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院5(3 / 3)

所謂“人各有誌,不能強勉。”又所謂。“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其實都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意思。

當然,“道”在這裏的外延較廣,既指人生誌向,也指思想觀念、學術主張等。

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司馬遷感歎說:“道不同,不相為謀。真是各人追隨各人的誌向啊!”(《史記?伯夷叔齊列傳》)這是政治態度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司馬遷又說:“世上學老子的人不屑於儒學,學儒學的人也不屑於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是不是說的這種情況呢?”(《史記?老莊申韓列傳》)這是思想觀念、學術主張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

其實,交友處世也須秉承執行“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原則。

在你的生活中,特別是在你為成功而奮鬥之初,你可能需要尋求自己,但是,你要注意,不要結交那些對你有害無益的朋友,不要被拖入他們的渾水之中。

我們的環境和朋友,對我們的一生有莫大的影響,可以說,交上怎樣的朋友,就會有怎樣的命運。

一隻虱子常年住在富人的床鋪上,由於它吸血的動作緩慢輕柔,富人一直沒有發現它。一天,跳蚤拜訪虱子。虱子對跳蚤的性情、來訪目的、能否對己不利,一概不聞不問,隻是一味地表示歡迎。它還主動向跳蚤介紹說:“這個富人的血是香甜的,床鋪是柔軟的,今晚你可以飽餐一頓!”說得跳蚤口水直流,巴不得天快黑下來。

當富人進入夢鄉時,早已迫不及待的跳蚤立即跳到他身上,狠狠地叮了一口。富人從夢中被咬醒,憤怒地令仆人搜查。伶俐的跳蚤跳走了,慢騰騰的虱子成了不速之客的替罪羊。虱子到死也不知道引起這場災禍的根源。

因此,在選擇朋友時,你要努力與那些樂觀肯定、富於進取心、品格高尚和有才能的人交往,讓這些同道之人成為你的朋友,這樣才能保證你擁有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獲得好的精神食糧以及朋友的真誠幫助。這正是孔子所說的“無友不如己者”的意思。

相反,如果你擇友不慎,恰恰結交了那些思想消極、品格低下、行為惡劣的人,你會陷入這種惡劣的環境難以自拔,甚至受到“惡友”的連累,成為無辜受難的“虱子”。

假如我們已不慎交上了壞朋友,應采取敬而遠之的態度,要知道:把一隻爛蘋果留在筐裏,會使一筐的蘋果都腐爛掉。

要結交懂得自尊自愛的朋友。因為一個人如果不自尊,便無法尊敬別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假使我們所結交的朋友都是懂得自尊自愛的人,相信大家都會互相尊重的。

與身心健全的人交往,不僅可以使自己得到別人的尊敬,而且也可以促進自己的身心健康,提高品德修養。

有自尊心而且身心健康的人,通常都有很強的個人主義意識,不喜歡輕易附和別人的意見。但其具有誠實的本性,不僅能忠實於自己,也能忠實於朋友。

而且,他們為了保護自己,常常會表現出很強的自尊心,但這種自尊並不是我們一般所謂的“傲慢”,而且也絲毫不含一點“輕視”別人的意味,隻是事事自己做主,不容他人插足而已。並且,這種人是無法忍受他人欺侮的,一旦有人欺侮他,就一定會遭到激烈的反抗!

另外,他們的心態一直很穩定,能與人愉快相處,以整體的觀點來說,這種人是屬於和藹、意誌高昂的類型。因此,很容易成功。

他們一般工作很賣力,而且也有經濟獨立的能力。過著安定、快樂的家庭生活。能盡情地享受生活樂趣及休假的閑情。一般健康情況良好,很少生病。常受到人們的尊敬及喜愛。很清楚自己的能力,而且能將自己的感情表達給別人知道。能控製自己,因此,對自己的缺點並不十分苛求。能享受過去及現在的生活,對於未來也充滿希望。

有自尊心且身心健康的人不僅能在工作崗位上盡忠職守,而且也能在人牛的過程中,享受到真正的樂趣。如果我們本身就是一個有自尊心且身心很健康的人,一定能夠很輕易地分辨出別人是否和你具有同樣的性格,然後有選擇性的結交朋友。

“道不同,不相為謀”,反過來就是說道相同,則可以為謀。無論是分清小人和君子還是要結交真正的朋友都要以此為評判標準,當然這裏的前提是你不能是小人。

[BT2]7.小人是地雷,踩上就會爆炸

【原文】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大意】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坦蕩,小人經常心緒不寧。”

君子光明磊落,不憂不懼,所以心胸寬廣坦蕩;小人患得患失,忙於算計,又每每庸人自擾,所以經常陷於憂懼之中,心緒不寧。

然而,小人如果隻管自己的“戚戚”那就不叫小人了,小人的討厭在於,由於他們經常心緒不寧,所以就會整天處於攻擊狀態,一旦有人不小心招惹了他們,那他們就會不死不休的整治對方。

一個人如果遇上了小人,就不得不十二分小心了,小人一般居心不良,恐怕會為你成大事設下障礙。而小人又善於偽裝,就像埋在土裏的地雷,用眼睛不易發現,不小踩上就會爆炸,這就需要男人花點“心機”去辯別和尋找。

防範難纏的小人古代聖賢早有理論,更有實踐經驗,也有可供操作的方法。這些方法體現社會的複雜和人生的智慧。有道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小人再聰明再狡猾,總有讓人可辨之跡有可防之術。

西漢禦史大夫張湯為人狡黠多詐,濫施刑罰,辦事專門迎合皇帝的心意;對於皇帝不喜歡的人,就妄加誣蔑,任意誹謗;對於皇帝喜歡的人,就胡亂吹捧,極力美化。他利用任禦史大夫的職權,經常隨意羅織罪名,彈劾大臣,殘害同僚。

張湯對他的副手禦史中丞李文懷有宿怨。張湯最寵信的小吏魯謁居,為了替主子鏟除政敵,邀功獻媚,就悄悄地派人上書皇帝,用羅織來的罪名檢舉李文。於是,皇帝命令張湯來審理這個案件。張湯借機濫引法律條文,施以酷刑,終於誅殺了宿敵李文。後來皇帝偶爾問起案發原因,張湯假裝自己不知情,故作吃驚地說:“可能是李文的仇家幹的。”

其實,張湯做賊心虛。退出之後,急忙趕往魯謁居家密商對策。此時,正趕上魯謁居臥病在床。當張湯看到魯謁居的兩腳紅腫時,就親自給他按摩雙腳。這事正好被趙王劉彭祖看見了,心想,從沒聽說過一個主管長官竟然如此服侍一個小吏,判斷其中必有隱情;加上劉彭祖素來不滿張湯的殘暴,於是,向皇帝告發說:“張湯身為國家重臣,竟然給一個卑賤的小吏按摩雙腳,我認為其中有不可告人的勾當。”皇帝將此事交給司法部調查。調查期間,魯謁居正好病死,事情牽連到他的弟弟身上,因而被囚禁了起來。一天,張湯恰好去監牢裏提審犯人,看見了魯謁居的弟弟。張湯本打算暗中營救,所以表麵上假裝不認識。這樣一來,魯謁居的弟弟誤解了張湯的意思,心中既害怕又憤怒。於是,一不做,二不休,教他的家人上書皇帝,揭發了張湯與他哥哥魯謁居共謀陷害李文的經過。皇帝得到舉報,命令立案審理。

這是見於《資治通鑒》的一幕官場上權力鬥爭的鬧劇。這裏引述意在說明趙王劉彭祖能夠見微知著,透過現象看本質,從張湯為小吏“摩腳”一事,洞察其中的陰謀。這確是一種較為高深的知人防人謀略。

有“心機”的人稍微留意一下,就不難發現投機型的人善於察顏觀色,臉皮很厚,把自己作為商品,謀求在“人才市場”上討個好價錢。這種人即使在工作上也好討價還價,往往對目前雇傭他們的公司也施加壓力,以使該公司的領導給他們以晉升或增加工資的機會。或者他們在工作上不安分,但卻熱衷於往上司那兒跑,為的是和上司套近乎,不是憑工作成績得到上司的重用和提拔,是想通過和上司的私人關係去得到好處。

另外,投機取巧的人一般嘴甜、心細、臉皮厚,他即使是做錯了事,也往往會把責任轉嫁和推卸到其他人身上去,而一旦有了功勞,他又會極力吹噓自己的貢獻和成績,生怕上司不知道。還有,上司在場和不在場,他們表現就完全不一樣,上司在的時候,他肯定是最勤勞的一個,連臉上的汗水他也不會去擦,就是想給上司一個好印象;上司一旦離開,他保準就呆在一旁休息了。

當然,光憑自己的眼睛是很難發現的,因為這些人很會偽裝自己,作為領導的男人隻有多聽取其他下屬的反映,才能揭開這種人的真實麵目。

對於這種人,無疑是不能重用的,他如果在哪個單位任職,哪個單位就會被他搞得亂糟糟。因此,你一旦發現你的下屬中有投機取巧之人,你要毫不客氣地把他撤換掉。哪怕他隻是一個普通的員工,你都要提防,免得上當受騙。

[BT2]8.和小人保持距離

【原文】子曰:“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則怨。”

【大意】孔子說:“隻有女子和小人是不好和他們相處的,親近了就會放肆無禮,疏遠了則會產生怨氣。”

孔子這段話在後世有很大爭議,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得罪了全天下的女子。對此,我們持反對態度,但如果取掉女子,單看孔子對小人的評價,那確實是非常有道理的。

仇視小人固然足以顯出你的正義,但並不是保身之道,反而凸顯了你的正義的不切實際,因為你的“正義”公然暴露了這些小人的無恥、不義。

所以,和小人保持距離就好了,不必疾惡如仇地和他們劃清界線,他們也是需要自尊和麵子的,要知道,連孔聖人對小人都是無可奈何,“敬”而避之的呀。

現實生活中,“小人”隨時隨地都有,這種人常常是一個團體紛擾之所在,他們造謠生事、挑撥離間、興風作浪,很令人討厭,所以有些人不但敬而遠之,甚至還抱著仇視的態度。

再壞的人也不願意被人批評“很壞”,總要披一件偽善的外衣,這是人性,而你特意凸顯的“正義”,卻照出了不少的原形,這不是故意和他們過意不去嗎?

君子不畏謠言不畏攻訐。因為他問心無愧。小人看你暴露了他的真麵目,為了自保,為了掩飾,他是會對你展開反擊的。也許你不怕他們的反擊,也許他們也奈何不了你,但你要知道,小人之所以為小人,是因為他們始終在暗處,用的始終是不法的手段,而且不會輕易罷手。你別說你不怕他們對你的攻擊,看看曆史的血跡吧,有幾個忠臣抵擋得過奸臣的陷害?

《呻吟語》的作者呂坤說:“處小人,在不遠不近之間。”這和孔子的想法如出一轍。過分地接近小人,對自己而言是一種負擔,冷落了他,又會招致嫉恨,不知其心懷何鬼胎。所以,保持適當的距離才是上策。

書中又說:“由於喜歡蛇,而貿然出手去撫摸它,往往會被它咬噬而中毒;倘若因為不喜歡老虎,而動手擊打它,同樣也會被老虎吞噬。”因此,必須遠離老虎和蛇,即所謂的“敬鬼神而遠之”。這裏的老虎和蛇就是指小人。現實中每個人身邊都會有小人,對這種人一定要提防,不要笨拙地出手,以免遭致不必要的傷害。

同孔子一樣,中國另一位賢哲莊子也說國:“小人之交甘如飴。”是說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倘若像甘飴一般地粘住對方,時間久了,關係就必然疏遠。與朋友相交,需要保持適當的距離,否則容易造成兩敗俱傷,友誼無法永久持續。

世事如棋,變化無常。聖人們的告戒和曆史的興亡成敗學都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不要招惹小人,保持距離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