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布達拉宮為何稱宮不稱寺(2)(1 / 3)

倉央嘉措所處的時代,正是清朝初期,中央對西藏的管理還沒有規範化,西藏上層權力的鬥爭非常激烈,正是西藏曆史上風雲變幻的多事之秋。1682年,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圓寂,掌握實權的第巴·桑傑嘉措秘不發喪,暗中派人尋訪五世達賴轉世靈童。康熙三十六(1697年)九月,五世班禪羅桑益喜在浪卡子為倉央嘉措授戒,取法名為“洛桑仁青倉央嘉措”,簡稱“倉央嘉措”,十月迎至布達拉宮坐床,是為六世達賴喇嘛。他本是山野裏的放羊娃,日複一日地陪伴著青燈古佛的生活,使他孤寂得想發瘋。於是,他冒大不韙,懷揣布達拉宮偏門的鑰匙,每當夜幕籠罩時便偷偷喬裝出宮,化名“宕桑旺波”前往八廓街跟民女幽會。他飲酒高歌,風流倜儻,出口成章,但當朝陽即將把第一縷霞光投向布達拉宮的紅牆時,他便匆匆趕回那神的殿堂。他厭惡窒息人美好情感的宮殿,他追求純潔真摯的愛情,他寫下了大量優美的情歌。人們說他的詩歌像山間泉水一樣清新甘美,像草原格桑花一樣豔麗多彩,因此深受藏族人民喜愛。

對於倉央嘉措的“不軌行為”,當時西藏上層人士有所察覺。傳說在一個風雪初霽的清晨,布達拉宮的門衛發現雪地上有一串腳印直通倉央嘉措的房間,於是,倉央嘉措私會情人的秘密終於被發現了。他這種行為觸犯了宗教律條,加之當權者之間的矛盾異常尖銳,故不久,作為替罪羊的倉央嘉措被解送北京。1706年,這位天才詩人病死在青海湖畔,時年23歲。一顆光彩奪目的星星,隕落在中世紀的黑暗裏。但另據一些史料記載:倉央嘉措並沒有死,而是從青海遁逃後雲遊各地,64歲時圓寂於蒙古阿拉善。由於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離經叛道,所以他沒有像其他達賴喇嘛一樣安息在布達拉宮的靈塔內。

·需要20年曆數的巨大寶庫

布達拉宮是曆代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是原來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基於其特殊的地位,有人說它是一座藝術寶庫,有人說它更像一座曆史博物館。

首先來看,宮中保存著明清兩代皇帝封賜西藏官員的封誥、印鑒金冊,這本身就是曆史的記載,是西藏屬於祖國大家庭中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最有力的見證。另外,布達拉宮裏麵還存有大量的玉冊、工藝品、經文、醫學、曆史、文學書籍以及各類佛像、唐卡、法器等大量珍貴文物。

壁畫是布達拉宮建築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壁畫數量之多,達到令人吃驚的程度。據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所著自傳中說:“布達拉宮的壁畫係1648年開始,集中了全藏較好的畫家66位,經十餘年才繪製完成。”壁畫的主要內容是曆史故事、神話傳說、佛像仙人、動物花草。壁畫中,最為著名的有釋迦牟尼佛本生圖、固始汗與第巴桑傑圖、五世達賴進京覲見圖、拉薩小昭寺賽寶圖、文成公主進藏圖、七世紀布達拉宮規模圖、五世達賴生平事跡圖等。這些壁畫色彩豔麗,線條流暢,和諧美觀,引人入勝。壁畫是西藏藝術寶庫中的瑰寶,既是藝術品又是曆史的記載。

例如從東大殿壁畫上當時唐朝國都長安的示意圖,就可以看到唐太宗如何在周圍各少數民族同時派使者入朝請婚的情況下,四次提出難題,考各藩來使,而吐蕃使者祿東讚連破四題,取勝奪冠,最終請得文成公主進藏的曆史。710年,繼文成公主進藏以後,又有一個唐朝公主——金城公主進藏,她的事跡也在布達拉宮壁畫中得到反映。措木欽廈的東麵牆壁上,便繪有金城公主進藏的故事。殿內還有一組壁畫是根據“猴子變人”的故事畫成的,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獼猴與石妖結為夫婦,生下6個猴兒,在果樹林中生活,3年後繁衍至數百個。這時,樹林中果子愈來愈少,眾猴的食物成問題。於是獼猴遵從菩薩的命令,取得天生五穀種子,撒向大地,遍地都長滿穀物。眾猴子因得到充足的食物,毛慢慢變短,尾巴漸漸縮小,說人語言,逐漸變成人,這就是雪城上最早的居民。這實際上是西藏人們對人類起源及自身曆史的探索。

布達拉宮文物異常豐瀚,價值無量,這些文物是西藏曆史、文化發展的濃縮,也是各民族友好交往的曆史見證。比如在宮內珍藏著一幅明成祖朱棣的畫像,高360厘米,寬187厘米,四周裱鑲綾框三匝,分紅、藍、黃三色,天頭75厘米,地腳17厘米,畫有花瓣式的團龍花紋。下端有長204厘米的木軸,軸頭為青玉,刻有雲龍紋,極為精致。明成祖像身著黃龍袍,腰係紅色禦帶,頭戴黃冠,濃眉黑須,端坐龍椅。畫像上的禦座鑲嵌玉石琺琅,靠背和扶手均為龍首,嘴裏含彩飾,十分華麗。這是西藏在明朝的時候屬於祖國大家庭一員的曆史見證。宮中收藏的《天體運行圖》上的每個行星分別畫有象征十二天宮的動物圖形,均按各自的軌道有規律地運行,這是研究古代天文曆算的重要文物。布達拉宮還保存著一部分每頁以黃金、白銀、珊瑚、錫、紅銅、白螺、鬆耳石、珍珠八種珍寶在黑亮的硬紙上手書而成的《丹珠爾》,堪稱稀世之寶。據有關專家統計,要對布達拉宮的文物清點完畢,估計需要20年的時間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