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讀書(8)(3 / 3)

做比較首先要建立一個原則,這也是台灣哲學家殷海光先生強調的。第一,不宜求同。做比較不要執意追求事物的相同之處。第二,不宜求異。避免比較得出的結論是二者完全不同。因為我們比較的內容很多,起源、人物、事件、理論、方法、優劣、影響,最後得出的結論不要過分求異。第三,不宜存心非古。古人的觀點不要過分非議。有的人常常說“難道我們還不如古人嗎”,這種說法是不合理的,因為古人自有其所處的時代,尤其是局限性,今人不應殺古人的回馬槍,妄加非議,不夠厚道。第四,不存心尊古。認為古代的東西都好,現代的東西都不好,這也是不合理的。第五,不存心薄今。第六,不存心厚今。第七,不因言為己出而重之。不要因為這個觀點是自己提出來的就有意吹捧。思考、寫作的時候,也不要刻意強調自己的觀點。第八,不因言為異己而輕視。不因為對方的言語和自己觀點不同而故意輕視人家。最後兩條,反映的是踏踏實實做學問的態度,尤其應當注意。

四、表達

立論以後應當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呢?這裏總結四點。

第一,求新。求新包括四層含義:一是立意求新,就是自己要表達的觀點、情感或者講述的故事是新穎的,別出心裁。二是內容要新,不落俗套。有這樣一篇小學生作文《難忘的五一》,文章說:“今年的五一假期很難忘。第一天威廉和凱特結婚了,第二天卡紮菲的孩子們去世了,第三天本拉登被槍決了。這個五一太有意義了。”諸如此類的文章,內容就很新穎。三是詞句新,語言要注意品味,多使用些能夠讓人過目不忘的詞。唐朝大詩人白居易邀人吃飯的請柬寫得都很細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樣的請柬都成了千古名句,這就是詞句新。四是章法要新,所謂章法,是指文章的結構。可以用前人很少使用的敘事結構,優秀的文章或者電視劇一般都具有與眾不同的章法。有句話說,一流的人才是寫書給別人看;二流的人才是研究別人寫的書;三流的人才是研究別人研究的書。我們應當立誌做一流的人才,寫書給別人看,要立誌求新。

第二,求真。首先事理要真,事理合乎現實,言之有信。其次資料要真。《西遊記》表麵看上去似真似幻,其實很多故事都是現實生活的縮影。孫悟空打有後台的妖怪,金箍棒剛剛舉起,妖怪的上級就來了:“大聖,手下留情,看在小佛的麵上,讓我帶它回去吧。”然後就訓妖怪:“畜生還不快走。”所以,孫悟空打死的都是沒有後台的妖怪,這個就很符合現實。最後是言辭要真。不同身份的人說話的口吻不盡相同,所以要善於使用符合人物身份的言辭。所謂“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求簡。語言要盡量簡潔,直指本意。這樣的文章往往受到青睞。很多同學都喜歡《讀者》,因為《讀者》刊載的都是短小精悍的文章,而且能夠引人深思。當代社會不一定適合做長篇大論,優秀的作品可以從細微之處切入,通過小故事,在不經意間打動讀者,觸動人們的內心深處。

第四,求切。這個“切”包括三方麵的含義:一是切題,文章內容以題目為中心展開,否則就會文不對題。二是切意,寫作前首先要對自己想要表達的主題做到胸中有數,寫完之後要校對,檢查文章是否準確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如果沒有清楚地表達出來就可以補充,有多餘的話則要刪除。正如我們說電扇怎麼開,最清楚的說法是:直接按開關。如果從電扇的原理開始說,那就有很多話都是廢話。文章也如此,一定要切意,否則很容易廢話連篇。三是切證,論述一定要有證據,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