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意思是說:“君子以文章學問來結交朋友,依靠朋友幫助自己培養仁德。”
曾子所講的“君子以文會友”指的就是誌同道合,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而這種因誌同道合而產生的友誼,物質化的利益看得很淡,所以更類似於莊子所說的:“君子之交淡如水。”
“以文會友”雖然如水一樣清淡,但“淡中知真味,常裏識英奇”,反而能夠“淡以親”,正所謂“人親喝口水也甜”,這樣的感情反而能更加穩固。相反,“小人之交甘若醴”,因利益而走到一起的酒肉朋友,一旦出現利益糾紛,就會立即反目成仇,情斷義絕。因此,有人以“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來作為自己的交友哲學,而這樣的人,精神世界注定會非常空虛。
關於“君子之交淡如水”,有這樣一個典故:
唐朝貞觀年間,薛仁貴尚未得誌之前,與妻子生活在一個破窯洞裏,窮困潦倒,全靠王茂生夫婦經常接濟。後來,薛仁貴參軍,在跟隨唐太宗李世民禦駕東征時,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封為“平遼王”。前來王府送禮祝賀的文武大臣絡繹不絕,可都被薛仁貴婉言謝絕了。他唯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來的“美酒兩壇”。
然而打開酒壇後,負責啟封的執事官嚇得麵如土色,因為壇中裝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啟稟王爺,此人如此大膽,以水充酒戲弄王爺,請王爺重重地懲辦他!”豈料薛仁貴聽了,非但沒有生氣,而且命令執事官取來大碗,當眾飲下三大碗王茂生送來的清水。
在場的文武百官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薛仁貴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後說:“我過去落難時,全靠王兄弟夫婦經常資助,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今天。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禮不收,卻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來的清水,是因為我知道王兄弟貧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心意,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後,薛仁貴與王茂生一家關係更加密切,“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話也就流傳了下來。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我們交朋友要以誌同道合為基礎,而不要維係於酒肉之上,否則這種友誼是不會長久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