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學:以研究和編寫新聞史為主。
七、國際問題研究:要創立中國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的世界經濟學和世界政治學。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如外交鬥爭的動向、國際戰略形勢的變化、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改革,要提出對中央決策有參考價值的意見、預測和對策。在有關我國四個現代化的問題上,如各國政治製度與經濟模式,各國經濟建設與改革及科技發展的經驗等等,要提出具有充分材料的論據和分析,供中央有關機關參考。在理論問題上,如三個世界理論的研究,世界產業結構、社會結構的變化趨勢的預測,國際工人運動和國際共運的動向等都要作出探索。
八、宗教學:馬克思主義宗教學原理的研究;對當代世界有重要影響的各大宗教,如基督教(重點在美國、蘇聯、東歐、梵蒂岡)、伊斯蘭教、佛教等教派的現狀研究;中國無神論曆史的研究和整理道家、少數民族原始宗教以及明清民間秘密宗教等有關資料。
九、史學:加強近代、現代史的研究,並為編寫《清史》進行準備工作。開展有關民族關係、中外關係以及疆域變遷史的研究,正確分析和擺正各民族在中國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駁斥鄰國對邊界問題的歪曲史實的謬論,並完成沙俄侵華史、帝國主義侵華史的研究和編撰工作。開展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研究,繼續探討亞細亞生產方式、中國封建經濟的基本結構和農民戰爭的曆史作用等問題。要力爭完成《中國通史》、《中國史稿》,並為中國近代經濟、中國封建社會經濟、中國政治等專史的研究打好基礎。
世界曆史著重抓巴黎公社的曆史經驗和蘇聯戰時共產主義及新經濟政策的研究;關於近代歐美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產階級建立議會製度的研究;關於亞非拉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類型及特點的研究。
考古學:側重中國舊石器晚期和新石器早期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夏文化的探索和早商文化的考察,安陽殷墟、周文化淵源和周都城以及漢、唐時期長安、洛陽的考古研究以及《中國考古學史》和《殷周金文合集》的編寫工作。
十、文學:研究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係統地編譯國外論述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重要著作。收集、整理毛澤東同誌的文藝論著、他對曆史上和現代一些作家和作品的評論以及研究他的詩詞、散文的資料,著手進行關於毛澤東同誌的文藝思想的研究。繼續進行關於現實主義的、關於人道主義和人性的以及文藝真實性的研究。繼續進行文學史的研究,包括完成十四卷的《中國文學史》和法、美、日文學史的撰寫工作。
十一、語言學:研究現代漢語動詞與句型,《紅樓夢》詞彙,漢語方言分區研究和英漢機器翻譯研究,以及普通話的連音變化與語調、輕重、長短的聲學試驗。
十二、學術情報:研究並確定基礎資料工作的方向、規模和範圍,建立基礎資料的積累、編輯、出版工作,並逐步開展資料傳播與谘詢服務。要逐步弄清當代國外社會科學發展趨勢以及主要學科的發展水平;廣泛搜集國外社會科學領域中的學術發展、文化動態、社會思潮,以及具有較大參考價值的情報資料;繼續進行“馬克思主義流派”、“歐洲共產主義問題”、“社會民主黨問題”、“西方哲學中的數理邏輯”、“西方經濟危機的發展”,以及二次大戰以來國外社會科學發展中各學科間的相互關係、國外對中國的研究等專題研究。
十三、編纂辭書:完成我院各所承擔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共14卷的編寫工作;完成《中國曆史大辭典》、《中國曆史文物圖集》、增訂《現代漢語詞典》、《馬克思主義百科辭書》、《國內外社會科學手冊》、《技術經濟手冊》、《佛教大辭典》、《伊斯蘭教辭典》等辭書的編纂工作;完成《甲骨文合集釋文》、《漢簡》、《吐魯番文書》等重要資料的整理和注釋工作。
現在各研究所正在修訂1982年至1985年的研究計劃,“六五”科研規劃的重點項目估計要到今春才能落實。我們打算在這個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製訂1981年至1990年的研究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