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覺康主殿蘊藏著怎樣的玄機(2)(2 / 3)

在進攻唐朝遭到失敗以後,鬆讚幹布明智地采取與唐朝和親的政策,先後兩次派人向唐太宗求親。據說代替鬆讚幹布入唐求親的是能言善辯、聰明機智的大相祿東讚。當時入唐求親的周邊民族政權的首腦非常多,唐太宗曾經出了四道難題來考驗求親使者的才幹和智慧。

第一道題,唐太宗讓人從禦花園裏找來十根木頭,兩頭一樣粗細,讓使臣區分哪頭是根部,哪頭是尾部。使者們麵麵相覷,聰明的祿東讚將木頭放入水中,因為樹木根部密度大,所以向水裏傾斜,於是他就分出了木頭的根和尾。

唐太宗又出了第二道題,他拿出一塊玉,玉中間有一個轉了九道彎貫穿整塊玉的細孔,讓使臣們將細線從孔的這頭穿到那頭。使臣們都眯著眼捏著線往孔裏插線,隻有祿東讚很特別,他在孔的一頭塗上蜂蜜,又將細線拴到螞蟻的腰上,然後把螞蟻放在孔的另一頭,螞蟻聞到蜂蜜的氣味開始向孔裏爬,不一會兒就把細線帶到了孔的那一頭,祿東讚輕而易舉地解決了第二道題。

唐太宗的第三道題是,讓一百匹母馬和一百匹小馬駒混在一起,區分哪匹小馬駒是哪匹母馬生的。使臣們想了很多辦法,有的按顏色分,有的按長相分,都不行。祿東讚將母馬和小馬駒分開關起來,不讓小馬駒吃草料,隔了一夜,讓母馬一匹一匹依次跑出來,小馬駒一看自己的媽媽出來了,忙跑上去吃奶,不一會兒,全分出來了。

唐太宗一看祿東讚都答對了,又加出一道題,就是必須在五百名用麵紗蒙頭的宮女中挑出文成公主。祿東讚通過打聽,了解到文成公主喜歡用一種獨特的香,蜜蜂很喜歡這種香味。辨認公主那天,祿東讚偷偷地帶了一些蜜蜂在身邊,他將蜜蜂一放,蜜蜂便飛向有獨特香味的文成公主。祿東讚又一次贏了。唐太宗心想,吐蕃大臣都如此聰明,能用這樣大臣的國王肯定也很英明,於是將文成公主許配給了鬆讚幹布。

641年,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鬆讚幹布非常高興。據說為了慶祝這一重大盛典,他特意“別造宮室,以居公主”,這“宮室”也就是最初的布達拉宮。此時的布達拉宮主要是供藏王和王妃居住,它更像一座宮殿和城堡,而不是一座寺廟。

·布達拉宮為何稱宮不稱寺

鬆讚幹布建立的布達拉宮一直供藏王居住,但後來宮殿遭到雷擊,損毀了一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鬆讚幹布所建的吐蕃王朝也四分五裂了,內戰不止,王朝滅亡之後,古老的宮殿大部分被毀於戰火。現在的布達拉宮,始建於明末清初,是在鬆讚幹布所建布達拉宮遺址上建立的。從外表看其分為兩大部分,兩邊的宮殿是白色的,人們習慣地稱之為“白宮”;中間的宮牆呈赭紅色的,人們習慣地稱之為“紅宮”。白宮是17世紀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修建的。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二月,第巴·桑傑嘉措在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圓寂後的第八年,著手修建紅宮和五世達賴喇嘛靈塔。為修建紅宮,清朝特意派出漢族工匠114人,尼泊爾派出工匠190人參加修建。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四月二十日舉行了落成典禮,並在宮前樹立了一座無字碑以示紀念。建造紅宮的費用是十分驚人的,僅建築材料、工頭工資、塑造神像和法器以及宗教活動四項,就耗銀200多萬兩,按當時價格可折合青稞5億多公斤,以平均每人每年180公斤計算,可供120萬人吃10年;僅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的靈塔,耗費的銀兩折合成青稞就可供120萬人吃5年。以後曆代達賴又相繼對布達拉宮進行過擴建,使布達拉宮具有了今天的規模。

由於布達拉宮最初是供藏王居住的,而當時政權和宗教是分開的,因此,它隻能是宮殿。在五世達賴以後,它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宗教中心,從而被稱做布達拉宮而不是布達拉寺。“布達拉”是梵語音譯,又譯“普陀羅”或“普陀”,原指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故布達拉宮又稱為第二普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