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由於心髒冠狀動脈的一部分阻塞,引起血液滯留,使得血管前端的心肌變質壞死。因此,此種疾病會導致心髒運作功能低下、脈搏不整,甚至死亡。
其原因雖大多由於冠狀動脈硬化,但有時也會因栓塞而使冠狀動脈阻塞。
胸口及胸骨下方開始產生強烈擠壓般的劇痛,疼痛會放射性地蔓延至脊背、手臂。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相比,所持續的時間長達30分鍾以上,並且會長時間持續。
病情嚴重時,還會有顫抖、臉色蒼白、出冷汗、脈搏微弱、呼吸困難、臉色發青的症狀。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
加強院前自救、助救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前提。急救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1患者就地平臥,或保持半坐位,以最舒服的體位為宜。搬運病人應使用擔架保持平抬狀態,切勿用背、抱等方式隨意搬動病人。
2立刻撥打“120”。
3立即給病人口含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等,有條件者應吸氧並觀察病人脈搏情況。
辨認心絞痛
部位心絞痛主要在胸骨體上段或中段之後,有時橫貫前胸,或放射至左肩、左臂內側、無名指和小指,及頸、咽、下頜。某些發作部位不穩定的疼痛,一般都不是心絞痛。
疼痛性質發作時,病人往往不自覺地停止正在進行的活動,直到症狀緩解為止。心絞痛不像針刺或刀紮那樣尖銳,表現為壓迫、發悶或緊縮感,也可有灼燒感。
誘因多發生在勞力或激動時,不會發生在勞累之後。飽食、寒冷、吸煙、心動過速、休克等也可誘發心絞痛。
時間心絞痛的持續時間一般不長,疼痛出現後常逐步加重,3~5分鍾內漸消失,停止誘發活動後疼痛一般緩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疼痛幾分鍾內得到緩解。
腦血管疾病
腦血管疾病是指各種病因導致腦血管損害而引起的腦組織病變。急性發病並迅速出現腦功能障礙的腦血管疾病稱為急性腦血管病,也稱腦血管意外、腦中風或腦卒中,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和再發率高的特點,是中老年人常見多發病。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因不同的地區、民族、生活習慣等而不同,在我國腦血管疾病發病率為110~200/10萬,患病率394~719/10萬,死亡率116~142/10萬,在性別方麵,男女發病率的比例為13~17∶1;在年齡方麵,由於年齡是腦動脈硬化的一種不可幹預性危險因素,因此,〖JP2〗隨年齡的增長,腦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性更大,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還與環境因素、氣候因素、飲食習慣等有密切關係,它的危險因素分為可幹預性危險因素和不可幹預性危險因素。可幹預性危險因素是指可以控製或治療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心髒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頸動脈狹窄、腦血管疾病史、吸煙、酗酒。不可幹預性危險因素係指不能控製和治療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遺傳、種族。
腦出血
腦出血是由於腦血管破裂,血液溢出至腦中。高血壓及動脈硬化是其主要原因。糖尿病及鹽分攝取過多者也要注意。
突然的麻痹、頭痛、意識昏迷是其主要症狀。昏睡而至死亡的病例也不少。即使救治成功,大多數患者也會有半身麻痹及語言障礙等後遺症。但是最近由於診斷及治療技術的進步,不但救治成功的例子增加,其後遺症也可行功能鍛煉減至最低。
蛛網膜下腔出血
所謂蛛網膜下腔出血是出血進入介於環繞腦及脊髓膜的空隙間。原因是由於腦動脈瘤因血壓上升而破裂,也可能是因為血管異常的腦動靜脈畸形而引起。其特征為不論多大年齡都可能會發生。
突發的劇烈頭痛、嘔吐、氣喘,隨後脖子後頸肌肉變硬,並常有意識昏迷的情形。
通常不會導致手腳麻痹,且大多能以腦外科手術治愈。
腦梗死
所謂腦梗死是因腦血管阻塞、血流停止而產生的,又可分為腦血栓和腦栓塞兩種。
腦血栓腦血管因動脈硬化而狹窄,產生血栓(血液凝結),血流停止,而導致血管前端腦組織功能障礙。
相較於腦出血和腦栓塞的症狀,腦血栓緩和得多,症狀開始大多為講話不清楚、手腳不聽使喚。經過數小時至1~2天,語言障礙、手腳麻痹等情形愈發明顯。此種疾病與血壓的高低沒有關係。
腦栓塞病因在腦以外的地方,主要是由於心髒病,使得附著於心瓣膜上的血栓剝落,隨著血液運送至腦部,導致腦動脈阻塞而引起腦栓塞,使得其前端腦組織障礙。同時容易並發心髒瓣膜病、心房悸動等。突然發病,導致半身麻痹及語言障礙。最初有輕微的意識障礙,但有時也會愈來愈嚴重。
高血壓性腦病
高血壓一旦嚴重,會導致顱內高壓而出現頭痛、嘔吐、手腳痙攣等症狀,這就是高血壓性腦病。
有時眼睛看不見東西,但隻是暫時性的症狀,幾乎馬上就會消失。然而這可能是腦出血或腦梗死發作的前兆,要注意。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腦動脈因動脈硬化而狹窄,以致腦內血液供給暫時性的減少,引起口齒不清、手腳不聽使喚、全身無力、頭暈眼花等症狀,此稱為暫時性腦缺血發作。
症狀可能短至數分鍾,長至24小時即可恢複,此為其特征。此大多為腦血栓的先兆,需至醫院診療。
腦溢血時急救措施
這是由於血壓突然升高,致使腦內微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出血為腦溢血。腦溢血是老年人的多發病。發生腦溢血後,救護者應進行以下緊急救護:
讓患者平臥位,避免震動而加重病情。可將其頭偏向一側,以防血液、嘔吐物吸入氣管,保持患者氣管通暢。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天冷時注意保暖,天熱時注意降溫;迅速鬆解患者衣領和腰帶,因血管在遇冷時收縮,可減少出血量,用冷毛巾覆蓋患者頭部。
送往醫院的途中,車輛應盡量平穩行駛,以減少顛簸震動;此時應將患者頭部稍稍抬高,並隨時注意病情變化。
高血壓與動脈硬化
與腦血管障礙及缺血性心髒疾病關係密切的是高血壓與動脈硬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會逐漸老化;而高血壓與動脈硬化則會加速此自然老化現象。
血壓上升會加速動脈硬化的症狀;動脈硬化嚴重會導致血壓上升,故高血壓與動脈硬化相互間有很密切的關係。
高血壓
由於高齡化及動脈硬化使得血管失去彈性,血流不順。結果,引起身體末梢血管的抵抗力加強,導致血壓上升。此稱作本態性高血壓。
頭暈眼花、頭痛、肩膀僵硬,甚至伴隨有臉湧紅潮、氣喘等症狀。
動脈硬化
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血液中的膽固醇及甘油三酯過多,並附著、滲入動脈內壁而引起的。
所謂動脈硬化是由於脂肪堆積而使得血管壁變厚,失去彈性,且因為內腔狹窄、血流困難而引起的疾病。
動物性脂肪攝取過多、吸煙、壓力大、運動不足等是其發病誘因。
單單動脈硬化是不會有任何症狀發生的。但若引起全身的血流障礙,如動脈硬化性疾病中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心肌梗死、腦出血、腦血栓、下肢動脈栓塞等,即會產生各種症狀。
什麼是血脂
血液中的脂肪類物質,統稱為血脂。血漿中的脂類包括膽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遊離脂肪酸等,它們在血液中是與不同的蛋白質結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大部分膽固醇是人體自身合成的,少部分是從飲食中獲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