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壯心不已(2)(2 / 3)

趙擴點頭同意。

這年三月份,朝廷正式任命辛棄疾為鎮江知府。

三月的長江,白浪滔天,一瀉千裏。辛棄疾精神抖擻地帶著下屬在江邊巡視。江風吹著他銀白色的長須,給他帶來了江南暮春的氣息,使他感到春天快要過去,炎夏即將來臨了。

他盼望著火熱的炎夏的來臨,因為他的心情也象火一般地燃燒著。韓侂胄的決心北伐和對他的起用,點燃起隱藏在他內心深處的火種,使他的青春活力在經過二十多年的潛伏以後,又完全恢複過來了。

前麵是北固山。山並不算高,但形勢非常險要。它從平地拔起,緊臨木江,懸崖壁立,給人一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感覺。辛棄疾抬頭望了一望,把手一揮,說道:“咱們上去看看!”

一個下屬關心地說道:“辛帥年事已高,還是乘轎子上去吧!”

辛棄疾大笑道:“這麼一座山都爬不上去的話,還談什麼沙場殺賊!別看我老了,咱們不妨比試一下,看誰第一個登上山頂!”說罷,甩開大步,衝上山去。不到一柱香功夫,辛棄疾和一個叫嶽珂(嶽飛的孫子)的年輕下屬首先到達山頂。隔了一會,其餘的人才陸續到齊。

萬裏長江,盡收眼底。浩瀚的江麵上,飄動著點點風帆。金山和焦山從水麵躍出,好象兩名剛勇的衛士,扼守著大江的咽喉;背後三麵,山巒環峙,又仿佛是列成戰陣的士兵,隻要一聲令下,就可立即出擊。辛棄疾望著鎮江的雄偉景色,不覺豪情滿懷。

“那年,”辛棄疾指點著江山,激動地追憶道:“陳亮對我說,他曾經特地到這兒來觀察形勢,說鎮江三麵是山,前臨大江,它的形勢就好象猛虎出洞,而並不象洞裏藏虎,因此決不應該據江自守,苟且偷安。今天登臨此山,覺得陳亮當年所說,確是很有見地。如果他今天還在,在這次北伐中將能做出多大的貢獻來啊!”說到這裏,他回過頭問一個下屬道:“軍服和募兵的事情進行得怎麼樣了?”

下屬回答道:“定做的一萬套軍服,已經開始製作了;招募江淮之間一萬名士兵的事情,也巳派人分頭進行,大約需要一年才能招齊訓練。”

辛棄疾囑咐道募兵的事情還得抓緊,必須趕在北伐以前訓練完畢。要知道朝廷的禁軍(皇帝的衛兵)由於長期驕惰,有事不肯上前,有功互相爭奪,隻能把他們分布在大江沿岸,擺擺樣子,要是渡過淮水迎擊敵人,左右應援,就非要依靠江邊一帶的民兵不可。他們從小就走馬彎弓,無時不在警惕金兵的侵擾,對於敵人的情況也比較熟悉,一旦臨陣,就決不會象禁軍那樣怯懦。”

眾下屬都點頭稱是。

北固山的山頂上有一座建築,叫北固亭,又叫北固樓。辛棄疾一行登上樓頭,憑欄四望,視野更加遼闊。

“你們知道嗎?”辛棄疾說道,“這裏就是三國時孫權創業的基地。他在十九歲那年,繼承了父兄的基業,統治了江東。後來又率領千軍萬馬,同魏、蜀爭奪天下,造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麵。如今江山依舊,當年的舞榭歌台和英雄人物,卻都成為曆史的陳跡,一去不複返了。”他又指著山下鱗次櫛比的屋舍說道:“你們看,在斜陽草樹掩映下的那條街巷,看起來是那麼普通,人們都說,劉裕就曾經在那兒住過。他是南朝劉宋的開國君主,小名叫^寄奴’。當年,他揮著金戈,騎著鐵馬,伐鮮卑,滅南燕,亡後秦,真象猛虎一樣,氣吞萬裏!後來,他的後代宋文帝,企圖建立象漢代霍去病戰勝匈奴、封狼居胥山那樣的豐功偉績,在元嘉年間倉促北伐,終因準備不足,落了個敵人南侵、自己狼狽敗退的結局。這是多麼沉痛的曆史教訓啊!”

辛棄疾說到這裏,嶽珂插嘴道:“辛帥認為目前北伐的準備工作做得還嫌不足,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