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附錄(3)(1 / 3)

(一)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基本情況

1977年在中國科學院原哲學、社會科學學部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五年來院的工作在很困難的條件下有了較大的發展,研究所、研究人員和出版的期刊數都比1966年學部時增長了一倍,出版的著作比學部二十多年出版的總和多一倍(見附注一)。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在經濟、政法、民族、語言、考古、國際問題等方麵都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積累和整理了大量的文獻和資料。我們曾就經濟、政法和外交等問題先後向黨中央、國務院和有關部委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意見和建議,還就真理標準、經濟規律、按勞分配、四項基本原則、生產目的性、國民經濟的調整和改革、黨的曆史的經驗教訓、建設社會主義政治製度、加強法製、改善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民族關係、語言研究和文字改革、中外曆史、國際政治經濟以及有關哲學、文學等方麵的重要問題發表了近萬篇文章,其中有一部分水平較高,理論上有所創新。從1978年開始,我們加強了內外學術交流的工作,在國內協同有關單位創建了社會科學各學科的學會、研究會,組織了各種形式的學術活動和科研協作;在國外加強了同各國學者、科研機構以及國際組織的聯係(見附注二),了解了國外研究的動向、觀點和方法,推動了學科建設,因而活躍了學術空氣,推動了全國社會科學研究事業的發展。在事業方麵,我們還創辦了研究生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和院刊《中國社會科學》及其英文版。五年來黨中央對社會科學院是關心和重視的,全國各方麵對我們的期望也很高。我們的影響不小,責任很重,但成果有限,困難很大。

自從貫徹三中全會精神,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科研工作上來之後,院內政治情況有了較大的變化。喬木同誌曾一再強調社會科學院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以及“左”的錯誤傾向。他號召社會科學院要成為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忠實的得力的助手。經過幾年來多次有組織的學習,現在全院絕大多數同誌的思想政治情況是好的或比較好的,在政治立場上、政治路線上是同黨中央保持一致的,馬克思主義在社會科學院是占領導地位的。但是我們的工作還有不少缺點和錯誤,有些學科還沒有能夠按照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把重要研究課題承擔起來,個別同誌發表了一些在政治上和中央不一致的言論和文章,造成了不好的影響。由於領導軟弱、紀律鬆弛,近年來在一部分科研人員中,個人主義、無政府主義的傾向有所滋長,學風不正,追求名利等現象相當嚴重,這些今後都需要認真加以克服。

(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方針和任務

中國社會科學院是全國哲學、社會科學(以下都簡稱社會科學)研究的中心。根據憲法和國務院組織法,和中國科學院一樣,中國社會科學院不是國務院的一個組織機構,不擔負政府的管理工作。

關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方針、任務的問題,幾年來曾一再討論過。我們認為它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和社會科學的基本理論,探討和解答當代社會科學的重要課題,總結和普及前人和當代的研究成就,以其成果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當好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助手,並提高我國社會科學的水平。為了完成上述任務,社會科學院既要依靠全院的研究人員和職工,還要加強同全國各社會科學科研機構和學術團體的協作。

哲學、社會科學是一個極其廣闊的研究領域,有著非常不同的情況,決不能用一種狹隘的、簡單化的尺度來對社會科學研究提出要求。為著社會科學本身的發展和繁榮,也為著建設高度物質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的需要,社會科學各門學科,不論是緊密聯係實際的,還是和實際沒有直接聯係的,都應當進行研究,同樣,基本理論要研究,實際問題也要研究。任何一種研究,隻要作出成績,它就是對科學、對社會和對人民的貢獻。加強理論和實際的聯係是一個總的原則,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對所有的學科提出簡單劃一的要求。這是社會科學各學科的客觀性質早已決定了的,也是三十年來的經驗所充分證明了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從建立到現在,一直承擔基本理論研究和實際問題研究的任務。我們認為,那些和實際問題有直接聯係的學科,應當著重研究、探索當代我國和世界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從理論上找出規律,作出解答,這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幾年來我們把主要力量放在實際問題的研究方麵,這是必要的和正確的,今後還應當如此。當然,我們同時還要開展基本理論的研究。社會科學院由於它所處的地位,應當開展基礎性的、綜合性的和提高性的理論研究。但是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一般說來,基本理論的研究也不能脫離實際。基本理論研究中最重要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隻有緊密結合中國實際才有生命,才能發展。我們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研究和經過長期曆史考驗形成為科學理論的毛澤東思想的研究結合起來,這一方麵的研究要大大加強。社會科學院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係統地研究在今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如何運用和發展半個多世紀來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一切積極成果,以符合實際的新的原理和新結論豐富和發展我們黨的理論,保證我們的事業沿著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科學軌道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