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你或許會想:這個卡耐基也成為基督科學教的信徒了。不,我不是的。我隻不過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愈加感觸到思想的強大力量。在我多年的教學經曆中,我深深知道,人確實可以改變思維方法,來將憂患、恐懼甚至病痛加以克服,從而改變人生。如此算來,我已有數百次看到過這種改變,對此,我已確信無疑。
例如我有一位學員,他由於太過憂慮而得過精神分裂症。他對我說:
每一件事都使我擔心,自己太瘦了我擔心、掉頭發了我擔心、沒錢成家我擔心、還擔心我當不了一個好父親、擔心我要娶的女友會離我而去、擔心會生活得不好、擔心別人對我有不好的看法,我害怕自己得了胃潰瘍,不能再繼續工作而不得不辭職。就這樣,我在自己內心不斷加壓,猶如沒有安全閥的高壓鍋,到了無法承受的極限時,隻有爆炸。於是,有一天我的精神崩潰了……但願你永不會這樣,沒有任何一種生理上的病痛可與心理上的創痛相比。
那時,我的狀態極差,沒法與家人交談,我無法控製自己的思維,心亂如麻,內心充滿恐懼,一點微小的聲響都會令我驚恐萬狀。我躲避任何人,甚至會毫無緣故地大哭一場。
每一天對我來說就是受罪,我覺得所有人都在嫌棄我,恨不得立刻跳河自殺了此殘生。
後來我想,或許換個環境會對我有所助益,於是,我決定到佛羅裏達州。當我上火車時,父親給了我一封信,並囑咐我到達目的地才能打開看。我到佛羅裏達時正是旅遊旺季,旅店已無空房,於是我就租了個車庫,我到邁阿密找工作,可是沒找到,隻好到海邊閑逛,境況比在家裏還壞。這時,我想起了我爸爸的那封信:“我的孩子,你現在離家已有1500英裏,這對你來說,並沒有什麼改變,是不是?我知道,你依舊把你的憂慮帶去了,那憂慮便是你自己。其實,你是一個健全的人。打垮你的不是你所遭遇的各種情況,而是你對它們的想法。一個人的想法決定他是何種人。當你明白這一點的時候,我的兒子,你就回家吧!因為那時想必你已痊愈。”
我父親的這封信使我火冒三丈。我想得到同情,而不是任何指導,我當即決定絕不再回家。當天晚上,當我在邁阿密街道上遊逛並經過一座教堂時,看到裏麵正在作彌撒。我想反正無事可做,不如進去瞧瞧,我一進去便聽到:“戰勝自己的心靈比攻占一座城市更顯偉大。”我坐在天主教堂裏,聽著和我父親信上所說的同樣的道理,這些道理終於將我心中的困惑一掃而光。
這是我此生第一次感到自己已從夢中醒來,不再迷茫不清,並發覺自己以前是多麼愚昧無知。認識自己,令我驚訝不已,我原來總想改變所有世人,其實,惟一需要改變的隻是我的想法而已。
次日清晨,我便收拾行李回家了。一星期後,重回工作崗位,四個月後,我則娶了那位我總擔心會失去的女友,現在我們生活在已擁有五個孩子的幸福家庭裏。我在物質和精神上已是雙豐收,在那段精神狀況低落的時間裏,我是那個有18人的小班頭,如今,我管理450多位員工,是卡通公司的主管。生活和錢財愈來愈充實,我已把握了人生的真諦。即使我偶爾也會像別人一樣有一點煩躁的情緒,我便會適時地告誡自己:你又該調整了。於是,我又能安然度過。
坦誠地說,我得感激那次精神崩潰,正是這次痛苦的體驗,使我發覺思想的力量比身體或精神的力量強大得多。現在,我擁有使用思想力量的妙法,而再也不會受到它的傷害。我現已明白,我父親說得很對:打垮我的不是我所遭遇的各種情況,而是我對這些情況的想法。當我明白這一點時,我便徹底痊愈,而且永不再被憂慮所困擾。
這便是我的學員的切身感受。
我深信,我們在生活中所體會到的安康、快樂,不是因為我們是什麼人,或身在何地,或在幹什麼事情,而完全是由我們的心態所決定的,外在的環境影響的確極為有限。就拿約翰·布朗來說,他曾偷襲美國的一個兵工廠,並企圖聚集黑奴反叛,而被判極刑,他神情坦然地坐在自己的棺材上被送往刑場,然而押送他的警員們卻顯得緊張萬分,他向弗吉尼亞州繁茂的山巒放眼望去,不禁感歎道:“啊,這是多麼美麗的國土啊,我從未真正欣賞過。”
讓我們再看看第一個到南極探險的英國人史科特吧,他與同伴們在從南極回來的途中的經曆可說是人類最艱險、最嚴酷的考驗。那時,他們的食物和燃料都已用完,已經到了舉步維艱的境況,可以刮斷極地冰柱的強力狂風已肆虐了十天,他們都以為自己在劫難逃難免一死了。於是為了應付這緊急變故,他們準備了充足的鴉片,因為這樣能使他們安樂死亡。但是,他們沒有這樣做,而是勇敢、坦然地在歡歌中走向死亡!
事過八個月後,一個營救隊找到了他們的屍體,並從遺體上發現了一封告別書,書上這麼寫道:
假如我們能勇敢而平靜地麵對死神,那麼,我們就能坐在自己的棺木上欣賞這大自然的美景,並在饑寒交迫中歡唱!
在三百年前,雙目失明的彌爾頓也發現了這一真諦:
他自己的聖殿在心靈,
它既可化為地獄中的天堂,
也可化為天堂中的地獄。
波拿巴·拿破侖和海倫·凱勒都是彌爾頓的最佳佐證。集尊貴、榮華和最高權力於一身的拿破侖曾說過:“在我此生中,那快樂的日子沒超過六天。”然而那位又聾又瞎的海倫·凱勒卻能感歎道:“人生是多麼美妙啊!”
在這世上。我已生活了半個世紀,使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隻有你自己,才能為你帶來平安和快樂!”
讓我們再看愛默生寫的《依靠自我》的結束語:“一場政治上的勝利、房地產增值、病體痊愈、老友相會等等,使你情緒亢奮,以為好運即將來臨,切勿輕信,世事難料,隻有你,僅隻有你自己,才能為你帶來平安和快樂。”
斯多葛派哲學導師艾匹克蒂塔曾告誡我們:“消除錯誤的思想,比切除身上的毒瘤還要重要。”
他這話出於19世紀以前,不過現代的醫學也讚同這種說法。羅賓遜醫師則說,五位住進霍普傳金斯醫院的病人中就有四位是由於情緒很憂慮和精神壓力造成的,對內分泌失調之類的疾病更是如此,“總之,皆歸於對自己心態的調適不當。”他說。
法國的大哲學家蒙田則將下麵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任何事物都不會傷害到我們,而真正能傷害到我們的,則是我們對事物的錯誤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