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院6(3 / 3)

[BT2]8.勇於探索,為了理想奮鬥不息

【原文】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大意】孔子說:“早上悟得真理,就是當晚死去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哥白尼說:“人的天職在勇於探索真理。”

“朝聞道,夕死可矣!”正是一種探索真理,獻身真理的態度和精神。

夏明翰說:“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真理比生命更重要,自然可以“朝聞道,夕死可矣”!

絕對的理想主義者是能夠做到死而無憾的。

孔子的目標、原則經過深思熟慮形成之後,始終沒有動搖過。他堅定的原則性,完全可以沿用“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句話來形容。孔子曾做過大司寇,得到過季恒子的重用,如果孔子放棄原則,與季恒子同流合汙,完全可以獲得榮華富貴。但是他棄高位如敝屣,毅然地走上了周遊列國尋找理想的路。在那顛沛流離的日子裏,他受到多次威脅利誘,每次都以必勝的信念、積極樂觀的精神克服的困難。一次又一次的碰壁,使孔子明白了自己的思想不能在當時實現,他卻“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堅定地為之努力奮鬥著。

顏淵是孔子的最得意的門生,他最理解孔子,他說:“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痛?不容然後見君子!”天下人見識淺陋,理解孔子的人少,能追隨孔子的寥若晨星,這對於孔子的形象絲毫無損,更因此顯示出孔子的高風亮節。孔子的信心和實踐的勇氣來自對自己事業合於仁道的信念,不能憑己之力實現,也要盡自己的一份光和熱來照徹後世,啟迪後人。孔子是一個終其一生的積極的實行家。他的精神熏陶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國魂。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文天祥以死殉國,不做元朝宰相,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樣擲地有聲的詩句;張居正在寫與侄子的信中表白出自己以身許國的心誌;林則徐不計個人榮辱,抗擊洋人,曆經磨難,死而無憾……這些曆代名臣都有一顆為國家天下負責到底的心,故能如此坦然地對待榮辱生死。

與孔子的人生觀不同的是接輿、長沮、桀溺等消極避世的隱士。隱士不是不關心國家天下大事,而是太過於關心,以至在時代已無可挽救時走開了,把自己置於事外。他們以另外的方式希望國家太平,希望老百姓過好日子。做隱士的人多信奉道家,以“因應順勢”為自己立身處世的原則。對儒家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氣概,他們是不以為然的,以為這樣無法真正對社會有所貢獻;隱士以為天下滔滔,時代到了末路,你不可能兼濟天下,隻有來個獨善其身,保存實力,以期世風改良而有為於天下。所以他們把孔子周遊列國,在不可為之世推行仁道看作是不明智之舉,因為這可能行仁政不成,反遭殺身之禍,既不能平天下,造福於黎民,反而空耗了社會精英,少了將來的忠臣,這樣隻身不能擋滔天洪流,倒不如待潮退浪落,風平浪靜時再揚帆遠行。隱士們對孔子或惋惜或諷勸,正是出於這個理由。

孔子以為為人就須行仁,就得立於世間,為人類盡力,這是人之為人的責任,不可逃避。世事紛亂,綱常敗壞,百姓塗炭,如果做隱士逃避時代,隻顯示出沒有麵對現實的勇氣,無仁人之心,把自己混同於鳥獸。人是一個社會產物,不與社會接觸,忘了社會秩序和形態,已不是真正的人了。況且,做個“避世之士”幹淨地拋棄這個時代,這是不可能的。我們隻有肩負起恢複社會秩序的責任,以天下興亡為己任,這才符合人之義。孔子樂意忍受磨難和別人的誤解,為明知不可為之事、把自己貢獻給國家天下,行的是仁人之義。

孔子樂於自我犧牲,孜孜不倦地行仁道,可以為我們立身處世作一很好的借鑒。為了自己的理想,永不惰怠,永不止息,敢於麵對嚴峻的現實,勇敢地接受挑戰。

[BT2]9.成功離不開堅持

【原文】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矣。”

【大意】孔子說:“顏回嘛,他的心長期不違背仁德。其餘的學生就隻有在短時間裏做到了。”

隻要有恒心,鐵棒磨成針。

成功難在何處,不是方法,不是目標,難就難在“恒心”二字,換句話說就是“貴在堅持”。

舉凡做事、學藝、鍛煉身體,世上事幾乎無不適應這一規律。而孔子更將它當成了進德修業的關鍵所在——仁心的修養。

如果我們對傑出的成功人士做一個調研,就會發現,他們中大多數都具有持之以恒的耐性和韌性。而他們也正是靠這個,才使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

不要對自己太沒有信心,客觀條件並不能完全的將你限製。隻要我們擁有強大的堅韌和耐心,堅定一種必勝的信念,勇敢地與困難拚搏,一定能有所成就。做事一定要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心態,隻有這樣,才能克服困難,走向成功。

法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巴斯德說“告訴你使我達到目標的奧秘吧,我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堅持精神。”居裏夫人說:“人要有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有許許多與成功無緣的人,他們並不是缺乏追求的目標,而是經常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便放棄目標,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你一旦下定了決心要追求一個有價值的目標,就應該全力以赴,勇敢地堅持下去,到達目標之前,決不放棄。這樣的道理雖然誰都懂,可實際做起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一點,小張感覺頗深。

小張的一個同學,外號“朱八界”,為何得此名,這還要從他考大學的經曆說起。他姓朱,在班裏學習成績很一般,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心目中,絕不是一個成績優秀的學生,考大學對他來說,隻不過是一個美麗的夢。但他一心想考上大學,因為他不甘心一輩子呆在這個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他要飛出農村,幹出一番事業。為此,他學習十分刻苦,但由於基礎薄弱,頭一年高考落榜了。他沒有灰心,打算明年再考,結果第二年又名落孫山。他還不甘心,這輩子如果考不上大學決不罷休,於是第三年又接著考,仍然榜上無名。左鄰右舍的鄉親,同學和朋友都勸他別再考了,他的父親失望地對他說:“不是那塊料兒,別再費力氣了,白搭,還是回家安心種地吧!”

小朱聽了父親的話,並沒有灰心,含著淚對父親說:“爸,你再給我一次機會吧,我相信一定能考上。”

聽了兒子的乞求,父親心軟了,同意再考一年,不過告訴兒子,如果再考不上,就別把青春都浪費到這上,趕緊回家結婚,別耽誤了他老人家抱孫子。第四年小朱又沒考上,於是第五年又考,氣得父親不管了。可惜的是第五年又沒考上,於是他又考,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第八個年頭他如願以償。連續考了8年,用他自己的話說:“經過8年抗戰,中國人民把日本鬼子都打跑了,何況是考大學呢?隻要有恒心,鐵棒磨成針。”

經過8年才考上大學,有人會感到不可思議,甚至會嘲笑他、挖苦他。但事實上,他的這種堅持的精神十分可佳,這種愚公移山的精神,抱一守終,定會有所收獲。“君子有恒,他的德行就忠貞不變。”無論是工作、學習,沒有恒心則無成。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有哪個不是在其從事的領域中練就恒心,哥倫布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就不會發現新大陸;瓦特沒有恒心就不會發明蒸汽機,富爾頓沒有恒心就不會發明輪船。

毛澤東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

按孔子所講難的不是“日月至焉”,而是“三月不違仁”。

做事也是如此,短期的堅持沒個人都能做到,但要說到持之以恒,卻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的。

對於有誌於獲得成功的人來說,就得不斷更自己“添草加柴”。成功貴在堅持滴水可以穿石!正如梁啟超所言:“我學習上的毛病在於愛好廣泛,學識膚淺,最大的毛病就是沒有恒心,有獲得馬上就會失去,其他的事還可以效法我,這兩樣不能學我了。”有人說:“一心不能二用”確實言之有理。所以,人貴有恒,堅持我們所要追求的目標,永遠不要放棄,這是成大事者必備的一種素質。

[BT2]10.成功時得意可以,但萬莫傲而忘形

【原文】子曰:“盂之反不伐。奔而殿,將人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

【大意】孔子說:“孟之反不自誇。兵敗逃跑時他殿後,快入城門時, 故意鞭打著他的馬說:‘不是我敢於殿後,而是我的馬跑不快呀!’”

據《左傳》哀公十一年記載,魯國與齊國作戰,魯軍大敗,作為統帥之一的孟之反留在後麵掩護大軍撤退。當大家都安全撤回而迎接他最後到達時,他卻故意鞭打著馬說:“不是我敢於殿後,而是我的馬跑不快呀!”

孔子因而讚揚他不自誇的謙遜精神。

其實,孟之反不自誇,謙遜隻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還在於他不願居功,以免引起其他將領和同僚的妒忌。

謙遜也好,不居功以免妒忌也好這其實都是告訴我們得意時萬不可忘形。尤其是在人際關係複雜的環境下,不鋒芒畢露,不居功自傲的確是非常高深的修養。

對於一般人來說躊躇滿誌,春風得意是人人都向往的境界。但得意者絕對不能忘形,對自己的言行舉止,姿態形象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要時不時地回頭看看自己的尾巴是夾在襠下,還是翹到了天上!一旦露出失態的尾巴就很有可能被別人抓住,到那時很可能連落水狗的命運都不如。

一位成功的大企業家曾經說過:“當你經過千辛萬苦使你的產品打開市場的時候,你最多隻能高興五分鍾,因為你若不努力,第六分鍾就會有人趕上你,甚至超過你。”

當你被上司提升或嘉獎的時候,常常會自鳴得意嗎?如果是,那你就要好好學一番涵養的功夫,把你那因升遷而引起的過度興奮壓下去才好。你所擬的一生計劃,當然是非常偉大的,但在你沒有達到這個偉大目標之前,中途的一些小成功,可以說隻是微乎其微的小事。也許在你實行一個計劃時,一著手就大受他人誇獎,但你必須對他們的誇獎一笑置之,仍舊埋頭去幹,直到隱藏在心中的大目標完成。那時人家對你的驚歎,將遠非起初的誇獎所能及。

美國汽車大王福特曾說:“一個人如果自以為已經有了許多成就而止步不前,那麼他的失敗就在眼前了。許多人一開始奮鬥得十分起勁,但前途稍露光明後,便自鳴得意起來,於是失敗立刻接踵而來。”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說:“當我的石油事業蒸蒸日上時,每晚睡覺前總是拍拍自己的額頭說:別讓自滿的意念,攪亂了你的腦袋。我覺得我的一生受這種自我教訓的益處很多,因為經過這樣的自省後,我那沾沾自喜、自鳴得意的情緒,便可平靜下來了。”

一個人的偉大與否,是可以從他對於自己的成就所持的態度上看出來的。堆積你的成就,作為你更上一層樓的階梯吧。

人生處在順境和得意時,最容易得意忘形,終致滋生敗象,樂極生悲。

看過特洛伊戰爭“木馬屠城記”故事的人,都會記得特洛伊是怎樣被毀滅的。

特洛伊人與入侵的希臘聯軍作戰,雙方互有勝負,後來聯軍中有人獻計,假裝全部撤退,留下一匹大木馬,並將勇士藏在馬腹內,其他的主力部隊亦躲在附近。特洛伊人望見遠去的艦隊,以為敵人真的撤退了,自己真的成功了,於是在毫無防備下,將木馬拖入城內,歌舞狂歡,飲酒作樂。就在他們漸入夢鄉時,木馬中的敵人紛紛跳出,打開城門,裏應外合,於是特洛伊滅亡了。

從這個故事中,可得到一個寶貴的教訓:成功時不要高興太早,否則失意馬上就到。

有些人因為順境連連而甚感欣慰,愉悅之情不時流露於臉上。然而,不能隻顧著高興,應該想想怎麼才能維持好運,永葆成功。

希臘有名的雄辯家戴摩斯說:“維持幸福,遠比得到幸福困難。”同樣的道理,成功得來不易,但更難的是在於如何保持你的成功。

[BT2]11.成功在於勇敢爭取

【原文】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百,辭。子曰:“毋!以與爾鄰裏鄉黨乎!”

【大意】原思任孔子家的總管,孔子給他小米九百作俸祿,原思覺得 太多,推辭不受。孔子說:“不要推辭!把多餘的送給你的鄰裏鄉親吧!”

原思的謙讓固然值得叫好,但不免失之靈活。

孔子的做法就很對,他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是你的就要勇敢爭取,成功有時不需要謙讓。

用積極的心態去追求,去爭取,不要指望誰能幫到你,拿出你的勇氣,才能爭到你的成功。

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往往就在於是積極爭取還是消極放棄。

有些時候看似毫無希望,其實隻要以積極思維去看待並積極的爭取便有成功的希望。傑出人士之所以成功就在於他們擁有勇敢爭取的心態。

一位女大學生剛畢業時,到一家公司應聘財務會計工作,麵試時便遭到拒絕,原因是她太年輕,公司需要的是有豐富工作經驗的資深會計人員。女大學生卻沒有氣餒,一再堅持。她對主考官說:“請再給我一次機會,允許我參加完筆試。”主考官拗不過她,答應了她的請求。結果,她通過了筆試,由人事經理親自複試的筆試。

人事經理對這位女大學生頗有好感,因她的筆試成績最好,不過,女孩的話讓經理有些失望,她說自己沒工作過,惟一的經驗是在學校掌管過學生會財務。找一個沒有工作經驗的人做財務會計不是他們的預期,經理決定到此為止:“今天就到這裏,如有消息我會打電話通知你。”

女孩從座位上站起來,向經理點點頭,從口袋裏掏出兩塊錢雙手遞給經理:“不管是否錄取,請都給我打個電話。”

經理從未遇到過這種情況,一下子呆住了。不過他很快回過神來,問:“你怎麼知道我不給沒有錄用的人打電話?”

“你剛才說有消息就打,那言下之意就是沒錄取就不打了。”

經理對這個年輕女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問:“如果你沒被錄用,我打電話,你想知道些什麼呢?”

“請告訴我,在什麼地方不能達到你們的要求,我在哪方麵不夠好,我好改進。”

“那兩塊錢……”

女孩微笑道:“給沒有被錄用的人打電話不屬於公司的正常開支,所以由我付電話費,請你一定打。”

經理也微笑道:“請你把兩塊錢收回,我不會打電話了,我現在就通知你,你被錄用了。”

就這樣,女孩用兩塊錢敲開了機遇大門。細想起來,其實道理很清楚:一開始便被拒絕,女孩仍要求參加筆試,說明她有很強的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堅毅的品格。財務是十分繁雜的工作,沒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是不可能做好的。她能坦言自己沒有工作經驗,這顯示了一種誠信,這對搞財務工作尤為重要。即使不被錄取,也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評價,說明她有麵對不足的勇氣和敢於承擔責任的上進心。員工不可能把每項工作都做得十分完美,我們可以接受失誤,卻不能接受員工自滿不前。女孩自掏電話費,反映出她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這更是財務工作不可或缺的。

兩塊錢折射出良好的素質和高尚的人品。而人品和素質有時比資曆和經驗更為重要。同時還反映出了一個問題,如果這個女孩在一開始遭拒絕就收兵,那麼就可能得不到這份工作。但她不放棄,以勇敢的心態去主動要求、爭取,她沒有指望誰能幫上自己,她憑著是自己的勇氣突破了即將到來的敗局,贏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