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必具的十種習慣04(3 / 3)

自稱得到嶗山仙人傳授的王生在家中自得不已,可以穿越厚厚的牆壁而暢通無阻了。他妻子不相信,於是,王生按照在老道處學的方法,離開牆壁數尺,低頭猛衝過去,結果一頭撞在牆壁上,立即倒地,麵對頭上雞蛋大的包和妻子的嘲笑,他又羞又惱,同時又止不住罵老道無良心。

沒有付出,就不會有回報。如果要成功,你就要為成功做好準備,不斷努力,不停地前進,直達成功的目標。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隻有辛勤勞作的汗水,才會換來成功。

青年時期,正是耕耘播種的時期,現在種豆,將來就會收豆;現在種瓜,將來收的就是瓜。辛勤地付出了,努力了,忙過了人生的風雨,就會幸福在人生之秋的收獲季節裏。

6.天道酬勤非虛言

天道酬勤並非虛言,有了勤勞刻苦的努力,才會有一份收獲,成就事業就要靠勤奮。

魯迅說得更清楚:“其實即使天才,在生下來的時候第一聲啼哭,也和平常的兒童一樣,絕不會就是一首好詩。”“哪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

任何事情,惟有不停前進方可有生命力,學習更是如此,不前進就是後退。學校不是享樂的天堂。在這裏,人才雲集,快節奏的生活,高度的競爭又時刻令人體會到一種莫大的壓力,潛移默化地催人上進。這其中不乏有許多激動人心的故事:

有一位知名教授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19樓蝸居的時候,我曾一度同一位年歲不很大,但沉默寡言的中年教師住對門,他就是被稱作“中國文科的陳景潤”的裘錫圭教授。別的我似乎忘了,但依稀記得他那十點五平米的房間,朝北,漏水,最靠角落,且房內四周從地板到天棚堆的都是書。他是古典文獻專業的,我沒有聽過他的課,平時也很少說話,隻是見麵點頭而已。

有回我上廁所,發現他蹲在那裏,還在一頁頁地背字典、看辭書。人家告訴我,這不是第一次。

在圖書館閱覽室裏,他總是用最快節奏的步子走到書架旁,抽出一本書,又一溜小跑式地趕回座位,那動作,倘錄下來,活像電視動畫片裏匆匆趕路的人物。

當我們的孩子已追逐戲鬧在樓道裏的時候,他仍是孑然一人,整天鑽在書堆裏,“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犢之勞形”,他仿佛生活在距今幾千年前的另一個世界裏。在這間神秘的小屋裏,他寫出了郭沫若讚為“至確”的考據文章,辨識了大量的戰國出土竹簡;在這間神奇的小屋裏,他爭分奪秒,努力拚搏,登上了中國古文字研究的一座又一座巔峰。

他也有娛樂的時候,那是在水房。他洗著洗著衣服,會突然發出幾句京劇唱詞的狂吼:“穿林海——,過雪原——,……”聲音震顫了窗玻璃,在他身邊沒有準備的人會嚇一跳。一個蘊含著巨大能量的軀體,這會兒才找到感情的噴口。他急急忙忙洗完衣服,端著臉盆,又大步流星地鑽回了那間小屋。

像上麵這位學者的人比比皆是,他們都深深地知道隻有勤奮才是澆鑄成大事之碩果的最佳肥料。所以,他們從不浪費時間,充分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為事業而奮鬥著。

沒有一個人的才華是與生俱來的。每一個成大事者的背後,都有著一連串兒的讓人精神為之振奮的事。在成大事的道路上,除了勤奮,是沒有任何捷徑可走的。

7.成大事必須勤奮

貪圖安逸會使人墮落,無所事事會令人退化,隻有勤奮工作才是最高尚的,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幸福和樂趣,才能摘到成功的果實。

我們從小就知道“勤能補拙”、“勤奮可以創造一切”,也知道無數個有關勤勞實幹,取得成功的故事。

古羅馬皇帝臨終前留下遺言——“勤奮是通往榮譽聖殿的必經之路。讓我們勤奮工作!”當時,士兵們全部聚集在他的周圍。

於是,勤奮與功績是羅馬人非常偉大的箴言,也是他們征服世界的秘訣所在。那些凱旋的將軍都要歸鄉務農。當時,農業生產是受人尊敬的工作,羅馬人之所以被稱為優秀的農業家,其原因也正在於此。正是因為羅馬人推崇勤勞的品質,才使整個國家逐漸變得強大。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當財富日益豐富,奴隸數量日益增多,勞動對於羅馬人變得不再是必要時,整個國家開始走下坡路。結果,因為懶散而導致犯罪橫行、腐敗滋生,這個有著崇高精神、曾經盛極一時的民族變得聲名狼藉了,並開始沒落。

可是,我們大多數人並未從中得到教訓,我們依舊在工作中偷懶,依舊好逸惡勞。我們都這樣以為:現在時代已經變了,勤奮已不再是在職場中乃至商戰中成功的法寶了,我們需要享受生活並等待機會。

事實恰恰相反,要想在職場中獲得成功,勤奮是必不可少的一種美德。

看看現在這個社會上,到處都有一些看起來馬上就要成功的人,事實上,他們並沒有成為真正的英雄。

真正的原因就在於他們沒有付出與成功相應的代價,那就是勤奮。這些人渴望到達輝煌的巔峰,但不希望越過那些艱難的階梯;他們渴望贏得勝利,但不希望參加戰鬥;他們希望一切都能一帆風順,而不願意遭遇任何阻力。

懶漢們常常抱怨,自己居然沒有能力讓自己和家人衣食無憂;勤奮的人會說:“我也許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但我能夠拚命幹活以掙取麵包。”

在古羅馬,有兩座聖殿,一座是勤奮的聖殿,一座是榮譽的聖殿。他們在安排座位時是有順序的,即必須經過前者的座位,才能達到後者——勤奮是通往榮譽聖殿的必經之路。

一個人的品性是多年行為習慣的結果。行為重複多次就會變得不由自主,毫無意識地、反複做同樣的事情,到了最後,想要改變不這樣做已經不可能了,於是人的品性形成了。

因此,一個人的品性受到思維、習慣與成長經曆的影響,他在人生中可以做出不同的努力,做出善與惡的選擇,形成一生的品性。最終決定一生品性的好壞。

要想在這個人才輩出的時代走出一條完美的人生軌跡,隻有依靠勤奮的美德——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斷進取。

幸運和機會不會主動光臨那些浪費時間、偷懶的人,而是落在那些忙得無暇照料自己的成功人士身上。成功總是會找那些勤奮的人。

世界上有許多貧窮的人,出身卑微,卻能幹出偉大的事業來。

幼年時代的林肯,住在極其簡陋的茅舍裏,沒有窗戶,沒有地板,並且距離學校非常遠,一些生活必需品都很缺乏,更談不上有報紙、書籍可以閱讀了。

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每天堅持不懈地走二三十裏路去上學。為了能借幾本參考書,他不惜步行一二百裏的路。

林肯隻受過一年的學校教育,但他勤奮,所以長大後能夠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

可見,成功永遠屬於那些勤奮的人,而不是那些懶惰的人。隻有勤奮才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大多數人喜歡用薪水來衡量自己的工作是否值得,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因為,當你努力勤奮工作時,帶來的是業績的提升和利潤的增長,而帶給你自己的卻是寶貴的知識、技能、經驗和成長發展的機會,當然隨著機會到來的還有財富。可以這樣說,在勤奮中你與事業獲得了雙贏。

一般而言,一個雖沒有什麼經驗卻勤奮的人,往往比那些懶惰的人更受老板歡迎。所以,要想在競爭中站穩腳跟,脫穎而出,就必須付出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多的勤奮和努力,擁有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心,否則隻能由平凡轉為平庸,最後變成一個毫無價值和沒有出路的人。

不管我們現在做什麼工作,隻要勤勤懇懇,就會被人認可。

特別是在這個充滿了機遇和挑戰的時代,如果一個人隻想著如何少幹點工作多玩一會兒,那麼他遲早會被淘汰。

所以,勤勤懇懇地努力去做,才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

太多的人隻為薪水而工作,所以他們才會把工作當成一項討厭的事情來做,這就注定了他們隻會偷懶和拖拉。

換一種思想,如果我們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當成實現夢想的階梯,我們就不會那麼痛苦了。相反,我們會勤勤懇懇地做好它。

很多人習慣於用身體去工作,他們已經很熟悉了自己經常做的工作,閉著眼睛都能做好。很長時間一來,他們隻掌握了一種工作方法,在自己的工作上沒有任何進步。這對於老板或員工個人來說,都無疑是一個十分糟糕的事情。

勤奮工作就需要用我們的心去辦事,用我們的眼睛去發現問題,用我們的耳朵去傾聽建議,用我們的大腦去思考問題。做到這個程度,你還擔心不被賞識嗎?用不了多久,你可能就被提拔和重用了。

當然,勤奮工作也不是機械地工作,而是靈活、高效率的工作。隻要我們用了心,就不怕自己被埋沒。

勤奮需要繼續努力。即使你取得了成功,也不能鬆懈自己。

很多人憑著勤奮努力,最終脫穎而出,然後,他們就放鬆了自己,覺得應該為自己前段時間那麼辛苦的工作補償一下。這樣導致的結果是,他們會變得好逸惡勞、不求上進。

因此,不論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告訴自己,還有更加美好的前途在等著自己,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做,我們要繼續努力。

勤勉和奮發,是在任何環境下都不可遺棄的,這是所有優秀的人必須具備的崇高美德。

勤奮是獲得成功的必備品質,隻有在勤奮中,你才能獲得成功。

8.不要忘記勤勉

勤勞的回報是獲得自己想要的收獲,被人尊重,更重要的是得到自尊。勤奮為自己開辟了偉大的道路,勤奮是成功的一部分。

一個人若要成功,與教育是徹底或中途而廢、態度是積極或消極、人品是具有魅力或“普普通通”、有沒有抱著信念、勇敢或膽怯等諸多原因都有關聯,但是,不要忽視勤勉是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勤勉這一要素在成功諸要素中是非常重要的。

有時即使一生中努力地工作,由於缺乏好的天資與素養,很多人無法獲得成功。但是,說起來成功的條件缺乏幾項,或多數缺乏,而總算站到第一線的人也有。可是,在開創事業的初期階段,不充分努力的人是不會成功的。

自己對於各種工作有多少興趣,必須把程度謹慎地度量出來。大學時代也是這樣,對於功課如果沒有興趣,也不會想要努力吧。於是成長就會慢下來。對於工作有強烈興趣的人,在每周四十小時的規定時間之外,起碼還多工作百分之五十。和感覺不滿,或對於自己的工作覺得無聊,而挨過四十小時的人比起來,疲勞感應該少得多了。事實上,每周工作七十小時,或更多而完全看不出疲倦的大有人在。從事喜歡的工作的人,因為太快樂了,甚至有人開玩笑說,拿薪水會讓人家取笑,這是由於工作太有趣,所以渾然忘我之故。

除了工作什麼都好,這麼說的人也很多——看歌劇、購物、在酒吧逗留,或是光隻發呆過日子。這種人的工作表現應該很容易看出來。即使這麼說,多數人還是有比事業更重要的人生目的。可是,你如果強烈地希望成功,那就必須設法使對工作的興趣比對遊玩的興致更大才行。必要的話,如果沒有拚命工作,是無法獲得成功的。

時間是每個人都有的,但是還必須加上興趣、意誌,與不屈不撓的精神才行。托瑪斯·愛迪生留下如此多偉大發明的同時,也留下了如下的不朽名言:“勤勞是無可替代的”,真是言簡而意賅。

在一個繁榮的國家,其職業道德水準非常的高,每個人都有一種盡最大能力去做的強烈信念與執行力。那才是保持國本所必須的條件,保持生命力所必須的條件也是如此,這是想獲得成功所不可或缺的。奮鬥至能力極限的意誌、希望、決心是必須具備的。

勤勞之後所得到的回報是,達成目的、被人尊敬,更重要的是,回味得到自尊心的快感。因為在這個世界上開拓了自己的道路,於是覺得自己就像元素本身,是神所創造的寶貴部分,這種特別的感覺也是勤勞的回報。

對於即使擁有使自己向上的能力,卻不努力的懶人是不會成功的。那些人是這個社會上的偷獵者,最令人痛心的是,他們自己不覺得是在從事欺騙的工作。隻願意做很少工作的人,這輩子隻會獲得空虛感,什麼也得不到。因為隻顧自己的成長,是無法獲得好工作的。應該沒有人是為了增加空虛感而出生在這個世上的。

如果不努力,人是無法從人生獲得好處的,這和古羅馬時代的詩人霍拉提斯的想法完全一樣。要想成功,要想成大事,把勤勉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9.勤奮是金

勤能補拙是良訓。

對於想成為成大事者的人來說,勤奮是最好的資本。

毫無疑問,懶惰者是不能成大事的,因為懶惰的人總是貪圖安逸遇到一點風險就退縮,別外,這些人缺乏吃苦實幹的精神,總想吃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但對成大事者而言,他們不相信伸手就能接到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而是相信勤奮者必有所獲,相信“勤奮是金”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天道酬勤,命運掌握在那些勤勤懇懇地工作的人手中,就正如優秀的航海家駕馭大風大浪一樣。在成就一番偉業的過程中,一些最普通的品格,如公共意識、注意力、專心致誌、持之以恒等等,往往起很大的作用。即使是蓋世天才也不能小視這些品質的巨大作用,一般的就更不用說了。事實上,正是那些真正偉大的人物相信常人的智慧與毅力的作用,而不相信什麼天才。甚至有人把天才定義為公共意識升華的結果。約翰·弗斯特認為天才就是點燃自己的智慧之火;波思認為“天才就是耐心。”

牛頓毫無疑問是世界一流的科學家。當有人問他到底是通過什麼方法得到那些非同一般的發現時,他誠實地回答道:“總是思考著它們。”還有一次,牛頓這樣表述他的研究方法:“我總是把研究的課題置於心頭,反複思考,慢慢地,起初的點點星光終於一點一點地變成了陽光一片。”正如其他有成就的人一樣,牛頓也是靠勤奮、專心致誌和持之以恒才取得成大事者的,他的盛名也是這樣換來的。放下手頭的這一課題而從事另一課題的研究這就是他的娛樂和休息。牛頓曾說過:“如果說我對公眾有什麼貢獻的話,這要歸功於勤奮和善於思考。”另一位偉大的哲學家開普勒也這樣說過:“正如古人所言‘學而不思則罔’,對此我深有同感。隻有對所學的東西善於思考才能逐步深入。對於我所研究的課題我總是窮根究底,想出個所以然來。”

英國物理學家及化學家道爾頓不承認他是什麼天才,他認為他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勤奮點滴積累而成的。約翰·亨特曾自我評論道:“我的心靈就像一個蜂巢一樣,看來是一片混亂,雜亂無章到處充滿嗡嗡之聲,實際上一切都整齊有序。每一點食物都是通過勞動在大自然中精心選擇的。”隻要翻一翻一些大人物的傳記,我們就知道大多靈敏傑出的發明家、藝術家、思想家和各種著名的工匠,他們的成大事者在很大程度上都歸功於非同一般的勤奮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他們都是惜時如命的人。英國作家兼政治家狄士累利認為要成大事者就必須精通所學科目,要精通它,隻有通過連續不斷的苦心鑽研,舍此別無良策。因此,從很大程度上講,推動世界前進的人並不是那些嚴格意義上的天才人物,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奮、埋頭苦幹的人;不是那些天資卓越、才華四射的天才,而是那些不論在每一個行業都勤勤懇懇、奮鬥不息的人們。天賦過人的人如果沒有毅力和恒心作基礎,隻會成為轉瞬即逝的火花;許多意誌堅強、持之以恒而智力平平乃至稍稍遲鈍的人都會超過那些隻有天賦而沒有毅力的人。正如意大利民諺所雲:“走得慢且堅持到底的人才是真正走得快的人。”

培養勤奮的工作態度是很關鍵的一環。一旦養成了一種不畏勞苦、敢於拚搏、鍥而不舍堅持到底的勞動品性,則無論我們幹什麼事,都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勤能補拙是良訓。”羅伯特·皮爾正是由於養成了反複訓練、不斷實踐這種看似平凡、實則偉大的品格,才成了英國參議院中的傑出的輝煌的人物。當他還是一個小孩的時候,他父親就讓他站在桌子邊練習即席背誦,即席作詩。首先他父親讓他盡可能背誦一些周日訓誡。當然,起先並無多大進展,但時久日長,滴水穿石,最後他能逐字逐句地背誦全部訓誡內容。後來在議會中他以其無與倫比的演講藝術——駁倒他的論敵。這實在令人傾服。但幾乎沒有人知道,他在論辯中表現出來的驚人的記憶力正是他父親以前嚴格訓練的結果。

在一些最簡單的事情上,反複不已的磨煉確實會產生驚人的結果。拉小提琴看起來十分簡單,但要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又需要花費多少辛勞的反複練習啊!有一個年輕人曾問卡笛尼學拉小提琴要多長時間。卡笛尼回答道:“每天13個小時,連續堅持13年。”俗語雲:“勤奮是金。”一個芭蕾舞演員要練就一身絕技,不知道要流下多少汗水、飽嚐多少苦頭。一招一式都要花費難以想象的勞動。當泰棋妮準備她的夜晚演出之前,她往往得接受她父親兩個小時的嚴訓。歇下來時真是筋疲力盡,她想躺下,但她不能脫下衣服,隻能用海綿擦洗一下,借以恢複精力。有時,人真是完全失去知覺了。舞台上那靈巧如燕的舞步,往往令人心曠神怡,但這又來得何其艱難,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這十年功的酸甜苦辣,泰棋妮作為一個苞蕾舞賞似乎有更深刻的體會。

一點點進步都是來之不易的,成大事不可能唾手可得。許多著名的人物的一生都是頑強拚搏、勤奮刻苦的一生。對於想成為成大事者的人來說,勤奮是最好的資本。誰能不停止勤奮的腳步,誰就能夠像一顆顆種子不斷地從大地母親那兒汲取營養一樣不斷地向成大事者靠近。