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威權製人留餘地(3 / 3)

其四,每一種勢力,都能對其他勢力,甚至對上級領導,產生微妙的影響和牽製作用。

其五,每一種勢力,都有若幹起核心作用的代表人物。這些代表人物,有的可能拋頭露麵,有的也可能躲在幕後。

其六,各種勢力之間,既相容,又排他;既對立,又統一;既協調合作,又分道揚鑣,往往呈現出複雜的組合格局。

其七,某一種勢力的壯大,就意味著必有另一種或若幹種勢力的削弱,這種發展趨勢達到一定程度,原有的平衡關係就會被打破,隨之會產生另一種新的平衡關係。

其八,任何勢力都不會永遠正確,如同任何人都不會一貫正確一樣。

其九,領導與各種勢力之間,存在著法定的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這種關係不是不可改變的,尤其是當領導出現重大失誤時,上級組織很可能挑選某一勢力的代表人物,來充任新的領導。

領導要妥善處理好同各種勢力間的關係,就必須對各種勢力存在的理由和作用,做到心中有數,了如指掌。然後,根據管理的需要,區別對待,用其所長,靈活巧妙地運用每一種勢力,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特殊作用。

領導應該始終居於支配全局的有利地位,高瞻遠矚,居高臨下,對各種勢力起到協調、引導、監督、製約的作用。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遵循“不偏不倚,一視同仁”的原則,使各種勢力都感到你沒有傾向性,是他們可以信賴的領導。

倘若領導一屁股坐在某一種勢力一邊,那麼,他立即會招致一係列意想不到的惡果:他將從各種勢力的合法領袖,變為某一勢力的袒護者;他將無法再對各種勢力發揮協調平衡作用,隻能對某種勢力發揮有限的影響作用,同時,自己的所作所為,也將受到這種勢力的影響和製約;人為地在自己麵前樹立起眾多的對立麵;激化各種勢力間的關係,從而破壞整個管理機器的正常運轉。

這時,領導的威信也降低了,因為你今天與這派勢力站在一起,明天也可能與那派勢力站在一起,在某種程度上,你失去了獨立性,而將自己的命運交給了某派勢力,相應地,你會成為其他各派勢力的眾矢之的、人人都可起而攻之。威信既失,等待你的可能是由另一位可以服眾的人物來取代你。

超越各種勢力的影響,不偏不倚,秉公處事,樹立威權,是領導實行有效管理的一條重要原則。

10.寬嚴得體恰到好處

作為領導,要做到指揮若定,必須保持一定的威嚴。道理很簡單,領導指揮部下時,沒有令下屬感到畏懼的威懾力,是不容易讓人盡職盡責的。單有一張和藹的臉,一番美麗動聽的言辭所起的推動作用,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當然,威嚴不等於惡言相加,破口大罵,整日板著麵孔訓人。隻是在工作時對待下屬必須令出如山,說一不二。發現了下屬的差錯,決不姑息,立即指出,限時糾正,不允許討價還價,要讓下屬滋生敬畏之心,才會使你威風凜凜,在萬馬千軍衝鋒陷陣的商海中指揮自如。

正如上麵所提到的,隻有威嚴是不行的,還得富有人情味,領導要贏得下屬的心,使他們心悅誠服,一定要恩威並施。所謂恩,不外乎親切的話語和優厚的待遇,尤其是話語。要記得下屬的姓名,這對於經常與下屬接觸的領導來說並非難事。每天早上打招呼時,如果親切地呼喚出下屬的名字再加一個微笑,這名下屬當天的工作效率一定會大大提高,他會感到,領導是關心我的,我得好好幹!

對待下屬,還要關心他們的生活,聆聽他們的憂慮,他們的起居飲食都要考慮周全。

所謂威,就是必須有命令和批評。一定要令出則行。領導不能總是客客氣氣,為維護自己平和謙虛的印象,而不好意思直斥其非。必須拿出領導的威嚴來,讓下屬知道你的判斷和決定是正確的,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

領導的威嚴還在於給下屬布置工作,交代任務。一方麵要敢於放手讓下屬去做,不要自己包打天下;一方麵在交代任務時,要明確要求,什麼時間完成,達到什麼標準,布置完任務以後,還必須檢查下屬完成的情況。

領導對於下屬,應是慈母手握鍾馗劍,平日裏關懷備至,犯錯誤時則要嚴加懲戒,恩威並施,寬嚴相濟,如此才能成功統禦。

慈母的手,慈母的心,是每一位經營者都應該有的。對於自己的下屬,要維護和關愛。因為,他們是你的同路人,甚至是你的依靠。而且,也隻有如此才能團結他們,達到目標。但是,同時還要嚴厲。這種嚴厲是基於人類的基本特性的。有些人不需要別人的監督和責罵,就能自覺做好工作,不出差錯。但是大多數人都是好逸惡勞的,喜歡挑輕鬆的工作,揀便宜的事情,必須有人在後隨時督促,給他壓力,才會使他謹慎做事。對於這種人,就隻能是嚴加管束,一刻不能放鬆。

領導在管理下屬時寬嚴得體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原則和法規麵前,更應毫不相讓,嚴格要求;對子那些違犯了紀律的下屬,就應該按組織原則論處,該罰則罰,絕不姑息。一個領導如果對下屬縱容過度,工作秩序就無法維持,也不會培養好人才。換句話說,要形成讓職工敬畏班長,班長敬畏主任,主任敬畏部長,部長敬畏社會大眾的輿論。如此人人能嚴於律己,才能建立完整的工作製度,工作也才能順利進展。如果太照顧人情世故,反而會造成管理的混亂。

11.威嚴中透出溫情

“經理,這一陣子連日來加班,大家都很累,我們大家去喝幾杯,提提神,怎麼樣?”

像這種說法,似乎是替全體下屬表示了意見,而實際上,隻是這個下屬想揩經理的油,想從經理的交際費中,分一杯羹罷了!

隻是稍微聰明點的經理,就能心領神會,輕易識破這個心計,這些下屬不管要做什麼事,總會找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領導對此不能不多加注意。

有一個公司的業務部經理,是從底層爬上來的,對他的下屬可謂威嚴有加。

“喂!這個書麵請示像什麼,又不是小學生作文,你在公司呆的年頭不算短了,難道不知道請示書的格嗎?真拿你沒辦法你看,這個字寫得麼潦草,看也看不楚,這叫我怎麼處理?”

有時,他一說教就是一兩個小時,沒完沒了,讓人難以忍受。下屬隻要有一點小毛病,他就不會輕易放過。但這位經理有一個優點,頗懂得管人之道,罵過下屬之後,會適時給予一番安慰。

他會跟下屬說:“不要嫌我羅嗦,這都是因為我對你的期望很高,怎麼教都教不會的人,我根本就懶得羅嗦。還不錯,這一陣子你比以前進步了不少,好好幹吧!別讓我失望……今天晚上,我請你去喝一杯吧!”

“我講了你不少次,每次你都能照我的意思做,我很高興,以後希望你更加努力……”

有道是:恩威並施,下屬有不對的地方,固然應當責備,而對他表現好的地方,更不可抹煞,要適時給予表揚和獎勵,那麼下屬的內心才能得到平衡。

鬆下幸之助是白手起家的,他把一個僅由三人創建的沒有比它更小的電器製作坊,發展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一流超級公司,他的成功秘訣,用藤井行夫的話說,就是“鬆下是拿了玉和劍來領導和指揮部屬的。”這裏的玉象征著領導的慈悲之心,而劍則代表著領導的訓導或者處罰。

鬆下在做到嚴格要求的同時又實施溫暖的人情政策,給予下屬超過本人能力的職務以培養其進取精神;獎金福利製度,包括家屬在內,定得很優厚;在下屬困難時,就像對親人那樣親,給予照顧和關懷。鬆下正是出色地通過此種手段將下屬的個人需要與組織的成就聯係在一起,激發出拚命幹的動力。

僅僅隻有“拉”的寵愛,還不可能有事業的成功,不可能培養人;僅僅隻有“打”的嚴厲,也不能使人心服,反而會使人見而生畏,不敢跟隨。要想做一個成功的領導,就要把手中的寶劍和慈悲之玉緊緊握在一起,恩威並施。

12.對下級講話四忌諱

召開會議,領導講話是常事,講話總是為了達到一定目的、效果。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有時會適得其反,要使講話達到預期效果,應注意幾個問題。

一忌信口開河。領導講話信口開河往往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個別領導一貫如此,個性使然,另一種情況是,領導偶然心情不錯,情緒使然。不論是哪種情況,信口開河的講話均表現為領導沒有作用。它可以直接導致三個結果。第一,大大降低領導的威信。在下屬眼裏,領導會上是代表組織講話的,是嚴肅的,應該一諾千金,日後倘有變化,應正式向下屬做出說明。然而正因為領導是信口說出的,會後他甚至連自己是否講過這樣的話都不知曉,他會輕鬆地說:“我說過這樣的話嗎?”這種言而無信的領導怎會得到下屬的信賴呢?第二,挫傷下屬的積極性。領導由於一時興奮說出的話往往目標過高,從而吊高下屬的胃口,抬高下屬對領導的期望值。然而過高的目標往往難以實現,下屬被調高的期望也難以滿足,從而造成下屬普遍的失落感及消極情緒。第三,領導經常的不負責的許諾還會傷害下屬的自尊心,因為這種講話給人一種被愚弄的感覺。

二忌發無名火。領導講話發無名火也有兩種情況。一是對領導本身而言,自己也弄不清為何發火,二是對下屬而言,領導發火本身是自覺的、有原因的,但下屬卻感到莫明其妙。於是給下屬的感覺便是領導在發無名火,即無明確指向或目的。無論是哪種情況發無名火均會使領導形象大打折扣。首先,領導會上發火給人一種不理智之感,因為下屬從領導火氣中體察不出有什麼值得發火的理由。而不理智、情緒化的領導往往得不到下屬的信任。其次,會上發火總讓人感到領導是在以權壓人,靠權樹威,如果領導果真為此發火,那麼結果會事與願違。要人家服,隻能說服,不能壓服,壓服的結果總是壓而不服。不僅如此,這樣的領導還會讓下屬輕視。再次,會上發火還會影響人際關係,渙散團隊精神。因為下屬在不知領導發火原因時便開始互相猜疑,事後對他人心存戒備,造成內耗。

三忌頻用“你們”。有的領導會上頻頻使用“你們……”,“你們應該……”,這種語言使下屬感到領導總是站在自己的對麵指指點點,命令自己,於是便產生下列效應。第一,下屬從心理上排斥領導及其講話內容。第二,下屬產生屈尊感、被動感。第三,很難調動下屬的積極性。“你們”一詞,打破了領導與下屬的平等地位,在人們平等意識逐漸覺醒的今天,居高臨下的領導讓下屬心中不快,這種情緒無疑會被帶入工作中去。

四忌“我沒準備”。當主講領導講完話之後,主持人點名讓某些領導發言時,發言人可能會來一句“我沒準備,說點不成熟的想法”。說這種話大致出於兩種原因。一是真的沒準備,二是有準備,隻是為了表示謙虛。乍看起來這句話挺平易近人,但有頭腦的下屬就會想,既然是沒有準備,不成熟的想法,還有什麼必要認真聽呢?於是即使是好的意見也會淹沒在被人輕視之中了。此外還有這種情況,說完“沒準備”之後,卻滔滔不絕,頭頭是道地長篇大論起來,這更讓人覺得反感,因為那句“沒準備”顯得過於謙虛,而過分謙虛便是虛偽,虛偽當然讓人生厭。因而成熟的領導不會說這種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