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威權製人留餘地(2 / 3)

在下級麵前,他們希望通過這樣做使人人敬畏,個個佩服,以後指揮起來更能得心應手。在社會上,他們希望通過這樣做而獲得別人的信任,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好處,其用心也可謂良苦。在上司麵前,他們希望通過這樣做而得到賞識,如同“毛遂自薦”,在同伴之中脫穎而出,為自己打開進身之階。

然而,請不要忘記中國的一句老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就是說,桃樹和李樹雖然不會說話,但它們花朵美豔,果實甘甜,卻能吸引許多人,以至樹下的泥土都被踩成了小徑。

其實,你有本事,用不著炫耀,別人自然會看到。一味炫耀自己,效果適得其反。

假如情況特殊,有必要介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業績時,那自然當仁不讓,但也必須實事求是,切不可誇大其辭,同時,態度要沉著,語調要平穩,用詞要恰當,不要給人留下炫耀的感覺。

5.對下屬要慎重許諾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言出必行,行必有果”。這是做人的學問,也是上級領導處理好與下級關係的一項原則,言而無信,威本不立。

有些經理喜歡許諾,卻又偏偏不珍惜這一諾千金的價值,在聽覺上滿足了下級的希望與要求後便置之腦後,留給人漫長的等待和杳無音信後的失望。

諾言如同激素,最能激發起人的熱情,試想如果你在頭腦興奮的狀態下,許下一個同樣令人興奮的諾言,如說“若這個月超額完成任務,我就給你升職。”這是怎樣的一則消息啊,情緒高亢的下級已無暇考察它的真實性了,想象力已穿過時空的隧道進入了慶賀升職的那一幕。

接下來你的下級便開始掰著指頭計算時日了,將你的許諾化為一種動力投入到辛勤工作中去。甚至他已將這一“好”消息告訴了家人和同事,並且已為將要到來的慶祝晚會作了精心的準備,圍繞他的是一片祝賀聲、恭維聲,他自己也飄飄然,不辨東南西北。月底到了,任務超額完成了,他所關注的焦點還能是什麼呢?其他人關注的焦點又能是什麼呢?

那麼作為上級領導的你呢?你最希望的是什麼呢?恐怕你最希望的就是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運動,將人們的注意力統統引向另一個震蕩人心的事件,或者是你的那位下級和其他關心這件事的人統統得了失憶症,在見到你時,問你的都是:“我是誰?”

實際上,難以兌現諾言比謠言更可怕,雖然,謠言會鬧得滿城風雨,沸沸揚揚,但人們不久就會明白事實真相,但你未實現的承諾騙取的是下級的真心付出。這就如同你讓一個孩子替你跑腿送一份急件,當孩子跑回來索要獎賞時,你卻早已溜之大吉,那孩子可能會因此學會收取定金的本領。一旦你的下級有了這樣的心態,那你這位領導就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你的權威沒有了,難得的忠誠也沒有了,剩下的隻是一種赤裸裸的雇傭關係和由此產生的置身於由僵硬數字符號構築的組織環境中的無奈感覺。

上級領導的命令不是聖旨,但上級領導的承諾卻有著沉甸甸的份量。如果你不能兌現諾言,最好今天就讓你的下級失望,不要等到騙取了下級的積極性後第二天再讓他失望,這樣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它會使你威信頓失,在下級和同事眼裏,你隻是一個說話不算數的“小人”,你的話會在他們那裏成為“耳旁風”,隻可一聽,不可當真。

當然,這裏要宣揚的還是你許下諾言並勇於承兌諾言的守信作風。在田間辛勤耕耘的老農,他從綠油油的莊稼看到了收獲的希望,你的許諾也會讓你的下級感受到即將收獲的一個沉甸甸的未來。諾言的承兌會讓所有等待了許久的人有一種心滿意足的喜悅,從而更堅定了他們未來就在自己手中的信念。作為上級領導,你也將成為眾人關注的熱點,因為你說話算數,不失信用,令人敬畏,伸向你的不再是討要報償的手,而是熱情的、助你事業發達的有力臂膀。那些營營苟苟之徒也會懾於你的威嚴,敬而遠之,隱其不才。這樣一種上下級關係,產生出的是誠信、團結的氣象。

6.保持你的領導形象

上級領導在與下級在一起時,要適當表現自己的“身份”。上級在與下級相處時,要讓別人一眼看出,誰是上司,誰是下屬。如果你不能表現出這一點,甚至給人的印象正好相反,那麼,你這個領導就是失敗的。

你雖然不必擺出唯我獨尊,拒人於千裏之外的架式,但要讓你的下級起碼意識到,你是領導。這樣,即便是活潑、輕佻的下級也不至於去拍你的肩膀,或拿你的缺點肆意開玩笑。下級會在你的麵前小心謹慎,會看你的臉色行事,當你們一起離開辦公室時,他會恭恭敬敬地把門打開,讓你先行;當你的話還沒有講完時,他絕不敢插嘴;當需要作出決定時,他不會越疽代庖,擅作處理,而要等你最後拍板。

領導要保持自己的威嚴,在無形中造成的下級對你的尊敬之意,會為你的工作開展創造有利條件,員工會處處——至少在表麵上尊重你的意見,當他們執行任務有困難時,會與你商量,而不會自作主張,自行其事。

上級要注意在下級麵前的講話方式。如果是在辦公室裏跟你的副手或辦公室主任講話,一般說要親切自然,不能讓手下人過於緊張;過分緊張,會分散下屬的注意力,會使他思維混亂,無所適從,這樣就不能很好地領會你的意思了。但是在公開場合講話,譬如召開工作總結會議,就要威嚴有力,有震懾力。

但不管在哪種情況下,上級領導對下屬講話都要一是一,二是二,堅決果斷,切忌含糊不清。

上級領導要多思考少說話,也可以以“讓我仔細考慮一下”或“容我們研究、商量一下”來結束談話。這樣,在談話結束後,下級不會沾沾自喜,而會更加謹慎,上級領導也可以利用時間從容考慮其得失取舍,這在無形中會增加上級領導的權威,這總比草率決定為好。

行為是無聲的語言。下級與上級直接交往、交談的機會不是很多,他們了解你往往是通過遠遠地看你的一舉一動,或通過其他一些材料,下級會根據每一個較小的細節來判斷你。

當你顯示自己的身份時,你是將辦公室的門敞開還是緊閉,當你走出辦公室如何與下級打招呼,你如何接聽電話,如何回複來信等,每一個細節都會映入下級的腦中。每一個細節,都是向下級傳達了你自身的一份信息。

有時,行為比語言更重要,上級領導的身份權威,很多不是由語言,而是由行為動作表現出來的,聰明的領導尤其如此。

7.慎言“對不起”

我們常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說,發現錯誤時,就要改,改正錯誤就是善行。那些太固執己見,知錯不改的人,人際關係是不會圓滿的。

但是,作為一名上級領導,如果太過輕易地道歉,卻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時常向下級道歉,就會給人一種印象:你對自己的工作一點責任感和信心都沒有。

有些領導一旦發現自己工作中的失誤,便馬上召開大會,當麵承認錯誤,連連道歉。乍看起來,這樣的領導坦率,勇於承擔責任;但是仔細一想這何嚐不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呢?這麼輕易地道歉,顯示他不太有責任感。

“不要隨便道歉”,這句話更深一層的解釋應該是,做什麼事之前要深思熟慮,三思而後行,要充滿信心地去做,要盡力將事情做好,免得造成將來的遺憾。

抱這種工作態度的領導,一定能得到下級的信任。

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一個輕易道歉的領導,就是一個不可靠、不能托重付的人。雖然坦率的個性可取,但如果表現太過分,一定會被人認為是膽小鬼吧!

8.必要時殺雞儆猴

解雇是領導在工作中時常遇到的事情,也是一件頗使領導為難的事情。有些領導會為此整夜不能合眼,想方設法減少這件事對人的打擊。

要知道,要解雇一個下級,尤其是一個擔任一定領導職務的下級,牽涉麵是相當寬的。你的下級有他自己的“關係網”,他隻是這張“網”上的一個環節,觸動一個環節,會不可避免地拉動其他環節,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如果解雇是你的上司做出的而不是你做出的決定,不論你自己怎麼想怎麼做,隻要是你把這個消息告訴下級,你就會被看成是唱黑臉的,你就得背“罪魁禍首”的“黑鍋”。他們常常認為你沒有盡力保護他們。

如果由你來決定解雇人,盡管你有充分的理由,但是解雇就等於是“砸”了對方的“飯碗”,會給對方帶來巨大的影響,你仍舊會感到難以痛下決心。然而這是你必須做而且必須要做好的事。那些損公肥私、互相扯皮、效率低下的下級必須被開除。你盡可以同情他們,但這種同情不是讓他保留原位,而是給他們誠懇的告誡,為他們指一條明路,代他們積極尋找新的工作崗位。

解雇之前,要先給予他們幾次警告,讓他們明確知道自己行為不合標準。然後在某次會見的時候,指明他的行為仍不合格,將麵臨被解雇的危險。

一旦真正解雇,他們會有許多牢騷、怨恨、困難要向你說,但你不要給予任何回答或承諾,你在同情他們的處境之餘,隻能對他們說:我隻能,而且必須這麼做。

你還要勸告他們,要吸取教訓以免再經曆一次這樣的痛苦。這種話可能不會被當作一回事,但你必須說,聽不聽隻好由他們,你隻要做到仁至義盡就行了。

有些在單位中造成不良影響的人應開除,尤其是那些“頭頭”。你要明示你根據的是公司的哪些規定,以及他們的哪些行為做得出格。由於個性等原因造成的惡劣關係,很難指出具體的原因,很難說哪件事使人際關係壞了多少,而另外哪件事使人際關係又壞了多少,並且這都是因為其中某一個人的緣故。這樣的因果關係是很難指明的。要據此開除某個人更加困難。但是公司必須保護良好的人際關係。困難不能作為容忍公司內部不和諧的借口。

為了克服第一次解雇人的怯意,你可以找個朋友充當被解雇人進行一次演習,他模仿被解雇人做出各種姿態,以免你在解雇他人時心理準備不足而張惶失措。事後在某些場合可以要求你的上司和你在一起,不要給他人威脅你安全的機會。

當然,如果某個下級早就知道自己就要被開除,當你真正做出這一決定時,你有如釋重負之感,那這樣的結局就皆大歡喜了。

解雇對別人的下級會有影響。同病相憐,也是人之常情。不管被解雇的人水平多麼低下,他總是得到同事的同情,因為他是弱者,而你則被看作是毫無情麵的人。這很正常。解雇本來就是殺雞儆猴之意。下級能夠感覺到這層含義,也算你此舉不虛。不過在另一方麵,你言出必行,有始有終,會受到敬畏。

9.別熱衷搞“小圈子”

“勢力”這一字眼,並非標新立異危言聳聽,任何部門、任何單位的領導,事實上無時無刻不在麵臨著怎樣巧妙處理與各種勢力之間的關係問題。既然這個問題存在,就不應該回避它,而應該認真地研究妥善處理的方法和藝術。

領導在處理這一問題時,必須首先承認這樣的客觀事實:

首先,各種勢力的產生,既非一朝一夕,它的消失,也決非短期內就能辦到。

其次,各種勢力既然在複雜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就必有其存在的理由。

其三,每一種勢力,都能在組織管理活動中,發揮其特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