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古代民間幽默(3)(2 / 3)

接著看到綁在樹旁的馬,笑著說:“居然有人笨到把馬丟在這裏,哈,不牽白不牽。”

待他牽馬過草叢時,不小心踩到自己拉的屎,氣急敗壞的罵道:“是那個不要臉的家夥,居然在這裏拉屎!

兩材並一材

從前有一個秀才喜歡舞文弄墨。

一天,他看見有一位老農夫手裏拿著一個大籃一個小籃,便說:“大籃也是籃,小籃也是籃,小籃放在大籃裏,兩籃並一籃。”

老農夫聽見了不知如何應對,此時,有一個出殯的隊伍來了,老農夫便說:“秀才也是才,棺材也是材,秀才放在棺材裏,兩材並一材。”

禁口

有四個人去找一位老和尚,希望他能收他們做徒弟。

但老和尚說有一個條件:必須通過“禁口”的考驗,測驗方式就是從山洞的入口走到出口如果一個字都沒說,就算通過。於是那四個人手持蠟燭從山洞入口開始走,就當他們快到出口的時候,吹來了一陣風,把走在第一位的燭火吹熄了。

“啊!熄了。”第一位歎道。

“師父不是叫我們不能說話嗎?”

第二位連忙提醒他。

“叫你別說你又說!”第三位趕緊糾正。

“還好!我沒說。”第四位鬆口氣說。

比較吝嗇

一天,某甲、某乙兩人為了比較誰吝嗇聚在一起討論。

甲:“我都把鹹蛋切成六塊,一餐配一塊,可以吃兩天。”

乙:“那算什麼?我都在鹹蛋上戳一個洞,要吃飯的時!

候把筷子往裏麵沾一下,就可以吃一餐飯了。”

甲自然認輸了。

過了幾天,甲乙聽說另有一高人丙更吝嗇就相約一起去請教。

走著走著快到啦,突然聽到裏麵大叫:“不孝子,竟然多看一眼!你鹹死算啦!”

走近一看,看到丙的家裏用一根繩子釣一根成菜在天花板,看一下得扒一大口飯。那小孩多看了一下就被罵了。

文盲的家信

有一位少爺愛亂用關聯詞,一次寫信要說明幾件事:家裏新雇了一個賬房先生,豬肉大漲價,鄰居有人得瘟疫死了,嫂嫂懷孕,家人拆信後但見:“鄰家死一人,其肉漲至百十千文,新雇賬房先生一名,所以嫂嫂有孕。”家人急回信曰:“家醜不可外揚,人肉豈能亂買?”

一個傳統笑話

有個財主,目不識丁,出了兩千兩買了個知縣。他到任半年,上司來縣巡視。上司問:“貴地風土如何?”

財主答到:“大人,沒有大風,也不見灰塵。”

上司又問:“百姓如何?”

財主又回答說“哎呀大人,白杏不多,黃杏倒是不少?”

上司見他答非所問,忍不住發火了:“我是問你黎蔗。”

財主急忙回答:“梨樹多少,還沒有查訪,但梨子足夠大人吃的。”

上司聽後大怒,說:“什麼杏樹、梨樹?我指的是你的小民!”

財主聽了,連忙恭恭敬敬的站起來:“小名豬娃。”

下不得刀

廟前來了個剃頭師傅,一班和尚都很高興,一個小師弟首先跑去剃頭,誰知師傅也是剛剛出徒,手藝欠火候,沒剃兒下就割了幾條血口子,小和尚正想發火,剃頭師傅卻先說道:“您的頭太嫩,下不得刀,等過些時候長結實了我再給您剃。”

和尚煮蝦

有個和尚偷偷地買來蝦子煮了吃。他看見蝦在鍋裏亂跳,於是連忙雙手合十,低聲對蝦說:“阿彌陀佛,忍耐些忍耐些,一會兒焙熟了,就不痛了。”

劉大請客

劉大不善說話,常得罪人。他五十歲生日那天,特地邀請了張三、李四、王五和趙六聚會。快開飯了,趙六還沒到。

劉大懊惱地說:“該來的不來。”張三聽了,心想:我可能是不該來的,於是就走了。

劉大一看張三走了,著急地說:“哎,不該走的又走了。”

李四聽了這話,很不是滋味,心想:看來我是該走的。於是,也立即走了。

劉大見李四也走了,搖了搖頭對王五說:“我又不是講他。”王五想:你不是講他,那一定是講我了。於是也起身走了。

劉大呆呆地望著一桌酒菜,心裏納悶:“我說什麼了,怎麼都走了?”

喜歡老虎

從前,有個老和尚一心想培養一個虔誠的小和尚。便抱了一個嬰兒撫養,從小教他吃齋念佛,不讓他接觸塵世,以免受到世俗的影響。

小和尚這年十六歲了,能背誦各種佛經,老和尚自以為培養了一個虔誠的弟子,十分高興。

這一天,鎮上有戶人家做佛事,老和尚想鍛煉一下小和尚,便帶著他下山到鎮上去。

小和尚從沒下過山,從沒見過這麼多人,更沒見過這麼熱鬧的市場,簡直有點眼花繚亂。忽然小和尚停住了腳步,兩眼直盯盯地看著一位姑娘。

老和尚忙念到:“阿彌陀佛!”

拉了一下小和尚。

小和尚指著姑娘問:“這是什麼?”

老和尚騙他說:“是老虎。”

回山的路上,他們看到了一隻真老虎,小和尚又問:“這是什麼?”

老和尚說:“是姑娘。”

回到廟裏,老和尚為了試試小和尚是否真的脫了凡心,就問小和尚:“你今天下了一次山,告訴我,你最喜歡什麼?”

小和尚說:“喜歡‘老虎’。”

死錯了人

一個人的親家母死了,他托一秀才寫一篇祭文。秀才從一本文集中抄了一篇給他,他一看,卻是一篇祭親家翁的文章,就對秀才說:“錯了。”

秀才說:“怎麼會錯呢,這篇文章是從書上抄下來的,一字不錯,是不是他家死錯了人?”

科舉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