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顧全領導麵子(2 / 3)

尊重年青的上級,不是尊重他的年齡,而是尊重他的人格魅力和工作實績,因此,年長的下級大可不必因為上級比自己年青而感到尷尬,也不必因為必須在他麵前“俯首貼耳”而汗顏。尊重年青的上級,不僅不會受到別人的嘲笑和譏諷,反而會使別人對自己刮目相看,人們會說你不擺“老資格”,能夠顧大局,識大體。

尊重年青的上級,就要做到這樣幾點:第一,和上級相處時,要不卑不亢,既不低三下四,也不頤指氣使,“倚老賣老”,態度要謙虛、誠懇,言辭要委婉、慎重。在一般情況下,不要直呼上級的名字,尤其是在公共場合。即使你是上級的父輩,直呼其名也是不恰當的,太過隨便的稱呼,會使上級威嚴受損,這是上級很忌諱的。第二,在年青的上級工作上遇到麻煩時,下級要擔責分憂,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幫助上級渡過難關,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適時地、巧妙地進言,使上級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提高自己。這時,下級千萬不能躲在一旁看上級“出醜”,更不能以此作為平衡自己心理的手段。第三,年青的上級作決策,固然應該征求下級的意見,但有時也很難周全,這就要求下級能夠諒解。隻要上級的決策大體正確,就應該執行,而不要吹毛求疵,百般挑剔。說什麼:“這計劃如何如何不妥”、“那個方案如何不得體”、“到底還是年青啊!”等等。這樣小視上級,不同上級配合,又有什麼益處呢?

俗話說:“兩虎相鬥,必有一傷”而且“傷”者常常是處於下級地位的人。所以,下級應該尊重現實,淡化“官位”思想,等閑視之。這樣上下級之間相互尊重,融洽相處,上級可以一心去做好領導工作,下級也將受益匪淺,何樂而不為呢?

6.勤於報告少犯懶

如果上級說:“那個人,真叫人傷腦筋!”那麼,不要理解為一定是那個人的工作能力不強,也不是說他的工作業績不好。相反,他的工作能力可能很強,工作業績也可能很突出。但他在其他方麵,特別是在一些細小問題上卻使上級感到不安,結果失去了上級的信賴。

原因在於,這個下級因工作駕輕就熟,而往往忽略了上級的存在,沒有表現出對上級應有的尊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沒有及時向上級彙報工作。

一般說來,任何一位上級都比較看重兩樣東西,一是他的領導是否信任他,二是他的下級是否尊重他。作為上級來說,判斷其下級是否尊重他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下級是否經常向他請示彙報工作。心胸寬廣的上級對於下級或因懶於、或因忽視而較少向其彙報工作也許不太計較,有時還會好心地認為,也許是工作太忙,沒必要彙報,也許這本身就是他們職責內的事情,沒必要彙報,或者是我這段時間心情不好,表現在言談舉止上,他們不會來彙報等等。但對於心胸狹窄的上級來說,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他就會作出各種猜測:是不是這些下級看不起我啦?是不是這些下級不買我的帳啦?甚至這些下級是不是想聯合架空我啦?一旦這種猜測在他的心中形成某種定式,他就會利用手中的權力來“捍衛”自己的“尊嚴”,從而做出一些對下級不利的事情。

其實。上級也有上級的難處,他同下級所處的角度不同,對問題的考慮也不相同。作為下級,他隻需要考慮自己份內的工作,相對來說比較單純,而對於上級來說,他的頭緒更多,需要協調的關係更多,他必須及時了解各個下級的工作情況,才能從整體上對情況有所掌握,也才能推動本部門的工作。

這是一個矛盾,一方麵下級都願意在不受幹擾的情況下獨立做事,另一方麵上級對下級的工作總存有不放心的心理狀態。那麼,誰是矛盾的主體呢?這就要看下級和上級誰對誰的依賴性更大。一般來說,在下級和上級的關係中,上級總是處在主導地位。原因很簡單,他能夠決定和改變下級的工作內容、工作範圍,甚至工作職責。一句話,在很大程度上,下級的命運是由上級掌握的。在這種情況下,要解決上述矛盾,通常的情況是下級應適應上級的願望,凡事多彙報,這對那些資深且能力很強的下級來說,就要解決一個心理障礙問題,即不管你怎樣資深,能力怎樣強,你隻要是下級,你就隻能在上級的支持和允許下工作,如果沒有這樣支持和允許,你就無法工作,更莫說創出業績了。

因此,下級要經常地、及時地向上級報告工作,這是對上級工作的支持,也是對上級應有的尊重,這種支持和尊重,不僅是上級工作和地位所要求的,而且也是理順上下級之間關係必備的一環。

7.與上級親密要有度

交談是人際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交談中給對方留下的印象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今後雙方關係的發展。因此,當你與上級交談時,一定要掌握應有的分寸,表現出應有的尊重。

說話是要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它不僅借助言辭,也需要借助神態表情。當你向上級表示祝賀時,表情就應該是真摯的;當你與上級交談時,神態就該是專注的。這樣上級才對你說的話有表裏如一的印象,也會感到你對他的尊重。

相反,如果你在與上級說話時,東張西望,眼光到處亂掃,麵無表情,旁若無人,對方一定會認為你在敷衍他。如果在整個談話過程中,隻是偶爾地注視對方,這也是不適宜的。這種態度和表情,不但使人感到尷尬,而且會令上級對你的話產生懷疑。談話時要正視上級,注意傾聽,精神要集中,不要做不必要的小動作。如玩弄指甲、抓皮屑等,使自己顯得猥瑣。談話中打哈欠、伸懶腰,不等上級說完話,視線和注意力就轉向他方,都是不尊重人的表現。不過要注意的是,注視領導不要目光與目光直接接觸。像貓頭鷹似地目光盯住不放,會造成上級內心的不安,即使本意不想真正地注視他,但他不明白這一點,反而會誤解自己外表有什麼瑕疵或自己哪句話說錯了。

與上級談話時一定要保持適當的距離。過近,會使上級感到別扭,而且還會認為你不懂禮貌或不分尊卑上下;過遠,失去了相互間應有的感情交流,會使上級覺得你冷漠,對他的話毫不在意,對上級交待任務抱無所謂的態度,那麼這樣的下級在上級心目中一定是一個不會尊重別人,而且對工作采取敷衍了事態度的人。那麼最佳距離應該是多少呢?一般交談最佳距離為1.2米。當然,如果上級有較秘密的話要對你說,那你就可以坐得更近一些。在交談時,下級身體應微微前傾,如果是較機密的話,傾斜輻度可以大一些,以表示你對上級談話的高度重視。記住,不要擺出“正襟危坐”的樣子,不要迫使上級對你“俯首”談話,這樣隻會惹得上級不快。

在與上級談話時,要正確使用敬辭、謙辭和婉辭。比如,你想讓上級在一份意見書上簽字,你如果說:“我覺得這樣做很好,請您簽個字可以嗎?”意思雖然表達出來了,但顯得過於生硬,不夠委碗。如果換種說法:“這份意見書請您過目,如果您認為可以,就請簽個字。”這種說法擺正了上級的位置,給了他應有的尊重,聽起來要舒服得多。這樣談話,效果也會好得多。

8.好話說到點子上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上級畢竟不同於一般同事。況且一般同事之間也應該注意分寸,互相尊重,不能太無所顧忌,所以對於上級,應該更為注意,平時說話交談之中,彙報情況的時候,都要多加小心,不要流露出絲毫的“不敬”。

有一些話會讓人感到自己不被人尊重,這會使上級不快。現舉例如下:

第一,對上級說:“您辛苦了!”這句話本來是上級對下級表示慰問或犒勞時說的,如今反過來倒由下級對上級說,作用似乎不太妙。

第二,相類似的一句話是對上級說:“您的做法真讓我感動!”或者說:“經理的英明決斷,令我感動!”

事實上,“感動”一詞一般是上級對下級用的,例如上級說:“你們工作認真負責不怕耽誤自己的事,我很感動!”

而晚輩對長輩或下級對上級用“感動”一詞,就不大恰當了。尊重領導,應該說“佩服”。例如:“總經理,我們都很佩服您的果斷!”這樣就比較恰當了。

第三,對上級的問題回答說:“隨便,都可以!”上級會認為下級感情冷漠,不懂禮節,對這樣說話的下級,自然就不會很“感冒”了。

第四,對上級說:“這事你不知道!”或:“那事我不知道!”

“這件事你不知道!”“這事你不明白!”不但會對上級,就是對平時熟識的朋友也會造成莫大的傷害,對上級說這樣的話,更是“大不敬”。

第五,不經意地說:“太晚了!”這句話的意思是嫌上級動作太慢,以至要誤事了。在上級聽來,肯定有“幹嘛不早點”的責備意味,想必不可能高高興興地接受。

第六,對上級說:“不行是不是?沒關係!”這話帶有脅迫的意味,明擺著是對上級的不尊重,缺少敬意。退一步說,也是講話不講方式方法,說出不恰當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