不變,訂購貨物量不定。

A.經濟批量訂貨製度

B.循環訂貨製度

C.定量訂貨製度

D.定期訂貨製度

E.自動補貨製度

6.()是指當庫存貨物量下降到某一庫存數量時,按一定數量組織貨物補充的一種庫存管理製度。其特點是:訂貨點不變,訂購批量不變,而訂貨間隔期不定。

A.經濟批量訂貨製度

B.循環訂貨製度

C.定量訂貨製度

D.定期訂貨製度

E.自動補貨製度

7.庫存貨物的周轉庫存天數主要包括()。

A.生產使用天數

B.供應間隔天數

C.驗收入庫天數

D.使用前準備天數

E.運輸間隔天數

8.采購中的適質原則,就是指采購商品質量的()。

A.穩定性

B.保證性

C.可靠性

D.優質

9.下列()不屬於采購時間。

A.處理訂購單時間

B.運輸交貨時間

C.檢驗入庫時間

D.在庫養護時間

10.為了保證兩次進貨的間隔期內正常供應而建立的庫存,被稱為()。

A.經常庫存

B.保險庫存

C.季節庫存

D.競爭庫存

E.儲備庫存

11.按儲存定額指標的計算單位不同可以分為()物資儲存定額。

A.實物量

B.貨幣量

C.時間

D.空間

E.計劃

12.按庫存定額的綜合程度不同可以分為()。

A.儲備庫存物資定額

B.周轉庫存物資定額

C.綜合庫存物資定額

D.類別庫存物資定額

E.單一庫存物資定額

三、判斷正誤題

1.企業采購中的適價原則是指在保證同等品質情況下,不高於同類物資的價格。()

2.降低采購成本應主要著眼於供應商及供應市場,而不應依靠壓縮采購人員的待遇或培訓等“挖內潛”方式。()

3.在總需要量一定條件下,訂購批量越少,訂購次數就越多,訂購費用和庫存費用都會增加。()

4.采購時間是指從采購物料至物料檢驗入庫完畢所花費的時間。一般包括:處理訂購單時間、供應商製造物料時間或提供物料時間、運輸交貨時間。()

5.采購業務的管理包括:業務支持、業務審核、優化調整、批準實施、在庫養護。()

6.對於按庫存生產的企業一般采取流水作業,物資成批采購,標準化程度較高,采購功能相對簡單,采購的程序化比重大。()

7.約定物資品質的過程是指使用過程中的物資品質約定。()

8.決定經常庫存定額的主要因素是周轉庫存天數和平均日需要量。()

9.在庫存管理中,所有的企業、所有類型的物資都要建立保險庫存量。()

四、問答與思考

1.簡述采購的基本任務。

2.在設計采購作業流程的時候,注意要點是什麼?

3.簡述企業采購與采購原則。

4.結合實際說明企業采購流程。

5.如何理解和運用企業采購策略?

6.貨物驗收時有哪些要求?

7.說明物資庫存的任務與原則。

8.經常庫存定額與保險庫存定額的確定方法。

9.ABC分類控製法的原理及應用。

10.經濟訂購批量的計算。

11.說明物資(或商品)品質的構成要素。

12.說明采購價格的構成及降低采購價格的基本途徑。

13.供應鏈管理模式的采購策略與傳統采購策略的差異是什麼?

14.定量訂貨製和定期訂貨製的原理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