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細細體味,確是如此,深感飲酒萬不可過量。
來日吃蒸餅
黃庭堅江西修水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他能詞善書,思維敏捷,據說蘇東坡曾出一上聯考他:“鬆下圍棋,鬆子每隨棋子落。”黃庭堅聽後略一思索,便隨口對出:“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他在藝術上講究修辭。用之深刻,開創了“江西詩派”,是“蘇門四學士”之一。黃庭堅和後來官居相位的劉摯,曾同在史館修史,中午常在史館用膳。每當廚師向他們預訂第二天的膳食菜譜時,黃庭堅是南方人,講究美食,常要點一些珍肴佳味。而劉摯是北方人,不太講究吃喝,總是隨口說一句:“來日吃蒸餅。”
有一次黃庭堅和劉摯等人吃酒行令,要以四字拚合成一字。
一客行令說:“戊丁成皿盛。”
“成”,小篆從“丁”從“戊”。戊、丁為成,成、皿為盛。
另一個客人行令說:“白王珀石碧。”
第三個客人行令說:“裏予野土墅。”
黃庭堅行令說:“禾女委鬼魏。”
輪到劉摯行令了,黃庭堅不等劉摯開口,便搶著說:“您老兄的酒令還是下官代行吧。”
於是黃庭堅清了清嗓子,模仿劉摯的北方口音說:“來力敕正整。”
來力是敕的俗寫,由於是用劉摯的家鄉話讀,聽起來和“來日吃蒸餅”同聲,一時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蝴蝶紛紛過短牆
蘇東坡在翰林院供職時,有一次宴請眾翰林,文人相聚,自有一番雅趣,蘇東坡說:“諸位賞光,不勝榮幸。今日行令,換個新穎別致的,每念四句,第一句須三個字,且首字和末字要意思相反,第二句引用一句詩對第一句進行解釋。第三句是第一句的回文,第四句再對第三句進行解釋。諸位以為何如?”
眾翰林喧嚷說:“往日你蘇大胡子隻吃人家的,怪道今日大方,原來你生著一副九曲回腸,想出餿點子來難為我們。不過,客隨主便,既已赴宴,身不由己,隻是苦也,誰叫我等好吃呢?”說著,眾人哈哈一笑。
蘇東坡首先說:
“閑似忙,蝴蝶紛紛過短牆。忙似閑,白鷺饑時立小灘。”
蝴蝶整天翩翩飛舞,看上去十分幽閑;而白鷺佇立淺灘時,看上去悠哉遊哉,其實白鷺是寓忙於閑,是在靜靜地、極有耐心地等待著食物——小魚蝦的出現呢,真可謂體察入微!蘇東坡剛一說完,諸翰林就禁不住齊聲稱妙叫絕。
接著一個翰林說:
“來似去,潮翻巨浪還西注。去似來,躍馬翻身射箭回。”
眾人評議尚可。
第三個翰林接著說:
“動似靜,萬頃碧潭澄寶鏡。靜似動,長橋影逐酒旗送。”
萬頃碧潭看上去靜靜的平滑如鏡,其實一刻也沒有停止波動,僅僅是動似靜而已。長橋是靜止的,投射到水中的影子當然也是靜止的,但由於疊加上拂動的酒旗的影子,長橋的影子也仿佛動起來了。對此,眾翰林也頗欣賞。
又一個翰林說:
“難似易,百尺竿頭呈巧藝。易似難,執手臨歧話別間。”
在百尺竿頭上表演各種巧妙的技藝,當然是很困難的,然而由於表演者的精湛技藝,駕輕就熟,看上去就好像是件很容易的事。歧路分別,好像是件易事,然而愁腸別緒,“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卻是難以割舍,難怪唐代詩人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詩中,特別提出“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以此共勉呢。
再一個翰林說:
“悲似樂,送葬之家喧鼓樂。樂似悲,嫁女這家日日啼。”
第六個翰林接著說:
“貧似富,梢水滿船金玉渡。富似貧,石崇穿得蔽衣行。”
石崇是晉代的大富豪,居然穿起破衣服來,豈不是富似貧?
第七個翰林說:
“重似輕,萬斛雲帆一霎經。輕似重,柳絮紛紛鋪畫棟。”
最後一個翰林捱也捱不過了,想了想,說:
“有似無,富兒甜借假躊躕。無似有,騙子裝腔誇大口。”
諸翰林們一麵飲酒行令,一麵品評嘻笑,直吃得一個個興闌方歸。
王安石的禽言令
王安石是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和文學家。他雖居宰相之職,日理萬機,政事繁忙,但業餘生活卻是豐富多彩的。
有一次王安石和客人們在一起喝酒,花廳四圍古樹參天,各種鳥兒的叫聲啾啾唧唧,十分好聽。王安石忽然心血來潮,對客人們說:“百鳥和鳴,悅耳舒心,真天籟也。吾等何不以《四書》中成句作禽言令,以效口技之戲乎?”於是率先學燕語呢喃狀: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出於《論語·為政》。王安石在這裏引用此句,純碎是為了模擬燕子的叫聲。此句若快速而較含混的讀來,嘰嘰唧唧,卻也非學神似呢。
座中史學家劉分攵,是個極詼諧、機敏、風趣的人物,他胸有成竹地問王安石:“尋章摘字可以嗎?”王安石回答說:“可以。於是劉分攵不假思索,迅即學鵓鴣叫:
“觚不觚,觚;觚不觚,觚。”
客人們看著劉分攵將手圈成喇叭狀,拖曳著腔調的精彩的口技表演,不覺都鼓起掌來,大笑不已。
“觚不觚,觚哉”,出自《論語·雍也》,觚,音(gü),是一種古代盛酒的器皿。劉分攵出於擬聲的需要,摘出“觚哉”中的“觚”字。紫燕鳴音急促,鵓鴣叫聲舒徐,王安石和劉分攵的禽言令異曲同工,別有情趣。
落地無聲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