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黨委會
一九八二年一月
附注:幾項統計資料
(一)現有研究所32個,一個獨立的研究室,直屬單位四個,代管單位一個。
原學部時期共有13個研究所,即:文學所、外國文學所、語言所、曆史所、近代史所、世界曆史所、考古所、哲學所、世界宗教所、經濟所、民族所、法學所、世界經濟所。
社會科學院成立後,新建以及轉來的研究所共有19個,即:工業經濟所、農業經濟所、技術經濟所、財貿物資所、基建經濟所(與國家基建委員會雙重領導)、情報所、馬列所、社會學所、青少年所(與團中央合辦)、新聞所(與新華社、人民日報合辦)、政治學所、少數民族文學所、美國所、日本所、西歐所、南亞所(與北大學合辦)、蘇聯東歐所、西亞非州所、拉美所(後三個所由中聯部轉來)。還有一個現代史研究室。
直屬單位四個:研究生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包括《曆史研究》雜誌社)、郭沫若著作編輯委員會。
另有代管單位一個:文字改革委員會。
學部1966年共有工作人員2084人,其中科研人員為1083人,到去年年底,全院總人數為4968人,其中科研人員為2315人,黨員為2186人,都約占總人數的45%,另有業務輔助人員(資料員、圖書管理員等)737人。
1966年學部出版的期刊為24種,現為65種。
1966年以前,學部共出版著作345種,從建院到1980年年底,三年多出版686種。據不完全統計,到1980年年底共發表各種文章6216篇。
(二)三年來派遣出國240批,716人,邀請343批,共1233人;出國參加國際會議82次,參加者154人,在國內召開國際會議4次,參加者214人;四年來和11個國家簽訂了12個學術交流協議。
(三)院領導包括正副院長、正副秘書長和黨委常委,共20人,平均年齡為66.7歲;正副所長、局長154人,60歲以上的共90人,占58.44%。
(四)根據1980年6月全國151所大專院校的統計,共有文科教師四萬多人,其中教授604人,副教授1380人,講師1132人,大都擔負教學工作,專職研究人員不多。在上述151所院校中,已建立社會科學研究機構的有76所,共有研究所80個,研究室256個,專職、兼職研究人員共3800多人。
中央各部委社會科學研究機構的專業研究人員沒有統計。全國28個省市的社會科學院(所)共有科研人員2079人,尚未評定職稱,估計副研以上的研究人員不多。
另據中央組織部今年9月提供數字,全國各級黨校共有理論教員1.7萬多人,各級幹校的教員1.1萬多人,有許多是兼職,從事專業研究工作的極少。
(五)學部原有辦公用房6.6萬平米,交出3.8萬平米,現在人員比學部增加一倍,而辦公用房隻5萬平米,比學部少1.6萬平米。現在全院缺房戶達1815戶(還不包括今年分配的300多名研究生、大學生和全國招考來的人員),其中嚴重缺房戶(指無房和四口人住一間的)為638戶,明年年底以前可分配的住房隻有280套。
(六)全國性學會,各省市社聯的統計材料: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年底社會科學各學科的全國性學會、研究會共189個。全國已有18個省、市成立了社聯,所屬省、市學會和研究會共500個左右。
(七)文科學生所占比例:
據教育部統計,文科學生比重逐年下降:1947年為47.6%,1949年為41.8%,1952年為22.5%,1957年為9.6%,1962年為7.6%,1979年為8.5%(同年理工科占40.8%)。
另據1977年聯合國教科文統計,全世界人口在1000萬以上的49個國家中,文科學生占大學生總數50%以上的有日、法、南、美等國;占40%以上的有13個國家;蘇聯占22%;比重最小的是:埃塞俄比亞、越南、中國。而我國還不及埃、越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