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偕同他的兩個高足弟子秦觀和晁補之遊玩古刹金山寺,方丈佛印盛情款待,留飲般若湯(即酒)。席上行令,起首要舉一落地無聲之物,中間要用兩個人名貫串,最後再以兩句詩收尾。
東坡首先說:
“雪花落地無聲。抬頭見白起、白起問廉頗:‘如何愛養鵝?’廉頗曰:‘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白起為戰國時秦國大將,廉頗即為戰國時趙國的將領。白起由雪花引起,會意為“白”雪紛紛揚“起”,語帶雙關。頗與鵝押韻,采用興的手法引出白鵝。
晁補之說:
“筆花落地無聲。抬頭見管仲,管仲問鮑叔:‘如何愛種竹?’鮑叔曰:‘隻需兩之竿,清風自然足。’”
管仲,春秋時齊國上卿。鮑叔,即鮑叔牙,他幼時和管仲是好朋友,管仲家貧母老,他常給周濟,故兩人結成莫逆之交。鮑叔牙輔佐的小白被立為齊君後,欲拜他為上卿,他讓賢,轉薦管仲。管仲感動地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管鮑之交遂成為後世美談。
筆花源一李白的傳說,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筆的代稱為管或管城子,由筆花引出管仲,仲諧音種,“管”不“種”花,筆上焉得生花?妙語雙關。話又說回來,筆花本是莫須有之物,落地焉能有聲?叔與竹押韻,以鮑叔起興,引起種竹。
秦觀說:
“蛀悄落地無聲。抬頭見孔子,孔子問顏回:‘如何愛種梅?’顏回曰:‘前村風雪裏,昨夜一枝開。’”
孔子,春秋末年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顏回,孔子的得意門生。蛀屑是東西被蟲蛀後產生的細微塵屑,落地自然是無聲的。又,孔子為雙關語,別解作洞。既有蛀屑掉落,其原處必留有一凹穴,故言抬頭見孔子。回與梅押韻,由回起興,引出種梅。
佛印最後說:
“天花落地無聲。抬頭見寶光,寶光問維摩:‘僧行近如何?’維摩曰:‘對客頭如敝龜,逢齋項似鵝。’”
寶光、維摩皆佛名,天花不是雪花。又,寶光為雙關語。摩、鵝押韻,由維摩引出鵝。佛印借酒令打趣蘇東坡等三人,請別人客時,表現得小氣。到我這兒來吃齋飯,卻像鵝一樣,把頸項伸得老長,大吃大喝,飽啖一番。
且存方寸地
南宋末,權臣賈似道在花廳宴請右丞相馬廷鸞和左丞相江萬裏。賈似道出令,要以一物引出一首曲名,繼而引出兩名古詩諺語。
賈似道得意洋洋,首先說:
“我有一局棋,寄與洞中仙。洞中仙不受,雲: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洞中仙》,曲名。賈似道以洞中仙自比,充分表現出他的狂妄自大。賈似道自小就是一個不務正業的浪蕩子,吃喝玩樂,無所不為。後來,他的姐姐受寵於宋理宗,因緣做了大官。賈似道掌權以後,排斥異己,結黨營私,一時權勢顯赫。
右丞相馬廷鸞接著說:
“我有一漁竿,寄與漁家傲。漁家傲不受,雲:夜靜水寒漁不餌,滿船空載月明歸。”
《漁家傲》,曲名,從“漁家傲不受”表達出馬廷鸞潔身自好,不肯趨炎附勢的品節。即“夜靜水寒漁不餌”,又何能以利誘之呢?“道不行,乘桴浮於海”,還是“滿船空載月明歸”吧。後來,馬廷鸞終因賈似道的猜忌而被罷官,歸鄉後,自號玩芳病叟。
左丞相江萬裏說話心直口快,不留情麵:
“我有一犁鋤,寄與使牛子。使牛子不受,雲:且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使牛子》,曲名。民以食為天,當以農為本,豈可侵民良田,毀民衣食?江萬裏的這個酒令不僅是“我與人民鼓與呼”,且更是對賈似道等貪官汙吏的指責。賈似道身居要位當國家處於異族侵略的危難之際,不思圖強複國,卻整日和群小鬥蟋蟀、玩寶物,沉溺於聲色狗馬的荒淫生活之中。開慶元年(1259年),忽必烈攻打鄂州(今武漢),朝廷派他率領軍隊救援,他卻私下割地賠款,賣國求和。又利用權勢,強行“公田法”,假公濟私,用賤價搜括民田。“且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不啻是刺向賈似道的一把匕首。
江萬裏曾為自家後花園的一個亭子題額,名“止水”。後來,元兵來了,他看到複國無望,遂投水死節。
字謎令
元朝的達魯花赤八刺脫國公,為人爽直,談吐風趣。有一次宴會,席間幺五喝六,劃拳賭酒,十分熱鬧。達魯花赤八刺脫國公站起來建議說:“今宵清風明月,桂子飄香,當靜中覓趣才是,如任便喧鬧,豈不有負此美景良辰?何若行猜謎令以助雅興,諸位以為何如?”眾人齊聲喝好,於是達魯花赤八刺脫國公說了兩則字謎酒令:
“一字有四個口字,一個十字;一字有四個十字,一個口字。”
大家停下杯箸,想了許久,也沒有一個人能夠猜出來,隻好各自飲罰酒一盅。
最後,達魯花赤八刺脫國公說出謎底就是“圖、畢”二字,大家都讚歎這兩個字謎又巧又絕,好在成雙,有珠聯壁合之妙。
添卜成卦
方逢時和卜大同都是明朝嘉靖進士,後來均有軍功,方逢時任兵部尚書,卜大同則為福建巡海副使,著有《備倭記》。他倆早年曾有一件酒令趣事,卜大同聞方逢時很有口才,便與一個朋友商議,預先擬好一個酒令,邀方逢時赴宴,準備看他的洋相。席間,卜大同說:“今日行一令,不能從者,罰三巨觥。”接著,指著席上的湯菜,首先行令說:
“兩火為炎,此非鹽醬之鹽。即非鹽醬之鹽,如何添水便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