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壯文教育的興起及其展望(2)(2 / 2)

試驗成功的小學教育,長期不予擴大。這一切都給這個新生事物造成了很大的人為障礙,引起壯族群眾和有識之士的強烈不滿。盡管如此,壯文教育是不會枯萎的,它已在壯鄉上地上紮根,重要的是,它有憲法的保證,有民族政策的保證。作為黨和國家基本方針的一部分,它的大前提不可動搖。在組織上,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下有自治區語委作為它的有力的參謀部和執行機關,這就使壯文教育的存在和發展有了保證。現在的問題在於,要從理論上說明民族文字的性質和作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離語言的“天下大同”還很遙遠,盡管各民族在努力學習漢語文,但大多數少數民族是不可能迅速實現漢語轉用的。這裏涉及到語言的性質,它不僅僅是交際工具,而且是民族心理的一部分,民族文化的載體。因此,現階段依然是民族語文的繁榮時期,而不是萎縮期。特別是在信息時代,在普及教育的時代,在提高全民文化素質的時代,民族教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語文則是民族教育的手段和工具。其次,要使壯文教育體係趨於合理。目前,這個體係沿用了傳統的小學、中學、大學這一條龍,在觀念上受學而優則仕的陳舊思想影響,強調正統,以升學率為教育成敗的依據,而忽視了中等技術教育、業餘教育、回歸教育和遠距離教育。傳統一條龍當然應當有,但針對壯文本身尚不完備和壯族地區農業生產依然占絕對優勢的狀況,與種養技術及鄉鎮企業有關的壯文技術教育顯得更為重要。與漢文教育爭培養高層次人才,恰是以弱點去比優勢.第三,目前各方麵都在籲籲,要以立法的形式來保障壯文教育的健康發展。在經費上給它以保障,比一般學校要優厚一些;在師資上除了加緊通過本科、大專來培養,應從其他學校抽調一批水平較高的教員來充實;在升學考試上,按國家規定,享有和國內其他文字同等的權利;在就業機會上,它也必須享有平等權利,這是壯文教育成功的重要一環。以上這些方麵,沒有法製的保障是難以實現的。第四,大力發展壯文技術教育,培養農、林、牧、副、漁及相應的鄉鎮企業技術人才,為壯族地區脫貧致富服務,為四化建設服務。這是壯文教育的方向,也是它的優勢,更是它成功的關鍵。推行一種文字,要有很大的投資。如果在較近的時間內見不到經濟效益,如果它不能盡快滿足農民致富的需要,它一定會萎縮,以它為工具的教育體係就無法站住腳,無法發展,從而嚴重影響壯族地區的經濟建設。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壯文教育的方向問題,是它的生命所在。第五,正確理解和處理漢文教育與壯文教育的關係。兩種教育各有功能,難以互相替代,不可偏廢。漢文教育在壯族地區曆史悠久,師資較為雄厚,資料豐富,體係龐大,又有群眾基礎,它在發展高科技、培養中高級人才及國家幹部方麵,有絕對優勢。大力加以充實發展,對壯族的振興十分重要,不可放鬆。但它在普及種養科技、提高勞動群眾文化素質、發展民族文化方麵功能受阻,無能為力,這些領域和層次,則是壯文教育的優勢。兩種文字的教育有不同的功能,在不同的層次各有優勢,正好可以取長補短,填補真空,對壯族都很重要。

注釋:

①黎尉:《安南誌略》。②《南越叢錄》引《粵記》。③《廣東通誌》卷40。④《新唐書》卷168《柳宗元傳》。⑤《壯文推行簡報》1981年11月號。⑥《中國少數民族人口研究》。⑦廣西區語委:《推行使用壯文情況彙報》。⑧廣西區語委業務處:《壯族地區壯文試點教學體會》(內部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