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達拉宮宮內,共有靈塔八座,即分別安放著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八世達賴喇嘛強白嘉措、九世達賴喇嘛隆朵嘉措、十世達賴喇嘛楚臣嘉措、十一世達賴喇嘛克珠嘉措、十二世達賴喇嘛成烈嘉措、十三世達賴喇嘛土登嘉措。靈塔的形製基本相同,但規模卻不等,其中,以五世達賴和十三世達賴的靈塔最為豪華。
五世達賴的是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靈塔名為“藏林靜吉”,有三層,僅塔身就高14.85米,共耗黃金11萬兩。塔上鑲嵌著瑪瑙、翡翠、珍珠,格外壯麗,被譽為“世界第一飾”。十三世達賴喇嘛土登嘉措的靈塔最豪華,塔名叫“格來頓覺”,意為“善妙圓滿”,塔高14米,耗用黃金18萬兩。塔上鑲嵌著鑽石、珍珠、瑪瑙、翡翠、珊瑚、鬆耳石等,雄偉壯觀,富麗堂皇,被譽為“萬寶叢中一顆絢麗奪目的巨珠”。靈塔前廳有一第十三世達賴喇嘛坐像,像前陳設著一座由20多萬顆珍珠串成的“珍珠塔”,珠光寶氣,豪華富麗。七、八、九世達賴喇嘛的靈塔規模都較小,形製基本相似。
看見這些規模宏大、絢麗多彩的靈塔,人們會問,是不是藏族人都實行塔葬呢?達賴喇嘛的靈塔的規模依據當時財力的多寡還是達賴生前權勢的大小而定呢?
本來,西藏人死後多數是進行天葬或火葬的,但是,宣揚“以身供佛”的宗教首腦,卻把屍體長期保存了。凡是達賴死了,用鹽塗抹其屍,使之脫水,再塗香料,幹枯以後,便把屍體放進塔內,這就是所謂的“塔葬”。塔葬的待遇,隻有達賴和大呼圖克圖才能享受,其他僧俗官員是沒有資格的,而金靈塔,則隻有“神王”達賴才能享用,其他人依地位分別用銀、銅、泥質靈塔。
五世達賴和十三世達賴的靈塔之所以最大、最豪華是因為這兩位大師在世時對西藏佛教的傳播、對西藏的發展都作出了非凡的貢獻,受到人們的敬仰,因此,後人虔誠地建造靈塔、鑲嵌眾多的珠寶來表達對他們的懷念。那麼這兩位大師是什麼時代的人物,作出了哪些傑出貢獻呢?
五世達賴時期,西藏為噶瑪地方政權統治時代,由第巴管理政事,噶瑪地方政權和藏巴汗對當時流傳很廣的黃教采取壓迫摧殘的政策,發動了反黃教運動,致使五世達賴不得不避往山南。黃教受到極力壓迫,不得不采取辦法對抗。1641年,五世達賴派人赴青海密招固始汗率兵進藏,推翻了噶瑪地方政權的統治,建立“噶丹頗章”政權。政權建立之時,正是明朝末年,明王朝即將崩潰,為爭取中央王朝的支持,加強和中央王朝的聯係,五世達賴決定和在東北盛京建立的清朝政府建立聯係。1644年,清軍入關,順治帝即位,即派人入藏邀請達賴喇嘛進京。
1652年正月,五世達賴在清朝官員的陪同下率隨行三千人,自西藏起程,前往內地。1653年,五世達賴到達北京。順治帝在南苑會見五世達賴,賜坐、賜茶、賜宴,待以殊禮,當天由戶部撥供養銀九萬兩。五世達賴在北京停留了兩個月後,向順治帝提出返藏的請求,順治帝當即允許他返藏。當年五月,五世達賴到達代噶時,順治帝派出官員,攜帶滿、蒙、藏、漢四體文字的金冊、金印趕到代噶,正式冊封五世達賴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喇達賴喇嘛”。
五世達賴返回拉薩以後,以內地帶來之金銀,在前後藏各地新建了十三座黃教寺院,稱為“黃教十三林”。同時,又給全藏所有黃教寺廟規定了常年居住的僧數、製定了黃教大小寺院的體製,如寺廟內部的組織機構,僧官的任免製度,喇嘛的學經程序,寺內紀律儀式等等。五世達賴到了晚年,專心著作經典,其著作共有三十餘卷,而且傳播甚廣。1682年,五世達賴在布達拉宮病故,享年66歲。
十三世達賴時期,正處於清末民國時期,力量弱小,內部紛爭不止,外部勢力,特別是英國極力引誘西藏獨立,從而控製西藏地區。在內憂外患中,十三世達賴執政長達38年,一生堅忍卓絕,領導過西藏人民抗擊英帝國主義的侵略以及反對清廷的民族壓迫政策的鬥爭,晚年積極致力於改善同中央的關係。
十三世達賴畢生勤於著述,他的佛學造詣精深,曾撰述過數部經典論著。同時他又非常勤政,他是自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以來,對西藏地方政教合一製度起到有力推動作用的一位統治者。他多次整頓噶廈政府,以期提高辦事效率,並且為重振各大寺院業已鬆弛的儀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因而在全藏僧俗群眾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的圓寂令廣大藏族同胞悲痛至極,人們發出了“眾生無所依托”的悲歎!
正是由於這兩位活佛在維護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推動西藏的發展、鞏固西藏與中央關係方麵作出了卓越貢獻,所以才得到了人民的愛戴和認可,在他們圓寂之後,給予了崇高的待遇。
·為何不見“情歌聖手”六世達賴
在布達拉宮中唯一沒有靈塔的是“情歌聖手”六世達賴倉央嘉措,隻在布達拉宮內保留了一尊他的塑像。在上師殿正中供奉的是格魯派宗師宗喀巴的塑像,兩旁為六世至十二世達賴喇嘛的塑像,北側麵容清瘦、書生模樣的塑像就是六世達賴的。為什麼這位達賴喇嘛沒有靈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