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玄奘是唐僧嗎(2)(2 / 2)

正是基於對以上史料分析,因此才有人推測玄奘法師的遺骸有可能至今仍然完整地保存在興教寺的墓塔內。

·相關鏈接

1.關於一代高僧玄奘的頂骨或遺骸是否曾被遷葬,2003年年底,陝西省考古、曆史、文物、宗教等方麵的學者經研討後一致認為:玄奘遺骨至今仍在興教寺中。

2.三藏指經藏、律藏、論藏三者,是對佛教典籍的總稱。在漢地佛教裏,有時也把精通三藏的法師和從事譯經的大德稱為三藏聖師、三藏比丘,簡稱三藏,這也正是玄奘也被稱為三藏法師的原因。

17.拉薩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位於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西北郊區約兩千米處的一座小山上,在當地信仰藏傳佛教的人民心中,這座小山猶如觀音菩薩居住的普陀山,因而用藏語稱此為“布達拉”,意思就是普陀,山上的宮殿就叫做“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建於公元7世紀,千百年過去,人們不禁要問:布達拉宮是為女人而建的嗎?如果是,那個幸福的女人是誰?

布達拉宮現為西藏喇嘛的行宮,那麼,它為什麼稱“宮”而不稱“寺”呢?

布達拉宮的主體建築白宮、紅宮和日光殿分別是做什麼的呢?

布達拉宮內共有八座靈塔,但曆史上應有九位達賴執掌過西藏佛教的大權,缺少的是誰的靈塔呢?為什麼不見這位達賴?

·布達拉宮是為女人而建的嗎

很多人都知道拉薩有一座布達拉宮,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偉的宮殿,傳說這座輝煌的宮殿緣起於公元7世紀,當時西藏的吐蕃王鬆讚幹布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別在紅山之上修建了九層樓宮殿,取名布達拉宮。

史料記載,617年,吐蕃第三十二代讚普鬆讚幹布誕生。據說這位讚普生下來就有很多殊異的地方:他的頭上生就一個阿彌陀佛,因此有人稱他“雙頭王”。雙頭王生下來就會說話,他對父王和母後說:“我可為一切生靈之主,將高興地坐在讚普的寶座上。”鬆讚幹布自幼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著一身高超的武藝,在他的父親被叛離的族人毒死後,年幼的鬆讚幹布繼承了王位,逐漸兼並西藏地區諸部,定都拉薩,發展生產,創造了自己的文字,製定法律,設立官製軍製,建立了強大的吐蕃奴隸製政權。

在進攻唐朝遭到失敗以後,鬆讚幹布明智地采取與唐朝和親的政策,先後兩次派人向唐太宗求親。據說代替鬆讚幹布入唐求親的是能言善辯、聰明機智的大相祿東讚。當時入唐求親的周邊民族政權的首腦非常多,唐太宗曾經出了四道難題來考驗求親使者的才幹和智慧。

第一道題是,唐太宗讓人從禦花園裏找來十根木頭,兩頭一樣粗細,讓使臣區分哪頭是根部,哪頭是尾部。使者們麵麵相覷,聰明的祿東讚將木頭放入水中,因為樹木根部密度大,所以向水裏傾斜,於是他就分出了木頭的根和尾。

唐太宗又出了第二道題,他拿出一塊玉,玉中間有一個轉了九道彎貫穿整塊玉的細孔,讓使臣們將細線從孔的這頭穿到那頭。使臣們都眯著眼捏著線往孔裏插線,隻有祿東讚很特別,他在孔的一頭塗上蜂蜜,又將細線拴到螞蟻的腰上,然後把螞蟻放在孔的另一頭,螞蟻聞到蜂蜜的氣味開始向孔裏爬,不一會兒螞蟻把細線帶到了孔的那一頭,祿東讚就輕而易舉地解決了第二題。

唐太宗的第三道題是,讓一百匹母馬和一百匹馬駒混在一起,區分哪匹馬駒是哪匹母馬生的。使臣們想了很多辦法,有的按顏色分,有的按長相分,都不對。祿東讚將母馬和馬駒分開關起來,不讓馬駒吃草料,隔了一夜,讓母馬一匹一匹依次跑出來,馬駒一看自己的媽媽出來了,忙跑上去吃奶,不一會兒,全分出來了。

唐太宗一看祿東讚都答對了,又加出一道題,就是使臣必須在五百名用麵紗蒙頭的宮女中挑出文成公主。祿東讚通過打聽,了解到文成公主喜歡用一種獨特的香,蜜蜂很喜歡這種香味。辨認公主那天,祿東讚偷偷地帶了一些蜜蜂在身邊,他將蜜蜂一放,蜜蜂便飛向有獨特香味的文成公主。祿東讚又一次贏了。唐太宗心想,吐蕃大臣都如此聰明,能用這樣大臣的國王肯定也很英明,於是將文成公主許配給鬆讚幹布。

641年,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鬆讚幹布非常高興。據說為了慶祝這一重大盛典,他特意“別造宮室,以居公主”,這“宮室”也就是最初的布達拉宮。此時的布達拉宮主要是供藏王和王妃居住,它更像一座宮殿和城堡,而不是一座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