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代江統認為杜康不是造酒的始祖。他在《酒誥》中說:“酒之所興,肇之上皇,成於帝女。”他認為酒的起源更早,始於比杜康早1000年的黃帝,即在距今5000多年前就發明了釀酒法。江統在《酒誥》中還說:“一日杜康,有飯不盡,委以空桑,鬱積成味,文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焉。”他指出了杜康對“飯變酒”這一原始製酒工藝的重大發現,並進行改革,開始將生糧蒸熟後釀酒。西漢《戰國策》中也載“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酣之”。他們都認為:儀狄、杜康是技藝高超的酒師,而不是酒的發明者。
事實上,最初的酒,人們叫它“猿酒”,古代山林果實盈野,猿猴采食野果為生。夏秋季節,碩果累累,它們將吃剩的果實、果皮隨便仍在岩石縫中。這些果實、果皮腐爛時,果皮上的野生酵母菌,使果實中的糖分自然發酵,變成酒漿。這就是天然形成的果子酒。對此《清稗類鈔·粵西偶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述:“平樂等府山中,猿猴極多,善采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其酒多至數石,飲之香美異常,曰猿猴酒。”
自從我們的祖先發現了這個神鬼同喜的杯中物,它就從祭祀活動,用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從臘八節到春節、重陽節,每逢佳節倍思飲。再到迎親婚禮,慶生悲死,酒皆成了不可或缺的東西,而現代社會的慶祝活動、商業慶典儀式,到各式各樣的酒宴聚會,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禮。人們再也不敢想像,沒有酒生活將是個什麼樣子。
酒經
社會是個大熔爐。在今天這個時代,由於人類生活質量的普遍改善,社會觀念的進步,什麼是一個人的社會等級標誌,這一問題已經不那麼容易回答了。它常常不是你的職業,不是你的住宅,不是你的餐桌上有多少菜肴,也不是你能掙多少錢或者擁有多少財產,而是一係列細微的、一個人在自覺不自覺中所呈現出來的行為特征的混合。正是這一切構成了你在這個世界上屬於那一群人,這似乎也是一種等級定位。以喝酒為例,在廣告媒介大力宣揚國際潮流的時代,喝酒也講時尚,即所謂的國際性飲料酒。首先引導這個時尚的當屬現代企業中的高級白領。尤其是那些從事IT行業的高薪白領。他們理所當然的比其他的人群,“最據現代意識和國際意識”。他們打著“點擊財富”的旗號,感覺中麵對的自然不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人,而是“錢途”無限的網絡世界,簡單地講,就是“整個世界”,當然這個“整個世界”之前還當加上“未來”二字。
所以,在他們喝酒時,當然首先想到了葡萄酒及啤酒這兩種稱得上是國際性的飲料酒。這是在全球範圍內的很多國家乃至幾乎所有的國家和地區流行的飲料酒。其國際性的組織為國際葡萄及葡萄酒組織(OLV)及歐洲啤酒協會(FBC)。其中因為還包括香檳酒及白蘭地可謂葡萄酒的再發酵及再加工酒,就廣義而言,也當屬葡萄酒類。威士忌也應屬國際性飲料酒,在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地區出售,並為當地不少消費者所喜愛。近兩年在北京、上海兩地的日本料理店日本的清酒也漸漸流行開來。這也許是因為中國離日本近、北京和上海去日本留學打工的人多,而且日本也一直想使本國的清酒成為世界性飲料酒,在國內不斷地進行清酒的研究及開發新產品,還在像美國、巴西等國建起了清酒廠。總之,與對外界勾通廣,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白領階層,尤其是IT行業的人士,喜歡在彌漫著外國情調的酒巴裏,或獨自一人坐在電腦前,一邊敲著鍵盤一邊享受著他們的“國際性的飲料酒”,已成為時尚。
當然,那些暴發戶,首先富裕起來的百萬富翁,也不會忘記如何標榜自己的地位,為自己的身份象征找一個更響亮更高貴的標簽。以此作考慮,在飲酒上那當然首推世界名酒,那些品牌聽起來都是響亮的,什麼人頭馬一開好運自然來,世界名飲馬嗲妮。最具世界聲譽的名酒,還是法國的幹邑白蘭地,英國的威士忌。中國產的能稱得上是世界名酒的也隻有茅台酒。以上三種可稱為世界蒸餾酒中的三大名酒。無疑各種名酒在全世界人群中,不管是飲用者或非飲用者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酒本身的原料,生產技術,產品質量,風味特點,銷售市場及其銷售量,均是客觀存在的。據說法國的香檳酒及幹邑白蘭地,其生產及產品地位,是受到本國酒法,及至某些國際酒法保護的,足見其質量的可靠性及聲譽的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