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企業物流設施管理(2 / 3)

(1)貨架儲存的優點是:

●充分利用庫房高度,消滅或降低蜂窩率,提高倉容利用率。

●每一貨格都可以任意存取,貨物品類的可選揀率達100%。

●貨物不受上層堆疊的重壓,特別適宜於怕壓易碎商品。

●便於機械化和自動化操作。

●便於實行“定位儲存”和計算機管理。

(2)貨架儲存的不足是:

●設備投資費用較高。

●必須配備相應配套裝卸搬運設施和托盤等集裝單元器具。

●貨架設備相對固定,機動靈活性較差。

●貨架每排間必須留出通道,如使用叉車等裝卸機具,通道較大,有時反而降低倉容利用率。

針對貨架係統的缺點和問題,根據不同的貨物類型和使用要求,各類新型貨架層出不窮,成為儲存係統必不可少的設備。

12.2.2 儲存貨架的主要類型

1.托盤貨架

托盤貨架是最普通的貨架,優點是存取方便,揀取效率高。但是這種貨架的儲存密度較低,需要較多的通道。根據存取通道寬度,可分為傳統式通道和窄道式通道。這種貨架適用於品種數量適中、批量一般的儲存。通常高6m以下的3~5層為宜。此外,它可任意調整組合,出入庫不受先後順序的影響,一般的叉車都可使用。

2.倍深式托盤貨架

倍深式托盤貨架與一般貨架結構基本相同,隻是把兩排托盤貨架結合起來增加儲位而已。為此,儲位密度增加一倍。但是,存取性和出入庫方便性略差一些,並且必須采用倍深式叉車。

3.駛入式貨架

所謂駛入式貨架是指托盤的存放由裏向外逐一存放。叉車進出使用相同通道,儲存密度非常高。但是存取性差,不易做到先進先出的管理。由於叉車在整個貨架中行走,要求操作者必須注意力高度集中。駛入式貨架以4層3~5列為宜。其特點是:儲存密度高、存取性差。適合少品種大批量儲存。最高可達10m。不適宜太長、太重的物品存儲。

4.駛出式貨架

駛出式貨架與駛入式貨架的不同之處在於,駛出式貨架是貫通的。前後均可安排存取通道,可實現先進先出管理。

5.流動式貨架

這種貨架的一端較高,其通道作放入貨架用,另一側較低,其通道作出貨用,貨物是放在滾輪上。由於貨架向出貨方向傾斜,故可以利用重力使貨物向出口方向自動下滑,以待取出。這種貨架的特點如下:

●適用於大量儲存短時發貨的貨物。

●適用先進先出。

●空間利用率可達85%。

●適用於一般叉車配套存取貨物。

●高度受限,一般在6m以下。

流動式貨架的儲存空間比一般托盤貨架的儲存空間多50%左右。

6.移動式貨架

在存取貨物時,移動貨架讓出一行必要寬度的通道即可進行作業。這種移動式貨架的主要特點是:

●比一般固定式貨架儲存量大,節省空間。

●適合少品種大批量低頻率保管。

●節省地坪麵積,地麵使用率80%。

●可直接存取每一項貨物,不受先進先出的限製。

●高度可達12m,單位麵積的儲存量可達托盤貨架的2倍左右。

7.後推式貨架

所謂後推式貨架,是叉車把後到的貨物由前方存入貨架時,此貨物便把原先的貨物推到後方。當從前方取貨時,由於貨架滑軌向前方傾斜,所以後方的貨物自動滑向前方以待揀取。這種貨架特點是:

●儲存密度高,但存取性差,一般深度方向達3個儲位,多達5個儲位。

●比一般托盤貨架節省1/3空間,增加了儲位。

●適用於少品種大批量物品儲存。

●不宜太重物品的儲存。

●貨物自動滑向最前儲位。

8.旋轉式貨架

旋轉式貨架操作簡單,存取作業迅速,適用於電子原件、精密機械等少批量、多品種、小物品的儲存及管理。由計算機控製可實現自動存取和自動管理。此外,旋轉式貨架的空間利用率很高。其特點是:

●節省人力,增加空間。

●由標準化的組件構成,可適用於各種空間配置。

●存取出入口固定,貨物不易丟失。

●計算機快速檢索和尋找儲位,揀貨快捷。

●取料口高度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宜於作業人員長時間工作。

9.輕型貨架

輕型貨架的設計和托盤貨架相同,隻是結構輕量化而已。適用於儲存箱品和散品等重量輕、體積小的物品。由於拆裝容易、防震、耐用,並用掛鉤或螺栓固定,可自由調整存放高度及間隔。輕型貨架的特點如下:

●掛鉤式設計,可自由調節存取高度及間隔。

●價格便宜,組裝快速。

●式樣變化多,使用方便。

●貨架高度一般在4m以下。

●適合存放紙箱、包、小件物品。

10.懸臂式貨架

懸臂式貨架適用於存放鋼管、型鋼以及長型的物品。一般高度在6m以下為宜,空間利用率低,約35%~50%。

11.積層式貨架

積層式貨架是把空間設計成雙層以上。在廠房地板麵積有限時進行立體規劃,有效利用空間。設計時利用鋼梁和金屬板把原有儲區作樓層分隔,每個樓層可存放不同種類的貨架。其特點如下:

●提高儲存高度,增加空間利用率。

●上層僅放輕量物品。如上層存放箱、包和散件,下層存放托盤之用。

12.2.3 影響儲存設備選用的因素

一般儲存設備的選用應以效率觀點為主,綜合考慮各項因素,以決定最適用的設備形式。具體選用應考慮如圖12-9所示的因素。

圖12-9 儲存設備選用考慮因素

(1)物品特性。儲存物品的外形、尺寸直接關係到貨架規格的選定,儲存物品的重量則直接影響到選用何種強度的貨架。由於儲存單位不同,選擇或必須按某種單位來儲存,不論哪種托盤、容器或單品均有不同的貨架類型可供選用。另外,預估計總儲位數的數量,必須考慮到物流未來的成長需要。

(2)存取性。一般存取性與儲存密度是相對的。也就是說,為得到較高的儲存密度,則必須相對犧牲物品的存取性。雖然有些形式的貨架有較好的儲存密度,但儲位管理較為複雜。所以,選用何種形式的儲存設備是各種因素的折中。

(3)入出庫量。某些形式的貨架雖有較好的儲存密度,但入出庫量卻不高,隻適於低頻率作業。入出庫量高低是非常重要的數據,也是貨架設備選用的重點。為此,可參考表12-4。

(4)搬運設備。配送中心的存取作業多以搬運設備來完成。因此,儲存設備的選用需一並考慮。叉車是通用搬運設備,而貨架的通道寬度會直接影響到叉車型式的選用。各型叉車作業通道寬度比較可參考表12-5。

12.3 自動化立體倉庫

自動化立體倉庫是倉儲作業的發展方向,本節專門介紹自動化立體倉庫的有關知識。

12.3.1 自動化立體倉庫簡述

自動化立體倉庫(Automated Storage/Retrieval System,

AS/RS)又稱為高層貨架倉庫、自動存取係統、自動化倉庫等,是當代貨架儲存係統發展的最高階段,它與自動分揀係統和自動導向車並稱為物流技術現代化的三大標誌。

所謂自動化立體倉庫是指用高層貨架儲存貨物,以巷道堆垛起重機配合周圍其他裝卸搬運係統進行存取出入庫作業,並由計算機全麵控製的一種倉庫儲存係統。

第一座高層貨架倉庫1959年出現於美國,高8.5m,使用由司機操縱的巷道堆垛起重機。1962年西德把計算機控製技術應用到高層貨架,建成第一座自動化倉庫。由於它有許多顯著的優點,工業發達國家競相發展,特別是日本,在1965年建設第一座立體倉庫後,平均每年以200座的速度大規模興建。到1986年日本已擁有大小立體倉庫5800座,占世界自動化立體倉庫總數的一半以上。

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起,也進行高層貨架倉庫的試點工作。工業係統以鄭州紡機廠和北京汽車製造廠為起點,在上海寶鋼、石化等廠陸續設計、建造了規模大小不等的高層貨架倉庫,多用於模具備件、零部件庫和中間庫。天津保稅區的天保岡穀自動化立體倉可以說是我國當今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立體倉之一,進出庫、全自動存取、選位、清點、驗貨、時間記錄、海關監管等全部由計算機自動控製。

12.3.2 自動化立體倉庫的構成

自動化立體倉庫主要由貨架、巷道堆垛起重機、周圍出入庫配套機械設施和控製係統等幾部分組成。

1.高層貨架

自動化立體倉庫的主要特征是貨架高密度,高度和長度較大,排列緊密,巷道較窄。典型的自動化立體倉庫的高度多在10~30m之間,少數超過30m,最高40m。立體倉庫的高度在5m以下的屬於低層,在5~15m之間的屬中層立體倉庫,把15~25m之間的稱之為高層立體倉庫。自動化立體倉庫的優勢主要在於高度。據國外分析,當倉庫高度小於20m時,單位造價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少。國內現有的高層貨架多在10~20m之間,一般認為這一高度比較經濟。

貨架的長度(即每排貨架的列數)受到存取貨物的頻率和巷道機存取能力製約。一台巷道機所能承擔存取的貨格數,一般以1500~2000個為宜。貨架過長,巷道機的一次存取作業周期也隨之增加,就會影響倉庫的吞吐效率。一般認為,貨架長度為貨架高度的2.5~6倍比較適宜。

貨架的通道一般較窄,以保證安全通過巷道機為原則,其淨寬為巷道機總寬加150~200mm,一般僅1.1~1.5m。有些小型立體倉庫僅為0.8~0.9m。

高層貨架規模由儲存量的大小來決定。大型立體倉庫往往規模極大。如日本某零件配送中心,儲存商品品種在10萬種以上,大部分儲存在5組高層貨架內。其中最大一組高層貨架為12排×40列×24層(寬28m,長62m,高30m),共11520貨格。我國第二汽車廠的協作配套件倉庫的高層貨架第一期為14排×52列×11層(寬24m,長67.6m,高14.8m),共8008貨格,二期合計16016貨格,其規模足與國外大型立體倉庫媲美。1990年落成的寶鋼總廠機電配件庫的高層貨架為10排×60列×15層,擁有9000貨格。

由於高層貨架的尺寸精密度要求較高(如立柱垂直偏差不大於±10mm,柱基高度誤差不大於5mm),貨架用鋼結構製作,一般以高強度方形鋼管作立柱,以鋼管或型鋼作支托、拉杆和斜撐。

在貨架的結構形式上,自動化立體倉庫有以下兩類:

(1)整體式:貨架既是儲存貨物的構件,又是倉庫屋蓋和牆體支撐的結構體係。屋蓋和外牆麵附著在貨架上,貨架與倉庫建築混成一體。當貨架高度較大時(一般認為大於12m),采用這種結構形式比較經濟。缺點是建成後很難改變和擴建。

(2)分離式:貨架設置在庫房建築之內,貨架結構與庫房建築分離。高度在12m以下的高架倉庫一般多采用這類形式。其優點是簡單靈活,便於改變和擴建。舊單層庫房改造的小型貨架倉庫多屬分離式。

2.巷道堆垛起重機

高層貨架倉庫都用巷道堆垛起重機(簡稱道機)來存取貨物,儲存單元都為規格一致的托盤或其他貨箱、貨盤等集裝工具。進出倉一般也是一個儲存單元整進整出。當需拆零時,一般取到倉庫外存取後再送入倉庫。有些小型倉庫也有操作人員隨巷道機到貨位前人工存取。

巷道機的形式很多,大同小異,基本上已經定型,主要由機架、行走機構、提升機構、載貨平台、取貨裝置和電氣控製設備等幾部分組成。巷道機的機架有單立柱式和雙柱式兩種,國外生產的巷道機,高度在9m以下多用單立柱式,9m以上多用雙立柱式。國內生產的巷道機以雙立柱式居多。巷道機上下有2條軌道,下軌一般是承重,上軌是導向。一般自動化立體倉庫都是一條巷道配置一台巷道機,有些規模較小或進出不頻繁的倉庫也有幾條巷道合用一台巷道機,巷道機在巷道的盡端通過轉車台或U型軌道轉移巷道。

行走和提升機都由可變速的電動機驅動,有軟性電纜供應電源。為了保證巷道機定位的精確度,停止時都須低速運行。倉庫的吞吐能力取決於巷道機的作業周期,而作業周期的長短主要由行走和提升速度來決定。因此,巷道機的行走和提升速度都要根據倉庫規模和作業要求經設計確定。貨架規模越大,運行的速度也越快。一般要求巷道機行走到最遠的距離(巷道機操作時,行走和升降兩個動作可同時進行)其時間不超過1分鍾,因此,國外有些大型倉庫的巷道機行走速度高達150m/min。國內生產的巷道機行走速度為:低速4m/min,高速40~50m/min;升降速度:低速4m/min,高速12.5m/min。

載貨平台包括操縱轎廂和取貨裝置,沿著金屬立柱升降。取貨裝置由三節伸縮式貨叉所組成,可向左右兩側伸出存取貨物,其負荷和伸出的長度要與貨格內單元貨位的重量和貨架的進深相適應,一般載荷為300~1000kg,貨叉伸縮速度5~25m/min。為了準確定位,貨叉還設有微調裝置,能在上下和左右方向微調,幅度為±50mm左右。

巷道機的操縱形式如下:

●手動控製。全部動作由隨機升降的司機手動操縱。

●半自動控製。行走和認址由手動控製,自動對準、存取。

●單機自動控製。通過設在機上的操作盤,輸入指令和地址,自動進行存取作業,完成後返回原址。

●中央計算機遙控等。

巷道機還設有各種定位的檢測器和安全裝置,保證巷道機和貨叉能精確地停止在指定的位置上進行存取作業,並防止各種事故的發生。

3.出入庫配套設施

巷道機隻能在巷道內進行存取作業。貨物出入庫還需通過周圍的配套搬運機械設施。貨物進倉時,先由輸送機輸入出入貨平台,巷道機從這裏接過貨物,存入指定的貨格。出倉則相反。

這些配套設備是自動化立體倉庫必不可少的設施,其能力和自動化程度必須與倉庫相適應。貨架倉庫隻有與這些設備配套使用才能實現自動化,提高倉庫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

12.3.3 自動化立體倉庫的優缺點

1.優點

自動化立體倉庫之所以在發達國家獲得迅速發展,是因為它具有諸多方麵的優越性。

(1)大幅度提高倉庫空間利用率,節約用地。在地價昂貴的地方,經濟效益尤為顯著。

(2)高效率的倉庫存取作業。高度機械化和自動化的高層貨架倉庫可以提高勞動效率,減輕勞動強度。作業中隻需很少的工作人員即能完成繁重的進出倉作業。

(3)提高倉庫管理水平。借助於計算機控製能有效地利用倉庫的儲存能力,加速周轉,減少庫存,從而節約庫存費用。

(4)提高倉庫作業和儲存的安全可靠性。由於是自動化和機械化作業,可以防止貨損貨差。

(5)能適應特殊環境下的工作條件,如冷藏、有毒害、黑暗等。

2.不足

自動化立體倉庫的使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諸如一次性投資較大,需要配套設施,對建築、材料、設備、原件、安裝和環境條件等的技術要求較高,任何一個部件失靈都會導致整個係統的癱瘓。在我國目前條件下,應注意自動化立體倉庫的發展必須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既要適度超前,又要實事求是。既不能盲目求高求大,又不能因循守舊。

12.4 物流搬運分揀設施

裝卸搬運是物流的主要職能之一,然而裝卸和搬運是兩種不同的作業。裝卸是指貨物存放狀態的改變,如將單件貨物並成集裝單元貨物,或是從存放在某一工具上(如卡車)轉換到另一工具上(如輸送帶)等。而搬運則是指貨物在同一地點內空間位置的改變,如從收貨場地搬到倉間等。這兩種作業往往不可分離,有時還同步進行,一般在搬運的前後都必須進行一次裝卸。因此“裝卸搬運”常被連在一起,作為一種作業,如第9章所述。

物流的每一環節都是以裝卸搬運為起點和終結。裝卸搬運作業在物流過程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物流現代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裝卸搬運的機械化、自動化和微電子化。

12.4.1 無動力裝卸搬運設施

在倉庫內短距離、小批量、小件貨物的裝卸搬運作業中,無動力車輛的作業效果有時優於機械作業。因此,無動力車輛仍是當今倉庫作業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設施。

1.平板車

這是一種簡便實用的搬運工具。它的載重量為100~500kg,適用於搬運距離較短、中途停頓次數較多的作業;或作為集裝單元器具,用於裝卸搬運和儲存環節之間(如上下卡車、進出電梯等)的作業。

平板車多以四輪為主。車輪的類型有固定方向和自由轉向兩種,車輪的直徑為100mm~200mm不等,一般為150mm,前後輪可采取不同直徑,一般固定方向輪采用大直徑,自由回轉輪采用小直徑。車輪的布置有多種形式,最常用的是前兩輪為固定方向,後兩輪為自由轉向。全部車輪均為轉向型的平板車,可以就地旋轉,便於轉彎,但推行時難以控製方向。

2.托盤搬運車

搬運托盤貨物的主要工具是叉車,但在運量不大,運距較短,使用叉車既不經濟也不方便的場合,托盤搬運車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托盤搬運車的插腿伸入托盤後,可升起100mm左右,以抬起托盤。車體前麵有驅動與定向兩用的轉向輪。托盤搬運車有動力式和手動式兩類。

(1)動力式用電瓶做動力,升降和行走均由電動,操作者隨車步行,手扶轉向操縱杆以控製進退和轉彎,載重量大多2噸以內。

(2)手動式托盤搬運車由人力拖動,插腿的升降依賴杠杆或小型液壓缸,載重一般在0.5噸以下。

12.4.2 倉庫用動力設施

叉車是倉庫作業的主要動力設施,叉車與托盤的出現是現代物流技術的劃時代變革,本節僅介紹叉車在庫存作業中的應用。

1.叉車簡介

我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GB/T18354-2006)對叉車(Forklift

Truck)的定義是:具有各種叉具,能夠對貨物進行升降和移動以及裝卸作業的搬運車輛。叉車與托盤相結合,形成一種集裝單元化裝卸搬運的作業方式,在物流技術中開創了一個新紀元。由於它裝、運兼備的獨特功能,大大提高了裝卸搬運的工效。目前,叉車的品種和類型不斷增加,技術性能不斷改進,已成為多門類、多品種、多規格和多用途的裝載搬運設施,在物流作業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叉車與其他裝卸搬運工具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1)集裝卸和搬運於一體,減少了物流操作環節,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特別是與各種類型的托盤結合使用,提高工效更大。托盤叉車作業與人工搬運相比,工效提高近100倍。

(2)實現裝卸機械化,減輕勞動強度,節省勞動力,縮短裝卸搬運時間,從而加速運輸車輛的周轉。

(3)增加貨物堆垛高度,提高倉庫容積利用率。

(4)庫內庫外都能使用,轉彎半徑小,能在較小的通道內轉彎,操作靈活,能在狹小場地內使用。充氣胎的叉車對道路和地坪的要求也較低,有較好的機動性。

2.叉車的種類

叉車按動力可分為兩大類:電瓶叉車和內燃機叉車。

(1)電瓶叉車是以蓄電池和直流電機作為動力的叉車。其優點是:噪聲小,不汙染環境;直流電動機可帶載起動及反轉;傳動係統構造簡單,磨損零件和機械故障較少;操作較簡單;營運費用較低。電瓶叉車適於路線較短的室內搬運。

(2)內燃機叉車是以內燃機作為動力的叉車。其優點是:燃料供應方便,能連續長時間作業;輸出功率較大,行走速度、貨叉提升速度和爬坡能力均比電瓶叉車大;對路麵質量的要求較低。缺點是噪聲大,排出的廢氣汙染環境;內燃機和傳動係統構造複雜,零部件容易磨損,機械故障較多;操作較複雜。

叉車按結構可分為三大類:平衡重式叉車、前移式叉車和側叉式叉車。

(1)平衡重式叉車。其貨叉伸出在叉車前輪的前方,為消除貨叉上的貨物重量產生的翻傾力矩,保持叉車的縱向穩定性,在車體後部有平衡重塊,這種叉車由於適應性強,已成為叉車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如圖12-10所示。

圖12-10 平衡重式叉車

(2)前移式叉車。這種叉車有兩條前伸的支腿,不過兩個前支輪較大,支腿較高。叉取貨物時,支腿不叉入托盤下麵,而是貨叉和門架一起前移,叉入托盤或貨物底下,起升至貨叉高出支腿時,貨叉帶著貨物與門架一起後退,使貨物重心位於前後車輪所決定的平麵內後,再進行搬運,如圖12-11所示。

(3)側叉式叉車。其門架、貨叉及起升機構在叉車車體側麵的U型槽內,三者均可沿橫向導軌向側麵移動,貨叉可上下升降。為抵抗起重時貨物引起的翻傾力矩,在車體U字型開口兩側裝有兩個液壓支腿,叉取貨物時,液壓支腿放下著地,貨叉伸出並取貨後,貨叉又升至高於貨台時門架退回,將貨物置於叉車貨台上,然後收起液壓支腿,叉車即可行走,如圖12-12所示。

圖12-11 前移式叉車

圖12-12 側叉式叉車

3.叉車的主要技術性能

選用叉車時必須了解叉車的性能,使之符合作業的條件。常用指標如下:

(1)最大起升高度(H)。最大起升高度是指在平坦堅實地麵上,貨叉滿載、門架直立時,起升叉齒麵至地麵的垂直距離。它是叉車的一個重要性能指標。普通叉車多數為3m,雙節門架最大可達5m,三節門架可達6.5m。最大可達13m。為保證叉車的穩定安全性,當H超過一定數值時,必須相應減小叉車的允許載重,滿足叉車的載荷特性曲線。

(2)額定起重量、基準載荷中心距和載荷特性曲線。

1)額定起重量(Q)是指貨物重心至貨叉前壁的距離不大於基準載荷中心距時,允許的起重量。

2)基準載荷中心距(A)是指貨叉上放置標準載荷(邊長為2A的正方體,其重量為Q)時,其重心至貨叉前壁的距離。國家標準對不同起重量的叉車規定相應的A。如0.5t、1t和2t平衡重式叉車的A,分別為400mm、500mm和600mm;國外叉車亦基本相同,日本JIS規定為500mm或600mm;美國規定為610mm。

叉車的允許載重量不僅取決於各組成部分的強度,還取決於叉車整體的穩定性,因此當裝載貨物的實際載荷中心距超過A或起升高度變化時,允許載重量隨之降低。

3)載荷特性曲線,即反映叉車允許載重量Q與H及A的關係。圖12-13是國產CPD1.5-5電瓶叉車的載荷特性曲線。

圖12-13 國產CPD1.5-5電瓶叉車的載荷特性曲線圖

從圖上可見,當H=3m, A=500mm時,允許載荷達到其額定起重量1.5t;當H=3m, A=900mm時,允許載荷僅為1t。當H=5m,

A=500mm時,允許載荷僅為1t(2/3Q);當H=5m, A=900mm時,允許載荷僅為0.7t。

在使用叉車時,載荷必須嚴格按照這一特性曲線,否則即可能招致安全事故和機械損壞。

(3)最小轉彎半徑。當轉向車輪偏轉一定角度時,瞬時間叉車圍繞一個中心作圓周運動,這一中心點技術上稱“瞬時中心”(O)。當車輪偏轉角度最大時,叉車所作圓周運動的圓周半徑為最小轉彎半徑(R)。

(4)起升和行駛速度。通常是指叉車滿載時貨叉起升的最大速度和叉車行駛速度。這兩個指標是決定叉車裝卸搬運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5)爬坡能力。這是叉車在空載和滿載時,在正常路麵情況下,以低檔速度勻速行駛時所能爬越的最大坡度。國外通常分為3分鍾、5分鍾和30分鍾三擋。我國標準對各種叉車的最大爬坡度作了規定:1t電瓶叉車不低於15%,內燃機叉車不低於20%。

(6)自重。叉車的自重影響庫房地麵的載荷、貨梯的載重量和能源消耗,通常用叉車的起重量和叉車自重的比(P)作為其主要特性之一。前移式最大,平衡重式次之。

(7)門架傾斜角度。這是指空載叉車在平坦堅實的地麵上,門架相對垂直位置向前和向後的最大傾角。

門架的前傾作用主要是便於叉起和卸下貨物,後傾作用是當叉車載貨行駛時防止貨物從叉齒上滑下,並增加叉車行駛的縱向穩定性。一般叉車門架前傾角度(α)為3。~6。後傾角度(α)為10。~12。

(8)最小離地間隙(X)。是指除車輪以外,車體上固定的最低點至車輪接地表麵的距離。它表示叉車無碰撞地越過地麵凸起障礙物的能力,增大車輪直徑可以使最小離地間隙增加,但這會使叉車的重心提高,轉彎半徑增大。

表12-6是以內燃機叉車為例,說明叉車的主要性能指標。

4.叉車作業通道寬度

叉車作業通道寬度是反映叉車機動性的指標。它不僅關係到叉車能否在特定的條件下作業,還影響儲存麵積利用率,關係甚為重要。影響叉車作業通道寬度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叉車的寬度(D)、叉長(K)和全長(C)。

●叉車的類型:平衡重式、前移式或側重式。

●叉車內外側最小轉彎半徑R1和R2。

●裝載貨物(或托盤貨物)的長(L)和寬(W)。

●司機操作的熟練程度。

上述因素中,尤以外側最小轉彎半徑最為重要。在其他條件相同下,R1越小,所需作業通道寬度也越小,叉車的機動靈活性也就越大。下表12-7為叉車作業通道寬度參考值。

由上表可知,叉車的作業通道主要包括直行通道、直角交叉通道和直角堆垛通道三項。其中,直行通道和直角交叉通道不考慮裝載貨物大小,不涉及安全間隙。而直角堆垛通道要考慮裝載物大小:1~2t級按1.1mm×1.1m(L×W),3~5t級按2.2m×1.1m計算。當裝載物大小超過此值,通道應當比上表數字更大。

5.叉車的多功能屬具

為了滿足各種作業要求,“多功能化”已成為叉車發展的一種趨勢。叉車可在短時間內快速更換屬具,實現“一車多用”。常用的叉車屬具有以下幾種:

(1)帶輥道的齒套。貨齒套上帶輥道的齒套。便於裝卸直接放置在齒套上的笨重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