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載“漢中買茶、熙河易馬”,熙即今甘肅臨洮。記憶中,那年漢中公路兩旁的油菜花,一簇簇開得繁盛,像是要和盛名之下的漢中紫陽茶爭個輸贏。在漢中,我買過吉他書,買過猴王煙,就是忘記買茶。沒有了茶,空手到臨洮,也換不來馬,隻有當個閑人好好轉轉。
《宋會要輯稿》“蕃夷”七之三十五記載,元豐三年十二月,宋廷詔令熙河路經略司指揮熙州,按規定於闐國進貢可以賞賜給國王本地土特產,接到命令後到朝廷領取,一行不能超過五十人,隨帶牲口也按此標準,超過的不能就地解散,一律帶到熙州、秦州安排工作人員進行收市交易。
朝廷有命令,隻能在熙州進行市易,其餘各地均為不合法的,且每次不能超過五十人,那麼熱鬧喧嚷的集市,隻帶著一副空皮囊,吊兒郎當地閑逛,真有點不合時宜,東看一眼,西瞅一下的,弄不好會被當成探子拘押。
人有清閑的時候,作為河隴地區市易的臨洮從來沒有閑散過。
據《宋史·職官誌》、《文獻通考·職官》記載,熙寧七年收複熙河後,按照經略使王韶的建議:“西人頗以善馬至邊,請趣買茶司買之。”
《宋會要輯稿·職官》載,熙寧七年六月二十五日,熙河經略使王韶曾說,我奉旨廣求良馬,現在黑城那邊的少數民族經常遣送馬匹前來,懇請答應我領導買馬司應付,開展相關貿易活動。
此處,可以覺出“應付”兩個字的厲害。王韶代表宋廷也應付,那些夷人把馬趕到邊境上,要求交易,工作壓力挺大,趕快打發相關單位應付一下,草草了事。好像宋朝對於馬有種先天性的排斥,其實當時並不如此。宋朝的疆域內還遠沒有達到那種戰馬如雲的地步,這是寫史的史官,在逼仄的環境中,都要突出家國情懷,雖然軍事上處處受阻,文化上還是要有自豪感,那種刻意而為的高枕無憂,從骨子裏透出了一個國家所麵臨的壓力。
王韶何許人也?
王韶,北宋名將。足智多謀,富於韜略。熙寧元年,他上書《平戎策》,提出收複河湟等失地,招撫沿邊羌族,孤立西夏的方略,為宋神宗所采納,被任命為秦鳳路經略司。熙寧元年,主持洮州、河州地方事宜,直接對中央政府負責。熙寧五年五月,采取安撫的策略,使青唐城羌族首領俞龍珂率十二萬人歸附。宋因為其地連接通遠軍,即今甘肅隴西,由王韶兼任軍事主管。七月,領兵大破蒙羅角、抹耳水巴等族,立即帶領部隊到武勝,即今甘肅臨洮,又擊敗部族首領瞎藥,招降其部落兩萬餘戶。在此基礎上不斷擴大地盤,建立熙州,並讓經營熙河路的經略、安撫使兼任熙州官吏。六年三月,大軍進取河州,部族首領木征敗逃,屬下部將開城納降。稍後又平定歸附的羌部叛亂,官拜樞密直學士。九月,接管甘肅宕昌、岷州,使相鄰的迭部、臨潭等州部族歸附,招撫羌民三十萬帳。七年初進入京師,成為朝廷要員,木征乘機再次兵臨河州城下,王韶急速返回熙州,出其不意,直搗敵巢,大敗敵軍於今甘肅臨洮,額勒錦與布沁巴勒等部族叛亂,斷其與西夏的通路,迫使木征率八十餘部族首領出降。熙寧八年,出任主管軍事的要職,不久被降職,出任鄂州,直到元豐四年逝世。
忠勇之士,可以高歌,想來43歲指揮千軍萬馬的王韶,策馬臨洮,頤氣指人,胸襟滿懷,頗有一股指點江山的英雄氣概。
王韶主持了對洮水流域吐蕃諸部的招撫行動,並率軍收複了熙、河、洮、岷等州,史稱“熙河之役”。其直接目的是為斷西夏之右臂,進一步占據有利的地理條件,進而製服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