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平番:霜重魯土司衙門(3 / 3)

乾隆皇帝也一樣,在出征大金川的軍事行動,嶽鍾琪與大學士傅恒合作,部署適當,先以35000人破敵,示之以威,敵酋請降,後又以驚人的膽略,親帶13騎入敵巢,降敵。曠日持久的大金川事態平息。後人有詞讚曰:“弭節金川,推誠款結,夜卷熊旗,晨探虎穴。”

乾隆皇帝自然也是溢於言表,連忙寫詩表彰,列五功臣中,稱其“三朝武臣巨擘”,加嶽鍾琪太子少保,複封三等公,賜號“威信”。入覲,命嶽鍾琪在紫禁城騎馬,西洋馬公畫像,免西征追償銀70餘萬,加封嶽鍾琪兩個兒子為侍衛,受到嘉獎的是一個人,但解除的是兩任皇帝心頭的大疙瘩。

劍佩歸朝矍鑠翁,番巢單騎誌何雄。功成淮蔡無漸李,翼奮澠池不獨馮。早建奇勳能鼓勇,重頒上爵特褒忠。西南保障資猷略,前席敷陳每日中。

這時的嶽鍾琪已經62歲了,和他38歲平西藏定青海時相距整整24年。

值得一提的是,嶽鍾琪就是平番縣人。戰將戎馬生涯,連出生地都存疑,但據他給莊浪衛老鄉、西寧鎮總兵張世偉寫的一封信,表明自己是平番縣人。

兵無常形,水無長勢,將軍上馬在止戈,對於家園和君王,奮威將軍再威風,有一點也不能改變——忠誠。嶽鍾琪在戰事消弭後,沒有告老還鄉,把眼光放在了民族貿易和互利互惠上。

《文獻通考》卷24《征榷考·榷茶》記載,雍正三年,奮威將軍嶽鍾琪上疏,請求和丹噶爾進行貿易。大將軍年羹堯規定前例,青海和內地之人每年在二、八月貿易,選擇定納喇薩喇地方為交易之所,後麵經過議政大臣討論改為四季交易,政策已經放得很寬鬆。再考察郡王額爾德尼、額爾克托克托鼐,郡王色布騰紮勒諸台吉部在黃河西邊住牧,相距西寧不遠,請求將貿易地點移在西寧口外丹噶爾寺。

乾隆二十年,陝甘總督方承觀上一紙奏折,通過對哈密現在貯藏的三萬八千餘封茶葉考察,遵照相關精神,組織、調用哈密糧員三萬封於長城以內地區,運輸茶葉的駝隊到哈密時,陸續到軍營報道,聽從差遣。仍然撥付莊浪司新茶葉五萬封,運到哈密貯藏備用。

在他的倡導下,平番的茶馬貿易達到曆史高峰。莊浪茶馬司在這一時刻作用巨大。

莊浪茶馬司約建於清順治至康熙初年,與甘州、西寧三司,是清代諸茶馬司中較重要者。清時“有茶馬同知理事、通判各一人駐此”。根據清鹹豐三年時任莊浪茶馬同知裕文所作《莊浪屬署題名碑記》碑文記載,清代僅乾隆十八年至鹹豐元年先後任莊浪茶馬同知的有47人,可以看出茶馬互市之重要,交易數量之大,任務之重,茶馬交易催開了永登縣城商貿經濟發展,有“錢平番”之稱。乾隆十八年改設平番縣之莊浪監屯廳為莊浪茶馬廳,管理藏族及茶馬貿易事務。莊浪茶馬司易馬定額為800匹。左宗棠《劄試辦甘省茶務章程》:“西、甘、莊三處行銷之地,以口外為大宗。此時西口可徑銷巴裏坤、古城,西南可通青海、前後藏。商人運茶到西、甘、莊發售,如慮行走幫單,即約集大幫,請發給傳牌,由各路防營節節護送。”

在他甲不離身,榮歸故裏的短暫時光中,目光護送著平番縣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有過遭讒被彈劾,有過東山再起,有過生與死的拷問,業已雨打風吹去,眼前的故鄉,在一片濃烈的豐收氣息中,展現出可貴的平靜和和平。

戰爭,永遠是衡量一名將軍的門檻,而好的將軍在於讓殺戮和血腥的場麵不再重演,像嶽鍾琪一樣,牽馬故地重遊,看著和睦的貿易場景,心裏忽然無法割舍,對於戰爭的理解到了另一個高度。

《平番縣誌·風土誌》:“市民亦有貿易市井者,不過屯賤賣貴,蠅頭之利者,少補日用之需。”

他走過號稱甘肅名鎮之一的永登紅城。

紅城,曆史上為絲綢之路重鎮,茶馬交易尤為繁盛。位於絲綢之路要道上,是西出黃河的第一重鎮,自古為軍事要地,文化中心,商貿集散之地,“凡使臣、客旅轉運糧草皆由此往來”,是中原與西域絲綢、瓷器、茶馬、百貨的交易、中轉中心。明莊浪衛與周邊少數民族進行貿易,尤其是茶馬交易,催開了中原與西域的商貿文化。當時莊浪設茶馬廳,紅城設茶馬司,專門管理茶馬交易事務,實現了“用茶易馬,固番人心”的願望。清代永登地區商貿十分興盛,有“錢平番”之稱,鴉片戰爭失敗,林則徐被貶伊犁,途經紅城,寫下了“善民富地”的匾額。

看到百業興盛,心頭滾過一陣酸楚,這難得的和平,是付出了多大的代價爭取而來的。

他繼續走,經過連城時,在衙門口和魯土司打聽了一下茶葉的消費情況,換乘了一匹岔口驛馬。看到衙門上方高懸乾隆手書的“世篤忠誠”,那些世襲的少數民族首領,在此世代定居,忠誠可嘉,不分地域的偏遠和便利。

永登一帶曾為古代草原部落遊牧之地,古代所稱“六穀馬”即為其馬,明代在岔口驛馬中心產區岔口驛一帶又曾設立茶馬互市,岔口驛馬以善走對側快步而聞名,騎乘時步伐快速平穩,無顛簸之感,產區山高氣寒,馬匹終年放牧,能適應較惡劣環境條件,耐勞持久,抗病力強,分布地域亦廣。

經過苦水堡,據《永登縣誌》記載:“苦水堡,以驛站為據點,大明洪武十二年築造。”苦水街堡驛內曾有這樣的傳說記載:“南通街北通街,南北通街通南北;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萬裏行程記》中祁韻士用這樣的筆墨描述:嘉慶十年,由沙井驛西行七十裏,南折至苦水驛,平番第一驛也。地名苦水,而水味甘甜,顏色稍微渾濁,有平疇萬頃,灌溉沃饒。苦水街堡驛,為“永登之外衛,蘭州之屏障”,是絲綢之路上久負盛名的驛站,有“隴上小江南”的美譽,流傳於隴右。

忠誠當然不能去當鋪隨便當掉,他打馬而去。再過武勝驛,進出蘭州地區的北大門,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民族眾多,是多元文化交融並會之地。這裏商貿興盛,是中西交通樞紐。武勝驛,以其險要的地理位置,絲綢之路上的要衝,清代祁鈞士途經記述:平番北行三十裏至武勝驛,平番三驛,起苦水、紅城、過平番過武勝,村落銜接,水木清腴,居民豐實,市閣縱橫,所過之地,遍生蘭草,馬足芬芳,為西來第一沃壤。武勝之水,流出山口,清湛可鑒毛發。武勝驛西北邊又都是番人部族,清雍正年間,這一帶寫爾素等響應青海羅布藏丹津叛亂,奮威將軍嶽鍾琪以武勝堡、伏羌堡、西峰堡為據點,進行征剿,搗其巢穴,大獲全勝,為紀念這次勝利,清政府特將莊浪衛改為平番縣。

平番,有些民族歧視的色彩,我還是喜歡永登,五穀豐登,人隻有吃飽肚子,才能精研茶葉生產技術和茶藝;馬隻有填報肚子,才能膘肥馬壯,才能待價而沽。農業乃國之本,對於茶馬互市而言,五穀豐登,是一種寄予,一種萌生的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