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是什麼決定了靈塔的建製(1)(2 / 2)

倉央嘉措是西藏曆史上的一位特殊人物,他既是聲名顯赫的六世達賴喇嘛,又是一位不守宗教戒律、大膽追求愛情生活的普通人,更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天才詩人。他出生在藏南門隅地區的一戶貧苦農民家裏,傳說他做過牧童,還到藏區做過生意。他的一生是短暫而坎坷的。

倉央嘉措所處的時代,正是清朝初期,中央對西藏的管理還沒有規範化,西藏上層權力的鬥爭非常激烈,正是西藏曆史上風雲變幻的多事之秋。1682年,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圓寂,掌握實權的第巴·桑傑嘉措秘不發喪,暗中派人尋訪五世達賴轉世靈童。康熙三十六(1697年)九月,五世班禪羅桑益喜在朗卡子為倉央嘉措授戒,取法名為“洛桑仁青倉央嘉措”,簡稱“倉央嘉措”。十月將其迎至布達拉宮坐床,是為六世達賴喇嘛。他本是山野裏的娃娃,日複一日地陪伴著青燈古佛的生活,使他孤寂得想發瘋。於是,他冒天下之大不韙,懷揣布達拉宮偏門的鑰匙,每當夜幕籠罩時便偷偷喬裝打扮出宮,化名“宕桑旺波”前往八廓街跟民女幽會。他飲酒高歌,風流倜儻,出口成章,但當朝陽即將把第一縷霞光投向布達拉宮的紅牆時,他便匆匆趕回那神的殿堂。他厭惡不讓人追求美好情感的宮殿。他追求純潔真摯的愛情,為此寫下了大量優美的情歌。人們說他的詩歌像山間泉水一樣清新甘美,像草原格桑花一樣豔麗多彩,因此深受藏族人民喜愛。

對於倉央嘉措的“不軌行為”,當時西藏上層人士有所察覺。傳說在一個風雪初停的清晨,布達拉宮的門衛發現雪地上有一行腳印直通倉央嘉措的房間,於是,倉央嘉措私會情人的秘密終於被發現了。他這種行為觸犯了宗教律條,加之當權者之間的矛盾異常尖銳,故不久,作為替罪羊的倉央嘉措被押送北京。1706年,這位天才詩人病死在青海湖畔,時年23歲。一顆光彩奪目的星星就這樣隕落了。但據一些史料記載:倉央嘉措並沒有死,而是從青海遁逃後雲遊各地,64歲時圓寂於蒙古阿拉善。由於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離經叛道,所以他沒有像其他達賴喇嘛一樣安息在布達拉宮的靈塔內。

20.青海塔爾寺

塔爾寺位於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距省會西寧市約25公裏,它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六大寺院之一。藏語稱“袞本賢巴林”或“袞本”,意為有“十萬佛像的彌勒寺”。 整個寺院是由眾多的殿宇、經堂、佛塔、僧舍組成的一個漢藏藝術相結合的輝煌壯麗建築群,占地約600畝,在這座廟中有一座高11米的大銀塔,塔爾寺因它而得名。

那麼,為什麼這座寺廟會因一座塔而得名呢?在這座塔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神秘故事呢?

塔爾寺的建築都有哪些?它們之中又有怎樣鮮為人知的秘密呢?

塔爾寺有“三絕”,它們伴隨著塔爾寺一起成長,那這“三絕”都是什麼呢?它們都“絕”在哪裏呢?

·神秘的宗喀巴與神奇的格魯派

塔爾寺原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

那麼這個宗喀巴是何許人也?他的一生都有著怎樣傳奇的經曆?他為何能成為西藏格魯派的創始人呢?他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宗喀巴,法名羅桑紮巴,意為“善慧”,傳說羅桑劄巴為文殊菩薩轉世,他生於1357年,誕生的地方名叫“宗喀”(今青海省湟中縣塔爾寺所在地),所以他便被稱為宗喀巴,青海的僧俗大眾尊稱他為“傑仁波且”(意為寶貝法王)。他的父親名叫魯本格,是元末兼管當地軍民政務有實力的地方官員,宗喀巴兄弟姐妹六人,他排行第四。

原本是一位地方官吏的子弟,為何放棄榮華富貴而獻身佛事呢?原來,宗喀巴3歲時,正好趕上噶瑪噶舉派黑帽係第四世活佛若白多傑受元順帝召請進京途中路過青海,宗喀巴的父親就帶他和若白多傑相見,若白多傑給宗喀巴授了近事戒。由此,宗喀巴便與佛結下了不解之緣。四年後,他被家人送到夏瓊寺,此後,他取法名羅桑紮巴,並先後師從高僧端智仁欽、采巴·貢塘、仁欽南加、南喀桑布等學習佛教的重要理論和各教派的教法,由於宗喀巴天性聰穎,一學即悟,融會貫通,因此,他很快便從眾多僧侶中脫穎而出。

38歲以後,宗喀巴經過長期的苦學精修,終於創建出一整套正確的佛學體係,並創立格魯派(因其所戴僧帽是黃色的,所以又被稱為黃教)。“格魯”意為“善規”。比如要注重修行次第,先顯後密,顯密並重,僧人要“敬重戒律”,提倡苦行、斷絕與世俗的聯係和結合、不娶妻、禁飲酒、戒殺生等等。

那麼宗喀巴所處的時代,藏傳佛教中的中堅力量是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