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鎮番:擦拭風沙的痕跡(1 / 2)

自然界時刻對人類彰顯不可戰勝的力量,其內部也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比如湖泊和沙漠曆來是一對死對頭,那些細軟的微小顆粒,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出蠱惑的死亡色澤,時刻提醒著人類,前方的不可測度。沙子、沙漠的精魂,在風力的作用下,永不滿足地向前吞噬,幹旱、冷寂、了無邊際,滿足死亡的全部要義,一刻不停地和人類的夢想對峙。

有明智之士,不會坐以待斃,等待夢魘一點點地填埋,而選擇自夜半起身,打亮炊火,儲水上路,在科學治理沙漠,防治侵占人類家園之前,已經有人聚沙成塔,跬步千裏,用他吃苦耐勞、不畏險阻的精神,從沙漠腹地中趕來,像是一盞亮在沙海深處的燈。

民勤人士馬合盛,清代著名茶商,是這一類人中的傑出代表。那時候,一切都不是現在的樣子,相同的是,都要從沙漠邊上起步,走出一條艱辛的創業之路。

馬合盛的智慧,用現在的觀點看,在於他能抓住政策機遇,腳踏實地,而非亦步亦趨,這也許是從沙堆中錘煉出來的一種品質。

據《鎮番縣誌》記載:“商賈多土著士民。”

他從嗜茶的民眾中,發現了茶葉的可觀利潤,並且推而廣之。那時候,他的第二故鄉民勤,有另外一個名稱:鎮番。

有資料稱,民勤曆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2800多年以前,這裏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創造了“沙井文化”。西漢武帝時,在縣境置武威縣、宣威縣,後又置武威郡。前涼除置宣威縣外,收祖厲流民在漢武威縣附近置祖厲縣。北魏置襄武縣及武安郡。唐初置明威府、明威戍。唐大足元年,於縣東北置白亭軍,後降為白亭守捉。明洪武中,置臨河衛。洪武二十九年,置鎮番衛。清雍正二年改為鎮番縣。

從單槍匹馬混跑無跡,到擁有自己的第一峰駱駝,他曾親手撫摸它的毛發,和它一起謀劃未來的事情,經過持續努力,他有了第二峰、第三峰……直至第五百峰駱駝,他忙得再也沒時間了,你可以理解是他完成了資本積累,但是他不滿足隻成為一個富可傾國的商業巨頭,在功成名就之後,他的智慧,還在於發揮先鋒帶頭作用,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一個人的壯舉總是難以長久流傳,以團隊的名義,才不易為曆史的風暴吹熄,馬合盛和馬合盛團隊,從單打獨鬥到品牌意識,完成了從官入私的百年傳奇品牌之路。

民勤童謠:“駱駝駱駝高高,馬家園裏……”

馬家園,即一代儒商馬合盛在民勤的莊圃園林。家族是陝西茂陵漢將馬援的後裔。血脈裏有先祖的風骨,有陝商的幹練。祖上開榨油坊,因價格公道、公正誠信,把菜籽油的名氣賣到十裏八鄉,人皆讚頌。後遇一神仙,為了考驗其誠信程度,故意留下一個褡褳,說等來日取回,遂轉身離去。這一等就是兩年,馬家令仆人將褡褳嚴密保管,不能拆開,後來神仙也覺得這樣的人,具備做人本分、厚道之根本,就自行讓包裹開封,裏麵露出很多金元寶,上置一黃色紙條,曰:“樂善好施,天命所歸。”馬家就用這一筆資金為本,開始了“達則兼濟天下”的財富傳奇。

他開辦茶莊,生意遍布全國13省。北京、西安、涇陽、蘭州等地都有馬家較大的茶莊貨棧,俗稱“馬百萬”,是清朝末期康、曹、馬三大護國員外郎之一。

其經營茶葉的具體步驟是:茶號總櫃先向政府請領茶引,辦理茶票,交納部分稅銀,備案後持引票往茶區購茶。由於交通不便,必須在早春起程去湖南,向茶農收購低價的茶葉,再用篦簍包裝後上船,經資水到益陽,由益陽經洞庭湖入長江達漢口。後至龍駒寨,再由車拉或是馬馱到涇陽。在涇陽加工成茯茶後,印上“大引商人馬合盛”字樣,用騾、馬、駱駝運至蘭州,入山字石官茶庫,補交剩餘稅額後引銷各商號,由商號出售到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