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本身就是曆史的見證,比如曲結竹普佛堂,這座7世紀的建築是布達拉宮內最古老的建築之一,據史書記載,當年鬆讚幹布曾在這裏靜坐修法,從而又稱“法王洞”。現在,岩洞之內尚有爐灶和銅鍋,據說是鬆讚幹布的遺物。裏麵保存著鬆讚幹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的塑像,鬆讚幹布雙目前視,炯炯有神,上唇兩撇八字胡,下頜二縷短須,身著長衫,腰束寬帶,瀟灑英武,顯出一代英主的氣概;文成公主居右,雙目平視,和藹慈祥,兩頰豐滿,端莊大方;赤尊公主居左,端坐凝視,眼略陷,鼻稍隆,有明顯的尼泊爾人特征。此外,還有大臣祿東讚、吞彌·桑布紮的塑像,古樸生動,是吐蕃時期的藝術珍品。
由於布達拉宮的文物繁多,而且布達拉宮內的一草一木都是曆史的記載,因此它既是一座文物寶庫,又是一座曆史博物館。
·相關鏈接
1.拉薩地區由於海拔高,年平均空氣中含氧量僅占平原地區含氧量的64.30%,氣象專家建議:西藏秋天空氣中含氧量最高,秋季是到西藏旅遊的最佳季節。
2.目前去拉薩旅遊,主要是從成都乘飛機前往,每天都有班機。從北京亦可乘飛機直飛拉薩,但每星期隻有一個航班,西安也有不定期的航班。也可乘汽車由青海或四川進藏,但行車需30多個小時,較為辛苦,體弱的人要多加注意。
18.拉薩大昭寺
大昭寺的全稱是羊土幻顯殿,坐東向西,位於拉薩老城區的中心,始建於647年,是藏王鬆讚幹布為紀念文成公主入藏而建,距今已有1350多年的曆史。大昭寺不僅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還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築,並且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布局規式。
大昭寺的基址原為拉薩臥塘湖,據傳當初建寺時曾困難重重,連牆也屢修屢倒,最後解決問題的卻是文成公主與千隻山羊。
大昭寺規模不大,曆史也不算悠久,既沒有布達拉宮居高臨下的霸氣,也沒有紮什倫布寺豐厚的後藏所賦予的底氣,更沒有哲蚌寺宏偉壯觀的大氣,那麼,大昭寺何以能聲名遠播?
大昭寺融會了尼泊爾與漢族的建築風格,但也有獨創:二、三層簷下所飾的獅身伏獸的鼻子全是扁的!這又是誰的傑作呢?
漢族牛郎與織女的愛情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聽說八廓街上也有一對。
·文成公主與千隻白山羊造就聖地
唐朝時的西藏雖處邊陲,但在13歲便繼位的鬆讚幹布的治理下,國力日漸強大,在亞洲除了唐帝國可以與之抗衡外,再無人可敵。富於政治遠見的鬆讚幹布先迎請了鄰國尼泊爾赤尊公主為妻,後派其得力大臣祿東讚攜重聘前往長安請婚,幾經周折,正值青春妙齡的文成公主被許婚於鬆讚幹布。641年,16歲的文成公主攜使臣、侍女、大量陪嫁及一些先進的文化知識和技術前往西藏。一路上風塵仆仆,於643年到達拉薩,嫁予苦待了3年,已經29歲的鬆讚幹布為妻。
赤尊、文成兩位來自信奉佛教國家的美麗公主入藏時,各自帶了一尊珍貴的釋迦牟尼像,作為最貴重的陪嫁。尼泊爾赤尊公主帶來八歲等身像,唐文成公主帶來十二歲等身像,這兩尊佛像據說都是稀世珍寶。據藏傳佛教曆史記載,釋迦牟尼在世時,由印度工匠之神畢畦噶麻塑造過八尊身像,具有無與倫比的法力,四尊為八歲真容,四尊為十二歲真容,其中一尊十二歲坐像,由印度國王送給了北方的鄰國中國。641年唐朝文成公主遠嫁吐蕃鬆讚幹布時,唐太宗李世民將這尊稀世之寶作為文成公主的嫁妝送往雪域西藏。
但是,那時吐蕃的基地尚在今天西藏的山南地區澤當一帶,拉薩尚無宮室,隻在拉薩河邊的紅山上修建有零星的類似行宮的建築,普通百姓都居於帳篷之中,如何安置佛像便成了問題。在文成公主的建議下,鬆讚幹布下令分別修建大、小昭寺來供奉這兩尊等身像。
小昭寺由文成公主主持修建,此寺坐西朝東以示麵向公主的娘家,寄托公主對家鄉的思念。文成公主順利地建好了小昭寺,赤尊公主自然不甘落後,選好地址就破土動工,但不知怎麼回事,大昭寺的修建從開始就困難重重,根本建不起牆,修了就倒,赤尊公主束手無策,鬆讚幹布命令德才兼備的文成公主協助。
文成公主諳熟星象和五行說,她夜觀天象,日察地形,發現拉薩河穀是一個魔女仰臥的形狀,拉薩紅山東一公裏的地方,有一個很大的湖,名叫臥塘湖,是羅刹女的心髒,池水是羅刹女的血液。她提出隻有填平池塘,廟建在魔女的心髒部位才能鎮住妖魔避免災禍,廟才能建起來。雖然文成公主指明了建寺的方位,但是赤尊公主卻不太願意遵循,因為都是公主,自己建寺卻要人家來指點,重新選址建寺,那實在是太沒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