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謎文理通暢,手法嚴密,無愧為字謎中之佳作。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借用湘君的傳說作謎麵,為單調的字謎平添了無限遐思。生於湘江工邊的湘妃竹,相傳就是沾有二妃的淚水所致,這種觀賞價值極高的名竹,至今還為美化庭院增一分秀色。
紫髯碧眼有丹心
謎底:權
【趣解】烏發黑睛是中國人的一大特征,但也有例外的。據《三國演義》第二十九回中介紹吳大帝孫權的麵相,就與眾不同,那就是謎麵所說的“紫髯碧眼”。這位綠眼睛紫胡須的吳國國君,從父兄手中繼承了江東六郡這偌大一份家業,並不坐享其成。他勵精圖治,任用賢能。最突出的是他與劉備結盟,以微弱的兵力打敗了強大的曹操,取得了赤壁大捷;後又破格起用儒生陸遜大敗劉備。若要品評孫權,謎作者概括成“丹心”二字。因為他有“赤誠之心”,才不辜負父兄對他的厚望,他才能使眾多謀士、猛將為他運籌帷幄,盡心竭力,固守住這江南半壁河山達58年之久,故曰“紫髯碧眼有丹心”。
要說此謎的結構,作者無意獵奇,僅從“紫髯碧眼”這一特征中引出一個“權”字;再從“丹心”中析出一點,構成底字“權”。手法簡潔明了,但也無可替代。筆者為這古樸淳厚的謎風叫好,因為這比那些被分割得支離破碎的所謂時尚字謎來得工穩、明快,也不至於讓猜者望謎興歎了。
直插雲霄旌旗展
謎底:卻
【趣解】高高的一麵旌旗,直插雲霄,迎風飄展。讀其麵,其景便會映入腦際。作者借此成謎,巧用心機,以會意、象形扣出謎底,回互而曲折,新穎而別致。“直”者,會意為“丨”;“霄”會意為頂部,“直插雲霄”,意為“丨”插在“雲”字的頂部,可得“去”;“旌旗飄”,會意為飄展著的旌旗,可象形為“卩”,與“去”合,即得“卻”。象形生動而有趣,扣合精當而流暢,可見其構思之巧妙,手法非同一般,看似簡單無奇,實則頗見機巧,難能可貴。
一定要善始善終
謎底:豆
【趣解】無論做什麼事,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剛開個頭就停了下來,堅持不到最後,那就永遠別想達到目的。反之,無論於什麼事,能持之以恒堅持到底,善始善終就一定會達到目的。
作者信手拈來此麵,“一定”者,為底字一定得有“一”才行;“要”為連綴抱合詞;“善始善終”中,“善始”為“善”字的開始部分,即;“善終”為“善”字的最終部分,為“口”,所得字部組合,則可得“豆”。看其扣合過程,惟覺構思獨特,頗有新意。雖手法常見,卻因出人意料而顯得不同尋常。
眉來眼去是非生
謎底:聲
【趣解】“眉來眼去”形容眉目傳情。元代著名戲劇家關漢卿《包待製智斬魯齋郎》:“他兩個眉來眼去,不由我不暗暗躊躇,似這般啞謎兒,教咱怎猜做”。傳情而生是非不言自明。其實謎人是故擺謎陣,揭開迷惑人的麵紗,探尋玄機,不難發現個中奧妙。“眉”字去“目”為“屍”,“是非”通常以“十”和“一”表示,合之為“土”。“生”字空靈活脫,一語雙關,即關合謎麵意脈,又起到組合謎底的作用。此謎麵句順暢,形象生動,平仄協律漓合清晰,字字著落。細細品味,韻味無窮。
欲雪前恥始臥薪
謎底:芷
【趣解】春秋時,吳、越兩國因世仇而時相攻伐。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親自領兵攻吳,兵敗被困於會稽山(今紹興境內),不得已而向吳王夫差俯首稱臣。一麵用美女西施迷惑吳王,一麵裝出很馴服地為吳王牧馬,曆盡千般恥辱,後終得返回越國。返國後,為雪前恥,臥薪嚐膽。矢誌複仇。使人朝夕呼喝:“汝忘會稽之恥耶?”以示時時不忘前恥。
並與夫人親自耕織,食不加肉,衣不重彩,禮賢下士,扶貧吊喪,與百姓同甘共苦。經過了長達17年的養精蓄銳後,終於在公元前477年打敗吳國,一雪前恥。(事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謎題雖演繹了一幕驚心動魄的曆史故事,但人謎卻用拆字法將謎麵旬一一分解,直扣謎底“芷”字。“欲雪前恥”僅作“要洗刷去前部之恥”,“恥”去“耳”餘“止”。此“雪”字用得十分巧妙,且極富動感,去“耳”
全靠此“雪”之力;“薪”即幹草,以扣“廿”部,“始臥”用字精到,定“廿”部以方位,對號入座,不差毫厘。兩部合之,謎底“芷”字自出。
此謎深得渾成自然之致,底字應麵以簡馭繁,盡顯筆墨曲折之功。
虛心正派對待人
謎底:花
【趣解】人和人交往,首先要心誠,對待別人,當然要謙和有禮,虛心一些。也就是說,要把心放正。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怎樣對待人的側麵反映。“虛心正派對待人”很值得我們效仿。其為謎,扣合如何呢?請看:“虛心”,乃以方位減損,為“虛”字之心,得“七”;“正”者,數學中正號為“十”;“正派對”,意為底字有兩個“十”,可視為“廿”;“待人”會意為需要一個“人”字,倘不將人做變形,難以扣底,故可將其變為“亻”,從而與“七、艸”合為“花”。此謎麵句優美,健康向上。謎法較為隱蔽,扣合合情合理,通暢自然而貼切,尤其麵句頓讀和“對”的妙用,使之謎味濃鬱,回味悠長,頗可稱道。
花前半隱聽琴聲
謎底:芹
【趣解】此謎看似平常,但經頓讀之後卻出人意料之外。凡屬提音字謎一般都用“聽”、“讀”、“念”等字來表達底字字音。故本謎按常規應頓讀為“花前半隱/聽琴聲”,卻無法得底。其實,作者別出心裁,暗藏玄機,把麵頓讀為“花前/半隱聽/琴聲”,前兩部分用離合法,即“花”之前為“廿”;“聽”半隱為“斤”或“口”,分析三字素,“艸、口”兩字素沒法拚合成字,故舍棄,隻有“艸、斤”能湊合成謎底“芹”字。後部分采用提聲一法,利用謎底“芹”與“琴”同音,再次重複扣合。本謎隱意至深,極易把人引入歧途,可一旦揭出謎底,則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